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写作的三则技巧

2020-07-15戴飞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出题者破题木心

戴飞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综合考查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运用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和语感。在命题作文中,还尤为注重学生对题旨的理解和思辨能力。作文训练的基础在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写作过程既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也有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可循。这些技巧如能被学生熟练掌握运用,则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一、审题与破题

小学作文通常有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两种,而无论何种题材,作文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即“文题”。因而,在作文训练中,通常以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居多,这既是一种应试训练,也能够培养学生围绕主题写作的能力。没有主题的文章,辞章再华丽,也不会耐读。既然是命题作文,学生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审题,进而破题。审题是弄清出题者的意图,即出题者究竟想让学生围绕哪一个中心思想来写作。题目通常都有关键词,如“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件特别的事情”,那么,“有意义”和“特别”便是反映出题者意图的关键词,学生在写作时就要考虑,什么样的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或者特别的,而如果學生写的内容就其阅历和身份而言并不特别也无意义,那么审题就失败了。这正如木心先生在《<即兴判断>代序》中所写答访者问那样,“访者的第一问,你要想想,他问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心态”。这就是审题,弄清出题者的意图。有了正确的审题,破题就相对容易了。木心在谈到《九月初九》的写作时说:“一篇文章,你要动手写,全部精力要定在头一句。中国从前叫作‘破题。一法是正面破题,一法是意外的侧面的来。把整个题破掉,一般说,这种破法是傻的。但我把谜底拎在前面是比较大胆的,你得估量你在后面有足够的东西可以发挥。”头一句、头一段是开场白,也是整个文章的题眼。能否顺利准确地破题,通常看作文的开头,便能大概有判断了。因而在写作时,作文的开头至关重要,就如同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一般。中小学生写作文,宜采用正面破题的方法,因为作文篇幅通常不会太长,很难有侧面破题的空间,正面破题更易为学生所掌握并发挥好。总之,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学生作文应开门见山,正面破题。

二、纪实与虚构

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面临纪实还是虚构的难题。这主要有两个方面所指,一是指作文内容的虚与实;二是指写作方法的虚与实。前者更为常见。例如,记述一件让人感动的、意外的、有意义的事情等。由于学生生活相对简单,因而在写作时就可能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于纪实,读完即罢;要么过于虚构,不接地气。尤其是虚构的情节,很可能产生雷同,这就使作文的含金量大打折扣。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应高于生活。在纪实的基础上,学生不妨加以合理的想象成分。例如木心在谈到《塔下读书处》一文的开头:“我家后园的门一开,便望见高高的寿胜塔……”时,他说:“其实这塔离我家还有一段路……大家写作不要太老实。”寿胜塔是“实”,开门便见是“虚”,但读者完全可以接受,不会去怀疑其真实性。合理的想象与夸张,既不影响文章的真实性,又可以排除烦芜杂乱,使整个文章清爽利落。试想,如果《塔下读书处》这样开头:“我家后园的门一开,穿过门后的围墙,便可以望见高高的寿胜塔……”那么,整个文章意境全无。在写作方法上,描写却又不能过虚,如描写人的心境,如果完全写内心的忧伤或欢乐,而不假以实物,那么文章就只剩下堆砌的辞藻了,不免“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同样不能给人以代入感。正如木心在谈到《明天不散步了》一文的写作时说:“抒情,我不喜欢华丽,喜欢实实在在。一开始写街道、春树,实在体贴地去写。”

三、引经据典与“改经用典”

木心先生说:“今文,古文,把它焊接起来,那疤痕是很好看的。”这是指引用与改写的问题。所谓“焊接”,就是“改经用典”。学生在写作时,也通常会引用一些成语、俗语或者诗句等经典表述。正如木心说:“用典用得好,言简意永,用不好,易酸,也不纯。如果我用典故,是要发新意,没有新意,不用。不用别人的话,自己讲,讲得再不行,文章总是本色的。”因而,木心先生强调“焊接”,也就是通过写作技巧,巧妙地古为今用、它为我用。例如,在《<即兴判断>代序》中,短短数十字,就有许多典故。如“谓我何求,谓我心忧”(语出《诗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等等。再如写到“乐其乐……忧其忧”,是借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如他说:“引诗,我不喜欢引原诗。要改装过。接二连三要拿出东西来。”当然,并非所有的引用都要经过改写,也须结合作文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十分自然、妥当,不致生硬,亦不必过于苛刻。毕竟,对学生来说,能够有意识地引经据典已经值得肯定了,对于能够自觉引用的学生,不妨对其进一步提高要求。

此外,《木心谈木心》一书中还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具体写作技巧。例如,关于人称的问题,在有些行文中,少用第一人称“我”,可以起到使读者不知不觉变成“我”的效果,感染力和代入感极强。在具体的表述中,主谓宾结构顺序的改变对文章的意境也多有影响,如“不满十岁,我已知……”和“我不满十岁,已知……”两种表达,读者显然更易接受前者,而后者则使人感到生厌。《童年随之而去》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孩子的知识圈,应是该懂的懂,不该懂的不懂,这就形成了童年的幸福。我的儿时,那时该懂的不懂,不该懂的却懂了些,这就弄出许多至今也未必能解脱的困惑来。”木心认为:“童年回忆,最易肉麻伤感。所以一当头,不写童年,很理性地写,劈头冷静,但马上拉到我身上。”“目的是悬念:这人到底要写什么?”这就使文章显得很有内涵和深度,也引人共鸣。如果一上来就回忆自己的童年,则文章就显得生硬,使读者不那么亲和,而这一开头,或许读者在读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开始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进而疑问:作者的童年到底经历了哪些该懂却没懂的、不该懂却懂了的道理?这就使文章产生了很强的可读性。

猜你喜欢

出题者破题木心
挑战出题者
推断题的破题思路
1,2,3,看这边!
破题“获得感” 演绎“最优解”
张岪与木心
潮涌汉江“两新”红
那个写从前慢的木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学鲁宾逊”的远去与归来
“文学鲁宾逊”的远去与归来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