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分析

2020-07-14王月红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0期
关键词:裂缝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王月红

【摘  要】在城市化建设日益推进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确保建筑工程规模和质量满足要求,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基本施工原料,技术人员必须予以重视,针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文章结合实例针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及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裂缝问题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为了提升混凝土质量和水准,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为现代化大规模建筑发展提供支持。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注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设备、器械创新、改造,加强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规范性。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结合实例分析了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及技术优化。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体积相对较大,普遍在1m3以上,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用过程中,极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引发一系列裂缝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工程、水利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通常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规模比较大,表面系统较小,导致结构内外温差很大,在超出可承受范围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问题,无法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因此,施工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增加混凝土用量,改善内外温差问题,以满足混凝土质量标准要求,为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例

某群体工程总建筑面积152399.84㎡,地下2层,地上13层,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为框架柱结构,1~6#楼基础类型为承台+灌注桩,车库基础类型为承台+止水板+灌注桩,部分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为1m*1.8m*2.5m、1.9m*1.7m*45.15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企业需要明确施工重点、难点,具体如下:第一,占地面积大、工作量大、混凝土等级较多、施工场地较小。第二,车库东西向长度161m,南北向长度约327.7m,南侧、东侧、北侧均无施工场地,如何合理布置施工机械、有效利用现场场地,将是本工程现场平面布置的难点。第三,地下室属于超长结构,为了避免出现大面积混凝土裂缝问题,需要合理地选择施工材料,减少混凝土收缩问题,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根据设计要求内掺CSA-WF体积稳定型防腐膨胀剂,一般部位的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重量的8%,膨胀加强带、后浇带内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重量的10%。第四,建筑基础底板、基础梁都是大体积混凝土,需要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带来的影响,实行相应的保温、降温措施,减少内外温差。第五,工程施工现场施工面大,应合理引进施工机械设备,并科学布置浇筑线路。第六,注重楼面一次性抹光、底板结构找平、水平标高控制工作。

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问题

3.1裂缝问题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受冬季气候环境的影响,极易出现裂缝问题,严重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并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带来了一定影响,阻碍了后期工程项目施工的有效进行。另外,在冬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不易修复,为全面监测带来了很大难度,还会造成结构塌陷、结构变形、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3.2气温发生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结构温差比较大,温差的产生与内部温度、外部温度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两者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温差[2]。因此,在外界温度出现变化的情况下,会产生混凝土裂缝问题,导致混凝土内部、外部温差不断增大,引发裂缝问题。

3.3地下室底板问题

现阶段,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地下室底板问题是其中的关键,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底板荷载持续增加,使得外力荷载超过地板的承受力,这样就会出现裂缝问题;第二,技术人员缺乏对实际内容的充分考虑,导致实际施工和施工设计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出现裂缝。第三,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底板混凝土结构极易出现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降现象。第四,施工材料质量不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在外界荷载、周围温度的影响下,会出现开裂现象。

4.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优化

4.1预防混凝土裂缝技术

为了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技术人员必须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第一,优化施工过程。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抗拉强度小于抗压强度。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极限拉伸离散性比较强,这就需要创造条件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并且,混凝土的坍落度不能出现太大差异,一般在浇筑基础的过程中坍落度控制在100到140mm,坍落度大的情况下,表面钢筋下部会出现很多水分,导致表层钢筋上部混凝土出現细小裂缝,为了减少裂缝问题的出现,需要在混凝土初凝前、预沉后进行二次抹面压实。第二,强化混凝土养护。养护的重点是确保温度、湿度满足相关要求。保温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减少混凝土表面温度梯度,减少表面裂缝问题的出现。并且,延长散热时间,确保平均总温差对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低于混凝土抗拉强度,避免出现贯穿性裂缝问题。

4.2混凝土水化热控制技术

水泥水化热过程会产生很多热量,技术人员需要合理地控制混凝土水化热,有效地控制冬季施工的温度,还可以在水泥中掺入粉煤灰,有效地控制水化热,一般在加入30%粉煤灰后,混凝土温度会降低10℃。但是,粉煤灰中的氧化钙成分比较高,在氧化钙含量高的情况下,温度会降低速度比较慢,短期内会出现升温现象。

4.3施工缝处理技术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一般要在施工缝中设置钢板止水带,提高施工缝的防水性、稳定性,减少外界环境对地下室的影响。在完成基础底板、地下1层楼板钢筋绑扎后,需要绑扎墙外侧钢筋、安装止水带、绑扎墙内侧钢筋。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确保墙体混凝土水平面位于止水带中间位置,针对墙内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收平墙内混凝土后,需要使用海绵擦净墙钢筋、止水带会将,在下次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清除松动的石子、软弱混凝土层,并使用水进行冲洗,在浇筑混凝土准备阶段,铺设10到15mm后的水泥砂浆,配合比和混凝土内砂浆基本一致。在施工缝浇筑过程中,需要针对缝边进行防漏处理,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3]。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需要引进相应的机械设备,一般振动棒要远离钢板止水带、墙板钢筋,避免因捣实不到位出现松动问题,提高振捣质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尤其要注重施工材料控制,确保建筑结构的完整性、耐久性,减少施工裂缝问题的出现,不断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9,000(014):81.

[2]周科.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0):222.

[3]王兴瑞.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应用要点[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00(014):192-193.

猜你喜欢

裂缝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的解决方法
浅谈水工结构工程裂缝成因及防治
砌筑工程常见问题及防护之我见
预拌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及预防措施
工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蔚汾河特大桥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