APP下载

国家符号语境下的民族团结

2020-07-16于宏伟王首敬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图案文字

于宏伟 王首敬

摘 要: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是国家符号,是国家象征。人民币自发行以来,经历了五套体系演变,民族团结主题贯穿始终。人民币在发行之初,充分兼顾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币面文字的选取,传播了民族语言文化。币面图案的设计,展现了民族风情地貌。人民币发行演变展现了国家符号语境下的民族关系互动,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体现了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关键词:国家符号;人民币;文字;图案;民族团结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2.011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0)02-0061-06

人民币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国家符号,既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是对于当代国情、民情的重要反映。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这是第一套真正意义上属于人民的货币。此后又于1955年3月1日发行第二套人民币,1962年4月15日发行第三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发行第五套人民币。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2015年分别发行2005年版、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2019年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

2019年版人民币在纸币规格、主图案、主色调、行名、国徽、盲文面额、汉语拼音行名、民族文字等方面保持不变,提高了票面色彩鲜亮度,优化了票面结构层次与效果,提升了整体防伪性能。对于毛泽东头像、装饰团花、横号码、背面主景和正背面面额数字的样式进行了调整,增加正面左侧装饰纹样,取消正面右侧凹印手感线和背面右下角局部图案,票面年号改为“2019年”。此次发行2019年版人民币是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主动调整,对于提高货币防伪技术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币是经济领域流通的媒介,然而其早已超过经济范畴中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国家人文形象的表征符号,浓缩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便致力于构建民族团结大景观,作为国家符号的人民币被赋予民族团结的内涵,将民族团结这一概念具象化。2018年是人民币发行70周年,人民币作为共和国法定货币,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走过了光辉的历程。人民币的发行演变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关系构建的主动调适,纵观其演变历程,这种调适主要体现在币面面额、语言文字和图案背景选取上,始终不变的是将民族团结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和对于民族关系的高度重视与巩固。

一、发行过程兼顾民族地区实际

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社会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经济独立性与文化特异性。近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政府发行的货币在边疆民族地区流通受到一定影响。为此发行货币必须兼顾其地区实际情况。国民政府时期发行的法币与金圆券,就货币名称而言,更多强调的是政府的主导性、发行的法定性,从发行过程而言缺乏对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兼顾,最终过度发行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人民币自发行之日起便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兼顾民族地区的历史、经济、文化等社会情况。第一套、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之初,党和国家充分考虑内蒙古、新疆等民族地区的货币兑换发行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序兑换旧币、分期发行新币、印制民族文字等措施,确保人民币在民族地区发行顺利,使其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随后发行50元、20元、10元三种面值人民币,这是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统一关内关外币制的命令》,决定加强货币统一,收回东北银行与内蒙古银行所发行的地方流通券。同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具体办法收兑东北及内蒙古地方流通券》,对于收取兑换事宜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指出:“自四月一日起开始收兑,六月一日起停止使用。因为内蒙古地区辽阔,交通不便,内蒙古人民银行地方流通券的兑换期限将延至七月底。人民银行为照顾内蒙古人民,特印制了一部分有蒙古文字的人民币在内蒙古地区流通。”[1]鉴于内蒙古等民族地区旧币回收与新币发行存在时间差,中国人民银行将兑换时间适当延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施政原则。

1951年9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自1951年10月1日起在新疆发行带维吾尔文的人民币并准在全国流通,指出,为了统一币制,并照顾新疆各民族的习惯起见,决定在新疆省发行带维吾尔文的人民币兑回新疆省银行所发行的银元票……此带维吾尔文之人民币准在全國流通,同时不带维吾尔文之人民币亦可在新疆省内流通[2]。党和国家在推广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时,充分考虑到了新疆地区的特殊情况,充分尊重了当地民众的语言风俗习惯,发行印有维吾尔文的人民币。首次所发行的10 000元、5 000元、 1 000元、500元四种面额的人民币均增加了维吾尔文。在流通方面,印有维吾尔文的人民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方便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在内地开展经贸活动,促进了文化融合、经济互动、民族交流。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邀请塔塔尔族的著名画家、书法家外里艾合麦特·毛拉西夫题写维吾尔文“中国人民银行”,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兼顾,增进了各民族之间认知情谊,展现了民族团结这一主题。

