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的“听力”

2020-07-14陆宝华

杂文选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皇甫魏征袁绍

陆宝华

且看两则故事:其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贞观八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李世民。魏征就此进言: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激切,否则不能打动人心。言辞激切即近似毁谤,陛下应该三思后行。李世民采纳意见,下令赏赐皇甫德参帛二十段。

另一件是袁绍与田丰的。袁绍准备与曹操开战进攻官渡,其手下谋士田丰衡量优劣提出反对意见,袁绍非但不听,还在出战前将田丰关进了大牢。结果证明田丰的意见没错,可战败的袁绍并未悔悟,自觉脸上无光的他派遣使者先归,把田丰杀了。

魏征和田丰都对工作认真负责,向领导提出建议,但李世民和袁绍的反应却大相径庭。李世民“听力”很强,立即采纳不同意见,此后还颇有感触地把魏征比喻成一面镜子,说通过“照镜子”可以防止犯错误。而袁绍的“听力”则差得很,不但不接受正确意見,甚至因无颜面对而将错就错、错上加错。巧合的是,二人听力一强一弱,结果也一成一败,李世民创下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而袁绍则在官渡之战后每况愈下。

无论古时还是今日,做人需有“听力”,当领导更得如此。

试看个别民生工程,曾出现百姓不买账、不领情、不说好的情形,表面是群众想修路领导却搭了屋,群众想喝水领导却送了衣,群众想种地领导却备了米,而其根源则是领导的“听力”不过硬,对群众所盼、所需、所想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以此为鉴,某市确定民生实事时,向全市征求意见和建议,然后围绕百姓密切关注的问题,最终确定了实事的具体内容。领导有这样的“听力”,民生工程才能做到群众心里。

【原载《北京日报》】

插图 / “听取民意” / 佚 名

猜你喜欢

皇甫魏征袁绍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身后的落寞
小城无名医
眼力与气度
袁绍其实不无能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乾坤大挪移
李世民为何砸了魏征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