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

2020-07-14宋涛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教育公平简政放权

摘 要: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综合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笔者发现其演变经过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性,并按照一定的演进逻辑进行。

关键词:高等教育政策;简政放权;内涵式发展;教育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调整和改革。高等教育政策是指政府和各类政策主体参照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尺度,在综合考虑各利益主体的情况下,为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实现教育发展的目标而制定的准则和规划,当然,它是动态发展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引领下,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普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是,根据2019年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发布的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的高校我国占了7所,虽然国际教育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短板,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人才结构发展与国家需求合理匹配度不高、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以及教育的体制机制问题等,这些问题充分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政策具有滞后性,但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要想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加强和加快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发展特征、国家颁布的高等教育政策和文件以及高等教育所取得的阶段性成就,笔者综合分析后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1978至1992年,高等教育政策初步建设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把建设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相应的,高等教育的重心也转移到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上面,教育政策也随之发生了转移。党的十二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面向”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导方针,这一时期国家也相应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专项会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如《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1978年)、《关于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报告》(1983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991年)等。到1992年,我国高校招收本专科学生75.42万人,本专科在校生218.44万人;研究生招生3.34万人,研究生在校生9.42万人;教职工101.36万人,①分别比1987年增长了46.8%、60.8%、68%、88.4%、46.9%,高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并初步得到建设。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已经覆盖到了专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等领域,并且同类型政策之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同时,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步增强。

二、1993年至1998年,高等教育政策规范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1993年)、《关于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若干意见》(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關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1994年)、《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995年)、《关于高校合作办学中有关问题的意见》(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等,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比较分明,1993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一步整合拓宽本科专业,增设应用型专业;1993年发布的《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整个90年代在保证必要办学条件与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研究教育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1998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7.25万人,比1993年多出3.04万人。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政策更加明确,发展类型层次更加鲜明,国家支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鼓励民办教育发展,支持中外合资办学,同时在1993年明确了“211工程”建设目标,重点支持建设重点大学和学科。

三、1999年到2010年,高等教育政策创新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阶段,高等教育飞速发展,进入黄金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如雨后春笋出现,也进入繁荣时期,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调整的若干意见》(2001年)、《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2003年)、《“985工程”建设管理办法》(2004年)、《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2006年)、《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2008年)、《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2008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等。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招生开始扩大规模,学生数量激增,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由1999年的159.7万增长到2010年的661.8万,2010年在校生总人数是1999年在校生总人数的5.5倍,高等学校数量由1999年的1071所,增长到2010年的2358所,2010年毛入学率达到26.5%。①

这一时期,国家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加强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典型就是国家于2004年提出的“985”工程建设,随之研究型大学应运而生;同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逐渐成熟,随着一系列民办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其步入了一个法制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办学体制;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凸显,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支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通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推动了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2010年,国家颁布的《规划纲要》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总结了10年来我国高教育发展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对办学体制、人才培养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2011年以来,高等教育政策深刻变革阶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推动我国逐步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深刻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政策如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大学章程制定暂行办法》(2011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2012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5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6修订案)》(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修订案)》(2016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2019年)、《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20年)等。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政策强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高校简政放权,强调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合理配置中西部资源,国家专门制定了扶贫招生等专项计划;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国家更加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希望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将创新创业作为其突破口。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指引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这一时期国家公布的高等教育政策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高等教育政策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演进逻辑,以简政放权为基础的高等教育政策演进逻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8年,由国家大包大揽对高等教育进行部署,高校只需要执行即可逐渐增强自主权;从1999年到2010年,国家逐渐鼓励并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力度,高等教育自主权进一步扩大;2011年以后,国家逐渐把宏观领导和“放管服”结合起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将其概括为“九个坚持”,党的十九大重新定位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也随之转移,如何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政策和改革所关注的一大重点。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立足国情,遵循教育规律,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原则和目的要坚持像2017年初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要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注释:

①文章中数据来自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刘献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及面临的主要矛盾[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1-7.

[2]祁占勇.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办学自主权的实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4):21-26.

[3]周海涛,刘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基于近十年全国民办高校数据统计与政策文本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6(2):18-22.

[4]张应强,彭红玉.地方高校发展与高等教育政策调整[J].高等教育研究,2008(9):7-15.

[5]徐红,董泽芳.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60年嬗变:教育政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0(5):7-10.

[6]张端鸿,刘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工具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3(1):5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项目(项目编号:CJF16053)。

作者简介:宋涛(1987—),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教育公平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Palabras claves en la China de hoy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简政放权环保公告真的取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