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会宁景区“红色”和“绿色”文化理念的融合

2020-07-14万亚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8期
关键词:红色绿色融合

万亚兰

摘 要:甘肃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其会师地点、会师遗址、会师文物和会师资料以及会师的伟大意义,都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继承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意志、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和了解红色历史的“红色圣地”。会宁县区域内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过程中融合“红色”和“绿色”文化理念,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融合;会宁景区;文化理念;“红色”与“绿色”

在中国近代史浩瀚的历史画卷中,长征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壮举,而长征路上的驻扎和战斗遗址是“红色革命”绽放“红色光辉”的地方。甘肃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其会师地点、会师遗址、会师文物和会师资料以及会师的伟大意义,都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会宁是继承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意志、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和了解红色历史的“红色圣地”。

对于会宁红军会师革命圣地的建设和绿化,早在1986年就已经做出规划,在建设“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规划了“绿色文化”的建设布局,使“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互相映衬、互相衔接和互相渗透。

甘肃会宁“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相互融合、顺势发展和逐步扩建的过程中,从最初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师园)到会宁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桃花山),再到大墩梁红军战斗遗址(会宁县中川镇)以及慢牛坡红军战斗旧址(会宁县河畔镇)、张诚堡红军战斗遗址、侯家川红二方面军指挥部旧址、清江驿红军会师旧址、老君坡红军会师旧址、西岩山红军战斗遗址、红堡子革命烈士纪念地等10多处革命历史遗迹、遗址,都没有缺少“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融合。

1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师园)

位于甘肃会宁县城西关的会师圣地会师园是会宁地域内红色文化的主阵地。会师圣地会师园里的绿化树木以松和柏为主,另外种植有洋槐、垂柳、古榆等,还有争奇斗艳、色彩斑斓的鲜花,其中还有一片“王文奎”牡丹园。进入会师园,游客们看到的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纪念遗址—纪念塔、会师联欢旧址和指挥部,给人们一种庄严肃穆、宁静安详的感受。

1.1 松树

陈毅元帅说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松树从外观上看姿态挺拔,从颜色上看四季常青,而从品格上看,坚韧的松树就好像饱经磨砺的伟人一样坚定不移,有一种顽强的品质。松树主干直而粗,枝条互相交错,显得平凡而又伟大,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共产党人顽强奋进的英雄气魄和全国人民继往开来的意志。

1.2 垂柳

唐代诗人贺知章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垂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垂柳能够聚集天地灵气,象征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凝聚力;垂柳刚柔相济以应中和,象征中华民族的不做任何没有意义的牺牲而以尊重生命为主,爱好团结与和平;垂柳“结根建本,稳固于泰山”,象征中华民族有原则、能坚守和不能任意动摇。

1.3 以牡丹为主的各种鲜花

宋代诗人吕声之赋诗曰:到来岂但春秋祀,酌水何妨一献花。花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环境、表达我们的感情,“献花”中献的花有生长的花和制作的花两种,会师园里的花,不论是制作的花还是种植的花,都是献给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的花。

2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桃花山)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位于甘肃会宁县城东南方向的桃花山山脚下,建设于1996年,2011年又实施改建和扩建,有具体的管理机构,是一处利用桃花山风景区把“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有机结合的特色景区,充分运用了桃花山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条件。

桃花山下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是会宁第二大景区。会宁县的桃花山势如鲲鹏展翅、形似绿色宝珠、色像桃花绽放,山上有庙,宋、金以来历代修葺,有魁楼、月崖、松院、梵塔等。据相关资料记载,成吉思汗、林则徐和朱德都到过桃花山,或游览避暑,或寻仙探幽,或勘察军事。桃花山上浓缩了长征经历中的14个景点(景观),是根据“纪念革命者,重走长征路”的思想理念建设的,融合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绿色文化”。

桃花山与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合二为一,珠联璧合”,成为一处多功能、多特色的旅游、休闲、养性的景区,包含地理文化(山色、山形、山势)、历史文化(古今传说、名人记载、革命英雄)、政治文化(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等在内的“红色文化”(设计建造了长征经历的景观)和“绿色文化”(桃花山属于省級森林公园),游客们在逛庙会时登临山峰,穿越长征经过的景观,在登临山峰的过程中欣赏长征景观上的历史文字,了解红色革命文化,在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享受绿色环境的优雅和情趣。桃花山建设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的“红色”和“绿色”理念更进一步地发挥了景与情的效果、山和树的感知、教育及爱国的同步促进。

3 其他景区

在甘肃会宁,除了第一大景区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师园)和第二大景区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桃花山)外,还有很多红军会师和战斗过的遗址,这些都是会宁区域内不可缺少的革命精神教育基地,也是会宁景区“红色”和“绿色”文化理念互相融合的代表作。

3.1 大墩梁红军阻击战遗址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教材系列读本》介绍了位于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梁村大墩梁社大墩梁顶一个旧堡子内的大墩梁红军战斗遗址(1986年会宁县人民政府修建的大墩梁烈士陵园)。1936年10月22日以后,红四方面军5军在甘肃省定西华家岭阻击国民党毛文炳37军,由于敌众我寡逼迫撤退到中川镇大墩梁的杜家梁、毛牛川和会宁县城。战斗过程中,副军长罗南辉和887名战士壮烈牺牲,埋葬当地。甘肃定西华家岭与甘肃会宁交接的山梁上,公路两边高大挺拔的白杨树郁郁葱葱,埋葬烈士的大墩梁红军战斗遗址被苍松翠柏围着;遗址下西坡山地里,每年的万亩油菜花吐艳流金一望无际—杨柳松柏象征品质、气派、意志和和平,鲜花人流敬仰和敬献英灵和精神。如今,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关注中,大墩梁红军战斗遗址正在改建和扩建之中,届时我们会看到更加丰富的“红色”和“绿色”文化理念融合的景观。

3.2 慢牛坡红军伏击战旧址

《红军会宁会师志》介绍了位于会宁县白草塬乡四百户村的慢牛坡红军战斗旧址,其是会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在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36年10月28日以后,红四方面军91师、93师和红四军的1个师在会宁县河畔镇慢牛坡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北渡黄河,阻击关麟征73旅145团部队及赶来增援的146团,红31军93师师长柴洪宇和200多名战士牺牲。1986年4月,会宁县人民政府在此立慢牛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慢牛坡红军战斗旧址在退耕还林区域中,北靠杂草茂密绿树葱茏的大山,彰显着红色和绿色文化水乳交融的设计理念,具有敬仰革命英雄的文化情结。

3.3 红堡子反击战遗址

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一社王丕顺家堡子(靖远县与会宁县交界处)的红堡子反击战遗址,是1936年9月29日,红一方面军15军团73师219团李国厚带领4连击退国民党新1军10旅团长王五田的袭击的战斗遗址。红堡子反击战纪念地的纪念碑高高耸立在松柏围合的大山前,是一处“红色”与“绿色”相融合的革命遗址。1986年,会宁县人民政府将此堡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对会宁县区域内10多个红色旅游景区(点)的了解、考察和分析,每个红色旅游景区(点)都有两种特色和一个共同点,两种特色即融合了“红色”和“绿色”两种文化,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瞻仰缅怀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实现绿色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主体、打造会宁“多色彩、多元素、多功能”的“红色旅游第一县”。

参考文献

[1]红军会宁会师志编纂委员会.红军会宁会师志[M].白银:红军会宁会师志编纂委员会,2016.

[2]马可房.会宁文物(会宁历史文化丛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红色绿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破次元
融椅
追忆红色浪漫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