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2020-07-15李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6期
关键词:病患者状态医疗

李辉

(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内科,北京)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达到我国人口的10.3%[1]。特别是对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易发生低血糖和糖尿病足等风险,且糖尿病不可治愈,医疗费用高。这些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面临着退休、丧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明显下降等各种社会负面的影响,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状况,如何减轻这些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探讨其对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到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就诊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458 例,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患者年龄60-91岁,平均(74.3±10.8)岁,男215 例,女243 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年龄、性别及合并其他疾病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Zung 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进行评分[2],每个量表共20小项,将20 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取得总粗分,最高80 分,总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当SDS 或SAS 标准分>50 时,考虑存在抑郁或焦虑状态,分数越高,程度越重。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每2 周一次的心理关爱干预。心理干预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日常护理等。(2)增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医护人员每周一次家庭健康访视,告知患者家属有关糖尿病常识,指导他们在各方面关心、支持、帮助老年患者,给患者以温暖和战胜疾病的勇气。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各种文化娱乐和社交活动。(3)心理疏导,每周医生和护士到患者家中与患者沟通30min 左右,内容为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认真倾听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讲诉。(4)音乐疗法,精心选择一些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小夜曲、古典乐曲,在健康教育前播放半小时。3 个月后再次给予两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SDS 和SA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别。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 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在入组治疗前SAS、SDS 评分显示患者均处于轻度焦虑和抑郁状态,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0.817),对照组SAS、SDS 评分较前无明显下降(t=0.511,0.709,P=0.610,0.478),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前明显下降(t=9.837,9.207,P=0.001,0.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

组别 n 年龄(岁) SAS SD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28 73.9±10.4 57.4±12.5 56.8±12.6 54.2±13.6 53.3±13.5观察组 230 74.6±11.3 56.9±12.4 45.2±13.1 53.9±14.1 42.5±12.4 t 0.689 0.429 9.656 0.232 8.917 P 0.491 0.667 0.001 0.817 0.001

3 讨论

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和疾病控制除躯体因素外,心理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慢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非慢病患者[3,4],此外抑郁、焦虑状态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控制,严重影响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给予老年患者适当的心理关爱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有利于慢病的控制,从而提高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满意度[5]。

心理干预是指从心理上对他人进行关心爱护,医学领域的心理关爱干预主要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干预的内容更加广泛和复杂,除了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的心理关爱外,还包括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护理关爱。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慢病患者,这些疾病不能治愈,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所以老年慢病患者心理压力大,更需要医务人员的心理关爱干预,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6]。同时给予老年慢性病患者足够的心理关爱,加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手段,建立良好的医生和患者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融洽关系,不断通过有效的人文沟通让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加用药依从性。从而有效缓解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研究显示老年2 性糖尿病患者SAS 和SDS 评分较高,这可能由于患者对2 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不十分了解,加之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不可治愈,还可能会有一些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致残和死亡,所以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导致抑郁和焦虑。同时,由于糖尿病易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治疗费用高,对一些经济条件差的老年患者影响更大,所以这部分患者可能焦虑抑郁情况更严重。经过医疗团队给予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适当的心理关爱干预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明显减轻,SAS、SDS 评分较前明显下降(P=0.001),与国内外一些研究文献结果一致[7,8]。考虑有效的心理关爱可以明显减少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缓解心理压力,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心理干预除了家人、亲朋以及单位的关爱干预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关爱,特别是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在2 型糖尿病的防治方面也非常重要[9,10]。医疗护理团队有针对性地干预老年患者的负面情绪,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支持,并利用合理的方式减轻老年慢病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能有效改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负面情绪[11]。心理关爱干预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关爱活动,提倡医护团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使患者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更好地分析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与其他老年2 型糖尿病患友互相诱导、启发、帮助,从而改善自身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由于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经济情况、家庭情况和疾病情况不同,对心理关爱的需求可能也有所不同。在尊重理解需求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心理关爱措施。同时要与患者家庭成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关心和问候,家人的理解支持和生活照顾也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12]。

总之,我国的医疗服务已经把重点放到社区,老年慢病患者是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给予老年慢病患者足够的心理关爱,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患者住院次数,从而节约医疗支出,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需要社会创造和保持一个稳定、安全、舒适、尊老、爱老的社会大环境,更好地关爱老年慢性病患者,增加老年慢病患者的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病患者状态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