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020-07-16韦红兰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韦红兰

摘要:财政部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已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的实施,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为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视觉,探析新制度的施行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关键词:政府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统一了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构建了新的会计核算模式,扩大了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强化了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功能,改进了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全面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新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积极作用

(一)统一了会计核算制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原制度)及相应的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务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财政部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业务特点制订的,所以存在差异,核算口径不一致,从而提供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为此,财政部将原来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相应的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有机整合并开拓创新,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要求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不再分行业,而是统一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同类经济事项或业务,依据相同的会计制度进行相同的会计核算,提供口径一致的会计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部门财务报表的合并和逐级汇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了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信息更加清晰明了

原制度采用预算会计模式,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而新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采用“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即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要素以原来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为基础,进行创新,重塑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5个财务会计要素以及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预算会计要素。且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将纳入部门预算的现金收支业务同时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而不涉及预算资金的业务,比如财政代扣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绩效工资等的收支,计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新制度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计提时点由原来的“当月增加当月不提下月提,当月减少当月照提下月不提”调整为“当月增加当月提,当月减少当月不提”,同时明确了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单位的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情况,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三)扩大了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可靠

随着改革的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加快,促进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政府会计制度》在原制度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进行了优化和创新,扩大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围,全面反映会计主体的家底——资产负债情况。

1.资产类核算内容的变化。应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累计折旧的核算,反映单位控制的保障性住房的情况;增加了政府储备物资的核算,反映政府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物资的储备情况;增加了文物文化资产的核算,反映单位拥有、控制的文物、文化资产情况;增加了受托代理资产,明确资产的实质拥有权。随着科技进步,鼓励事业单位尤其是科研院所,要刻苦钻研,科技创新,新增了“研发支出”科目,对于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明确了研究和开发不同阶段的核算,更合理地计量无形资产。将原长期投资优化为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进行核算,增设了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待摊费用的核算内容。将基建并人大账,不再单设基建账。资产类核算内容的优化和扩大,更加清晰地反映事业单位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资产,更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

2.负债类核算内容的变化。结合权责发生制核算的需要,增加了“预提费用”、“预计负债”、“受托代理负债”的核算内容;随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增加了“应付政府补贴款”(针对负责发放政府补贴的行政单位);应财税改革,营改增的实施,优化了原应交税金的核算内容,增加了应交增税的核算内容,单设应交增值税科目。负债类核算内容的优化、扩大,有利于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负债情况,从而通过资产负债率来分析单位的偿债能力,促进单位的财务管理。

(四)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增加收入和费用的核算内容

新制度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创新增加了收入和费用的核算内容,并依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引入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增设了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待摊费用的核算内容。遵循谨慎性原则,增设了“坏账准备”科目,对应收款项进行备抵法核算。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并进行费用化处理。新制度调整优化了净资产类科目,增加了累计盈余、权益法调整、本期盈余、本年盈余分配、无偿调拨净资产、以前年度盈余调整等会计科目。对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科學、完整地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改进预算会计功能,重塑会计科目

新制度将原制度中的净资产、收入、支出类科目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重塑了净资产、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类会计科目,增设了债务预算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投资预算收益等预算收入类科目,债务还本支出、投资支出等预算支出类科目,资金结存、其他结余预算结余类科目。调整和优化后的预算会计,能更准确地反映单位的预算收支情况,更有效地满足单位预决算管理的需要,促进《预算法》的贯彻落实。

二、新制度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

(一)单位管理费用和业务活动费用具体核算有困难

医院、规模较大的科研院所和学校,内部机构齐全、职能明确,能够清晰划分党办、政办、业务、纪检、审计、人事、劳资、财务、后勤、退休办等内设部门,单位管理费用和业务活动费用相对比较容易界定。但许多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事业单位,并没有具体划分内设机构,而且受编制限制,人员紧缺,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所以单位管理费用和业务活动费用难以准确界定。

(二)会计核算专业性提升,难度加大

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要求会计人员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双体系平行记账。为此会计人员必须准确判断每一笔经济业务,到底是仅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比如不涉及预算资金的收支业务、计提折旧/摊销),还是同时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并合理使用会计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新制度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应收账款的备抵法核算,累计折旧或摊销的计提及费用化处理,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因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不同,收入与预算收入、费用与预算支出的范圍及确认时点不同,形成的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的编制等,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会计核算的专业性,加大了会计核算的难度。

(三)会计核算业务范围扩大,业务量增加

新制度强化了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扩大了会计核算范围,增加了会计核算内容,同时,新制度引入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双体系平行记账模式,要求会计人员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以“双基础”进行双体系平行记账,编制双报表,使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

三、探索解决新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途径

(一)加强责任意识,完善会计机制,优化会计环境

事业单位要重视会计工作,树立会计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单位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单位的管理机制。对于内设机构职责明确的,按机构划分,对于经机构改革确定为公益类的技术推广事业单位以及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建议将费用全部按业务活动费用来核算。同时,各事业单位要组织全体职工学习新制度,形成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共同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共同遵守财经纪律的好风尚,为贯彻执行新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完善人才体系

制度执行效果的好与坏,关键在于人。由于原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对简单,所以事业单位在会计人员的选聘上重视不够,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并非财会专业人员。随着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业务逐渐增加,会计核算专业性越来越强,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就当下而言,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懂预算会计,而且要懂财务会计;不仅要熟悉会计,而且要熟悉文秘、计算机操作以及本单位的业务工作,还要肯吃苦、勤钻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事业单位要依据《会计法》选聘会计人员,尽可能的引进财经专业的大学生,甚至中高级会计人员,发挥会计队伍人才引领作用。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管理,提升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新制度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统一的制度,财政部门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大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适当组织会计人员交叉检查,通过检查与被检查,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错误或隐含的漏洞,予以纠正或堵塞,防患于未然,同时可以促进不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之间的学习交流,拓展知识面。事业单位内部也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管理,在岗位设置、等级认定上充分考虑会计工作的难度,鼓励会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晋升职称,提高业务能力,提升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四)充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或者软件,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熟悉掌握本单位的业务类型,并进行梳理,积极和软件开发人员沟通、协调,优化更新会计核算系统,建立既符合新制度的要求,又易于操作,能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本单位财务和预算执行管理的会计核算系统,有效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会计核算效率。

四、结语

新制度强化了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功能,改进了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全面、清晰地反映事业单位运行成本和预算执行情况,对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新制度实施的技术性、政策性强,需要完善会计核算机制,充实会计人员,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升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为新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会计核算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