人民币作为一种国家符号,它具有指称意义、符号意义、文化意义和泛化意义。作为符号的人民币,其能指是所代表的币值,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工具;其所指是人民币作为国家象征,所蕴含的国家、社会层面的意义,体现着国家政策和社会文化变迁。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3]。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人民币发行兼顾民族地区实际情况既是较好的例证,也是开展民族工作的创新载体和方式。人民币从诞生之时便肩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重任,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文字选取传播民族语言文化

语言是一种集语音、词汇、语法为一体的特殊符号系统,文字则是记载这种符号系统的另一种符号系统。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文字,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即是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反映。自1948年12月1日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开始,人民币在语言文字选用上便使用多种民族语言文字。各民族语言文字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既体现了国家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尊重,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建构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更能使少数民族在民族与国家的互动中,不断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从而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构。

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57种图案、62种版别,版面与版別设计主题思想不统一,或为名胜古迹,或为农业生产,或为工业机器,或为交通运输,或为工农人物。版面与版别过于复杂多样化,在展现历史文化与建设风貌的同时,也给流通识别造成了困扰,为此发行新版人民币显得尤为必要。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中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新的人民币(以下简称“新币”),以收回现行人民币(以下简称“旧币”)。新币面额,主币分为1元、2元、3元、5元、10元五种,辅币分为1分、2分、5分、1角、2角、5角六种。每种券别版面均印有汉、藏、蒙、维吾尔四种文字[4]345。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新人民币颜色图景的通告》,对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版面设计图案作了详细规定:为便利市场交易、整点和识别起见,新币各种券别各有不同颜色、图景和规格,背面并书有汉文、蒙文、维吾尔文、藏文等四种文字及我国国徽[4]34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藏文首次出现在人民币中,之所以藏文没有出现在第一套人民币中,原因主要是1951年5月23日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西藏的稳定与改革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当时并未在第一套人民币中印制藏文。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1种面额16种版别,具体为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天安门甲版、天安门乙版)、2元、3元、5元(民族大团结甲版、民族大团结乙版)、10元。币面全部印有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3种少数民族文字,上方为汉文,下方为蒙古文,左方为维吾尔文,右方为藏文。四种文字对称分布、布局合理,彰显了各民族平等团结、欣欣向荣的主题。

1962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并且陆续收回第二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在原先印有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壮文(旧),从此人民币中印制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五种民族文字成为定制。在文字布局方面进行了调整,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横向排列,第一行为蒙古文,第二行、第三行为藏文,第四、五行为维吾尔文,第六行为壮文(旧)。这四种文字六行排序,镶嵌在由两个方形重叠组合的八角图形内,通过凹印立体效果并由团花上下部分有机组合,构成的图形犹如挂起来的一盏灯笼,深具民族风格[5]。此次对于人民币中语言文字的调整既是工艺设计、布局规划的调整,更具有各民族紧密团结的美好象征,且为以后人民币版面设计改进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新形势,推动货币体系改进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于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计9种面额,14种版别。第四套人民币继续印制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五个民族文字。在具体文字布局上有所调整,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将第三套人民币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横向并列为六行改为横向排列为一行,从左至右依次为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旧),50元、100元则沿用第三套人民币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排列方式,但也作出相应调整,即将六行并列改为四行并列,从上到下依次为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旧)。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继续选用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五种民族文字,在具体布局中较第四套人民币有所调整。具体来说,对于壮文进行了调整,吸收了20世纪80年代壮文改革的成果,“中国人民银行”六字写法采用了新壮文。将第四套人民币中横向排列一行改为横向排列两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并且其位置亦有所变化,从第四套人民币处于纸币下方改为右上方,置于汉语拼音之下。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又于2005年、2015年、2019年对于第五套人民币纸币进行调整,但均为防伪技术、水印、年号调整,并不涉及文字、人物、风景调整。至此,形成了五种民族文字并行印制格局,分别为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的“中国人民银行”。

