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作用

2020-07-14侯韶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8期
关键词:展览文物数字化

侯韶鹏

摘 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传输阵地,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高水准的学术水平,有能力也有责任向公众提供知识、传播文化。但传统的实物陈列的展览方式提供的文物信息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观众对文化更深层次的渴求。很多博物馆开始在陈列展览中探索数字化技术的使用,以实体博物馆为依托,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使观众的参观不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更能让不同需求的人群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源。

关键词:数字化;文物;展览

1 传统博物馆展览的局限性

1.1 展品和展览场地的限制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博物馆的好奇和热情,国内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展厅内的基本陈列,除了挖掘自身的馆藏资源,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选择资源共享,打造临时展览。一些珍贵的文物在展示和运输过程中存在风险,还有一些破损严重、非常珍贵或者难以移动的文物难以在展厅内展出。文物展出对展厅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文物的保存状态和保存的温湿度有极大关联,如在一些空气湿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展示金属器物容易引发腐蚀,在一些空气干燥的地区展示漆木器容易干裂变形,这就要求根据文物特性来选择展览场地。在一些特殊季节,一些展品也不适宜展出,如梅雨季节,字画类文物就不适宜展出,虽然可以通过控制文物保存展柜的微环境达到合适的温湿度,但是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展览成本,而且会因为展品属性而局限了展览整体规划。

1.2 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传统的展陈方式是静态文物展示配上辅助的说明展板。为了配合展览效果,往往不会在说明牌上展示太多信息,大部分观众要请专业的讲解员才能了解得比较全面。但讲解水平跟讲解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掌握的文物专业知识量有关。而且由于时间限制,偌大的博物馆能讲解的也只能是基础知识。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群目的多样,有人来博物馆参观是出于兴趣爱好,有人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有人把博物馆当作朋友聚会场所,还有人是被综艺节目带动专门来看某一样文物的。仅仅通过传统的展览方式难以满足需求多样化的人群。另外,近些年博物馆的热度持续升高,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来参观博物馆,节假日更是达到巅峰,远远超过了博物馆所能接纳的容量,导致展厅拥挤,讲解员预约不上,不仅给观众造成很不好的参观体验,还给文物安全造成隐患。

2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展览的优势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展览设计者而言,既可以实现网上布展操作,同时也为线下布展提供可视化效果参考。虚拟展厅是依据现实中博物馆的真实展厅尺寸进行模拟的,展览设计者可以在虚拟展厅里模拟布展,在虚拟展厅中规划出合适的空间区域,通过更换展厅的背景色板确定展厅的主题和基调,调节灯光的明暗程度调整氛围营造,调整三维文物的位置和间距确保展示效果。为了形式上的美观,对辅助设备进行模拟组合搭配,选择必要的辅助展览工具,确保整体的展示效果。现如今很多博物馆在设计实体展览时都采用线上虚拟设计,然后再进行施工,不仅有效地控制预算,减少不必要的增项,还能节约展厅施工的工期,最重要的是减少文物来回地调整和移动,减少了布展过程中对文物可能造成的潜在危险。对于一些不可移动文物和十分珍贵不能展出的文物,采用线上展览的手段就完全不用考虑传统展览中的运输过程、布展操作、展厅环境可能给文物带来的伤害。

对于展览的受众而言,博物馆的数字化展览是对传统展览的一种优化,借助数字化的辅助手段拓宽展览的信息量。在传统的文物展出方式中,参观者大多只能看到文物正面的样子。但是在数字展览中,参观者可以通过调节方位来观察数字展品的内部和底部,展示的图像比人眼观察的画面还要清晰,文物的介绍信息不会再受到展板空间的限制。很多文物的制作和修复过程都可以用三维视频直观地展示出来,全方位地展示文物的价值与内涵。随着互动体验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在展览中提供虚拟现实技术,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优化了展品信息的传播效果,成为博物馆展览阐释的新途径。一些全数字化的线上展览更是可以让大众不出家门,只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就能走近文物,目睹文化遗产的尊容,且不受时间、地点、财力、体力等条件限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自由选择想要了解的文物和内容。

3 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范例

3.1 参观式数字化技术展览

为了减少游客参观给洞窟内的壁画彩塑带来的潜在威胁,压缩游客在洞窟内的滞留时间,游客实地参观敦煌莫高窟前会先被带到数字展示中心观看《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两部短电影,电影通过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展示敦煌莫高窟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并通过180度超视角球形屏幕对7个精美的洞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和介绍,全方位地展示了参观洞窟的信息内容,效果震撼,令人印象深刻。除此以外,敦煌博物院还建立“数字敦煌”网站,对敦煌数字化后的成果进行展示,用户可以登录网站查看展示的壁画和佛像,图片不仅较好地还原了壁画的色彩信息和细节信息,旁边还附上大量的文字说明介绍壁画所处时代、创作背景及相关的佛教内容典故。还可以通过检索洞窟,对30个典型洞窟进行虚拟漫游,参观者不仅能独自享受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这种通过数字化技术处理后的画面更是能对洞窟内的遗迹进行高清还原,一些佛像的眉眼甚至胡须等细节都展示得相当精细,甚至墙壁上的开裂细纹、剥落程度和位置都清晰可见。网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观看和下载资料,比实地参观获得的信息更为全面,极大地弥补了莫高窟地理位置远、实地参观时间短的缺陷。

3.2 交互性数字化技术展览

故宫博物院的“发现·养心殿—数字故宫体验展”展览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化手段增强展览的互动式和趣味性。如展示文物藏品的数字多宝阁,通过点击数字与墙上的虚拟文物互动,既能对选中的文物的细节进行放大观赏,也可以调整文物角度,体验不同视角的感受,同时通过层层拆解文物制作过程的方法,让观众不仅能看到文物的外观,也能了解它的制作工艺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与观众分享文物的知识和价值。展览中还运用了AI技术让观众与大臣对话,借助VR头盔深刻體验在养心殿的一天,还有朱批奏折和亲制御膳触屏互动游戏以及换装体感互动游戏来增强观众的体验感,打破了传统展厅单一的展示形式,展示内容也不会受空间布局限制,极大地丰富了展品能够传达的信息。这种时尚感和科技感也成功地吸引年轻人向传统文化靠近,并且这种数字化的手段永久地保存下了展览的信息,使巡回展览成为可能,造福北京以外的观众。

敦煌莫高窟和故宫博物院无论在展示形式的选择上,还是展览内容的推广上,都根据自身的文物特色进行了个性化设计,谨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展示手段,最终获得观众的高度认可。这种通过数字化展览在文物保护和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之间找到的平衡,既实现文化可持续传承,又扩大文化影响力,给全国的博物馆做好了带头模范作用。

4 结语

首先,由于技术的更新,数字化展览的技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如一些用户线上参观展览时,会存在画面变形、操作界面困难等问题。其次,数字化建设的成本过高,缺乏有力的政策和经济支持,很多中小型博物馆难以推广。最后,应当注意的是数字化是让文物“重生”的手段而非目的,数字化展览不能仅仅追求技术炫目,反而弱化了文物本身的魅力,设计者不能仅仅着眼于文物的外观,更要了解每件文物的流传经历、时代背景和蕴含的精神内涵等,准确而恰当地传达出文物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晓钗.浅谈博物馆藏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J].收藏界,2019(3):60-61.

[2]熊江杰.信息技术环境下博物馆的数字化展示技术及虚拟展览[J].文物世界,2019(4):63-65.

[3]郭环.博物馆数字出版策略分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新闻世界,2019(6):55-58.

[4]赵治瑞.浅析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3):116-117.

猜你喜欢

展览文物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