表1  人民币币面民族文字演变

纵观五套人民币的发行演变,民族平等团结是始终不变的主题。国家之所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各民族文字,而没有只是将通用汉字作为人民币的符号表征,充分体现着国家和人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想。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伊始,考虑到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就增印了蒙古文、维吾尔文,此后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之后在所有版别印制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第三套人民币又增印了壮文(旧)。从此,人民币上印制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五种民族文字成为定制。国家认同的构建既依赖于国家建设的有序性和国家发展的人民性,也依赖于民众在与国家各层级相联系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制度民主性和价值合理性[6]。

三、图案设计展现民族风情地貌

从功能与形式关系的角度看,人民币是艺术作品,而由于形式受功能的牵引和限制,形式不能完全脱离功能,因此在图案设计方面充分展现民族地区风情地貌,旨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从第一套人民币背面的瞻德城图、牧羊图、牧马图、骆驼图、蒙古包,第二套人民币的天安门、各民族大团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两幅标语,到第三套人民币各族人民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再到第四套人民币高山族、满族、朝鲜族、土家族、苗族、壮族、侗族、瑶族、维吾尔族、彝族、藏族、回族、汉族、蒙古族等民族人物头像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位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头像,再到第五套人民币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头像与西湖、泰山、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布达拉宫、人民大会堂等自然人文风景,这其中变化的是具体图案景观的选取,永恒的则是民族团结主题。

第一套人民币5元(牧羊版)、500元(瞻德城版)、1 000元(牧马版)、5 000元(骆驼版、牧羊版)、10 000元(牧马版、骆驼版),背面图案为成群的羊群,草原中奔驰的骏马,沙漠结队的骆驼,家喻户晓的蒙古包,展现了民族地区的自然风景,展现了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尤其是500元币背后所绘制的瞻德城图,充分展示了维吾尔族地区的历史文化。瞻德城,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改察罕乌苏为瞻德,都司、守备驻之,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清水河镇[7]。清朝乾隆年间平定伊犁,为进一步加强新疆地区的统一,在伊犁地区新建了惠远城、拱宸城、绥定城、惠宁城、宁远城、塔勒奇城、广仁城、瞻德城、熙春城九城,史称伊犁九城。伊犁將军府与伊犁九城的修建对于加强新疆地区的统一,构建边疆边防战线,阻遏沙俄势力南扩意义重大,因而成为新疆地区的著名历史文化遗迹,承载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发展的历史。人民币印制瞻德城图案,体现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展现了各民族交往发展的悠久历史,彰显了党和国家坚持民族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

第二套人民币中的1元面额两种版本正面图案均为天安门,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主题。天安门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国家举行各种重大仪式庆典的场合,后来被选用为国徽的主题题材,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象征。5元面额两种版本均采用民族大团结的主题,一版为酱紫、橙黄色,一版为深棕、米黄色。纸币正面为各族人民相聚在天安门广场,手持两幅标语,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两版5元纸币在图案与标语中充分展现了民族大团结主题,人称“大团结5元币”。事实上,最初设计草稿为人群中高举毛泽东画像,后来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下,采用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将毛泽东画像修改为两幅标语,体现了毛泽东个人高风亮节的品格以及党和国家时时以全国各族人民利益为重的原则。

1962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发行棕色伍元券和枣红色壹角券的通告》,决定于4月20日发行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于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是迄今为止流通时间最久的一套人民币。1966年发行的10元票券,正面图案为各族人民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象征着各族人民参政议政、共商国是、当家作主、共谋发展。背面图案为天安门广场,并印有天安门水印防伪标识。这是我国自行设计、使用自己研制生产的印钞专用设备和固定水印钞票纸印制的,是我国印钞造币工业进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时期的重要标志[8]。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制造充分展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主题。

第四套人民币在1967年1月就曾被提上日程,后来受“左”倾错误影响,设计发行数次被搁置。1987年4月27日所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正面使用民族人物头像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头像,背面使用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图画。整套钞券设计与艺术由“文革”时期“红、光、亮”的构图模式到关注平常人物与普通生活场景和细腻人物肖像题材的转变发生了共鸣[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包括5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因此,拾圆券以下7种券别正面的人像是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审查,选取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民族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头像,反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象征各民族大团结[10]。选取人口较多的13个少数民族作为第四套人民币印制图案,既避免了56个少数民族头像同时出现不利于版面设计,又充分展现了民族团结发展的主题。具体来说,1角纸币正面为高山族、满族男子头像,2角纸币正面为朝鲜族、土家族女子头像,5角正面为苗族、壮族女子头像,1元正面为侗族、瑶族女子头像,2元正面为维吾尔族、彝族女子头像,5元正面为藏族女子、回族男子头像,10元正面为汉族、蒙古族男子头像。1至10元背面图案分别为八达岭长城、南天一柱、长江巫峡、珠穆朗玛峰。50元正面图案为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头像,体现了生产、劳动、教育相结合的主题,背面为黄河壶口瀑布。100元正面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位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头像,背面为井冈山主峰图。整体而言,第四套人民币设计理念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各民族平等团结的主题,回顾了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事业胜利的历史,彰显了改革开放后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面貌。

表2   第四套人民币图案

第五套人民币设计的主题图案有三种方案,分别为古代历史人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毛泽东[11]。最终经过反复考虑,第五套人民币的正面图案全部采用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画像。第五套人民币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发行,共计8种面额。1元纸币正面为毛泽东头像,背面为三潭印月。5元纸币正面为毛泽东头像,背面为泰山。10元纸币正面为毛泽东头像,背面为瞿塘关。20元纸币正面为毛泽东头像,背面为桂林山水。50元纸币正面为毛泽东画像,背面为布达拉宫。100元纸币正面为毛泽东画像,背面为人民大会堂。总体来看,正面均采用毛泽东画像,既符合了世界各国以开国领袖作为货币主题图案的惯例,又是对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中巨大功劳的肯定,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民族欣欣向荣、团结进取的面貌。在背面风景选取中,既有西湖、泰山、长江三峡、桂林山水等壮美河山风景,更有布达拉宫、人民大会堂等历史人文景观,充分展现了祖国的历史文化,凸显了民族团结主题,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

图案相较于文字而言,在表达效果方面更具有直观性、审美性、联想性,给人在视觉方面以强大的冲击效果。人物、服饰、名胜是各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人民币在图案设计中充分展现民族地区风情地貌,置于国家语境下的图案设计,其主要功用不再是艺术价值,而是其象征价值,特定民族图案的直接使用将民族团结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纵观五套人民币的图案版面设计,无论是纸币正面的人物设计,还是背面风景的选取,既有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有各民族文化的兼顾。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国家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刻内涵的四个方面。人民币票面图案充分展现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传承的重要贡献,充分彰显了各民族风情地貌和中华灿烂文化。

四、结  语

习近平指出:“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2]人民币是国家符号象征,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壮美瑰丽的自然风光。其以各族人民对于国家体制与发行机构的信任为核心,以各族人民对于中华民族与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为根本,在展现货币本身艺术魅力的同时,彰显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增进了民族交流与民族认同。

人民币作为权力的表征,是国家促进各民族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主动选择和有效工具,是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的主动选择和有效工具。民族文字的印制与币面图案的选取调整,充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社会风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纸币票面主题意义与含义不断丰富发展,人民币在国家与民族的互动中建构着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必将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90.

[2]方华,史册.参考的启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2.

[3]中央民族工作會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02).

[4]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1953-1955):第2卷[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5]陈宝山,鄂大地.人民币印制民族文字的演进[J].中国钱币,1995(2).

[6]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3(8).

[7]傅林祥,林涓.中国行政区划通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401.

[8]马继刚.中外货币防伪特征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37.

[9]顾惠.“国家符号”上的艺术形象[J].艺术市场,2010(8).

[10]当代中国印钞造币志编纂委员会.当代中国印钞造币志(1948-2000):上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66.

[11]梁建.人民币与新中国同行[J].金融博览(财富),2018(11).

[12]习近平“下团组”金句点亮2018年两会[EB/OL].(2018-03-10)[2020-01-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533884981895052.

责任编辑:潘宏纹

收稿日期:2020-01-20

作者简介:于宏伟,男,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史;王首敬,女,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社会学、媒体人类学。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图案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热爱与坚持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梦中的文字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