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R文创明信片可视化传播设计

2020-07-14胡鸿雁颜祺芳姚湘

广告大观 2020年8期
关键词:AR技术文化创意明信片

胡鸿雁 颜祺芳 姚湘

摘要:本文将传播率高、生产成本低的明信片作为文创产品载体,从研究文创明信片行业的发展入手,确定市场可行性;再分析明信片“货架展示—用户购买-用户寄出-用户分享”的信息传播流程,找到完成明信片信息循环传播的关键点;最后结合AR技术,输入土家织锦非遗文化信息,融合明信片的可视化传播途径,完成土家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传播。AR文创明信片的目的在于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物理世界中存在的虚拟对象(即有文化信息的虚拟人物和定义好的土家织锦文化内容),并将虚拟对象融合在现实世界中,使用户能够与AR内容进行互动,从而呈现给用户一个感知效果更丰富的文化体验,达到AR文创明信片将非遗文化进行可视化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AR技术;文化创意;明信片;土家织锦

引言:

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早已不再是养家糊口的手艺,手工制品也慢慢被更高效率的生产机器取代,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趋向消逝。近年来,各种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市场上售卖的文创产品,大多为单做造型或图案的设计,功能趋于收藏,失去了文化可持续传播的意义。新时代给非遗文化带来了危机,也带来新的机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先从文化传播入手,借助可持续传播路径,结合新时代带来的AR技术,通过文化感官体验来输出文化符号,给予受众一定的文化感知,引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只有先实现了非遗文化的可视化传播,才能更好的实现文化传承。

1.文创明信片行业发展及研究概况

明信片以成本低、易生产等特点,有着突出的价格优势,一直在文创产品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非遗文化搭载旅行文化的盛行,明信片也常以景点照片、地图、当地文化体现等形式吸引游客消费。如今,几乎每个景区都能见到以“时光慢递”“景区邮局”等形式营业的文创明信片店铺。张妙若在研究中提出,景区和商家充分利用了明信片的通讯功能和宣传价值,将明信片这件“过时”的通讯方式制造成旅游衍生品,在旅行者书写寄出明信片之时达成了二次推广的效果。[1]

AR,全称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译为增强现实技术。近年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促使愈来愈多的行业开始尝试与VR/AR结合,进行创新。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使呈现非遗文化的方式更加多元和真实,更能建立起接收者与被呈现文化的直接联系。《老家河南》套组明信片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少林功夫、洛阳牡丹等共六类河南特色非遗文化用AR呈现,打破了传统明信片的刻板模式。余日季认为“非物质”性是ICH(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CH)的重要属性之一,寻找合适的载体形式使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体验不了”的无形文化有形化、可视化和情境化,使其更好地得到有效的诠释、展示与传播,是ICH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任务之一。[2]

2.AR文创明信片可视化传播分析

2.1非遗文化可视化传播的必要性

文化遗产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3]区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关联的文化“看得到”,甚至“听得见”、“摸得着”,所以可以给予受众最直接的文化感受。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比于此就存在着极大的劣势。本文提到的可视化概念,包括但不限于记录性图片内容的这一介质存在,因为单凭记录性的图片或是文字的输出,很难给予受众一定的文化感知和文化认同感。Eckart Lange通过一组现实景观照片与景观可视化图像之间的对比以及公众偏好调查来评价可视化的有效性(validity),直观地证明了可视化传播的优势所在。[4]传承技艺型非遗文化,可以先从可视化传播下手,以文化感知提高人群的文化认同感。借助互联网的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无限制地被记录下来,还能够同步以视频、图像、交互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播。

2.2 AR文创明信片信息容量和信息展示优势分析

按《万国邮政公约》原则性规定的明信片尺寸,“最大尺寸:105X148毫米,最小尺寸:90X140毫米”,根据国际标准,我国规定的明信片标准为:“最大尺寸:150X100毫米,最小尺寸:140X90毫米,纸质:每平方米250克以上”。[5]这个尺寸使明信片便携、易存放、易传播,因此常用作各种非遗文化传播的载体。AR文创明信片在虚拟现实技术与互联网的协同作用下,扩大了明信片存储和展示信息的空间。传统明信片只能从图片、文字两方面来承载非遗文化内容,而AR明信片实现非遗文化可视化有多种方式:文图、视频甚至可以与用户可视化交互。

传统明信片承载的文化信息停留在视觉感官,AR文创明信片能够更全面的从视觉感受的完整度、听觉感知的角度来进行文化输出。乔纳森·苏德贝克在演讲中提出:通过VR/AR获取的信息具有极高的可视化优势;未来各种生活场景中的传感器会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通過VR/AR技术实现有用信息的可视化、具象化。[6]

3.基于可视化传播的土家织锦AR文创明信片设计流程

3.1 AR文创明信片可视化传播流程分析

在进行AR文创明信片设计前,首先要定位目标人群,然后分析其行为,对目标人群的行为进行刻画。在行为流程中,寻找可以打通可视化传播的关键点,进而将其定位为设计点。在设计点结合要传播的文化内容完成AR文创明信片设计,以此打通AR技术的可视化传播路径,达到传播非遗文化的目的。数据采集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后进行整理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Step1.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类人群,定义能够接收AR文创明信片影响最大的人群,以此为目标人群。

Step2.通过问卷整理,定义目标人群为中青年群体,有文艺情怀,喜欢记录、分享生活点滴。邀请其中一部分人体验AR文创明信片,记录体验AR文创明信片后的行为,完成行为刻画。

Step3.在行为流程图中分析传播路径,定义一次传播、二次传播、多次传播的行为点,分析打通可视化传播路径的原因。整理得图1。

Step4.通过图1的流程分析,可以发现:实现循环可视化传播的关键步骤,在于打通“发社交网络”这一行为点。因此,笔者将设计点定义为:如何实现明信片与目标人群的互动,用内容吸引目标人群进行社交网络的分享。

Step5.利用分析结果,在AR文创明信片设计里找到设计点的解,进行设计。

3.2基于可视化传播的土家织锦AR文创明信片设计

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色彩艳丽、图案奇特、质地结实、经久耐用,与黎锦、傣锦、壮锦并称为“中国民族民间四大名锦”。时代的发展会给土家织锦带来危机,但也会带来文化传承的新机会。经过AR文创明信片可视化传播流程分析,设计点定义为“如何实现明信片与目标人群的互动,用内容吸引到目标人群进行分享”。这一设计点的解可以很方便的通过AR技术来完成。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更新出了很多成功案例,AR互动的设计可以从现有影响力较大、用户量较多的成功案例里借鉴学习。如阿里巴巴的AR扫福——AR扫福字出现福卡,集齐五福瓜分现金;腾讯的王者荣耀游戏推出的AR互动——游戏人物可以出现在现实中,与用户进行互动。非遗文化可视化传播倾向于留给用户能够自己进行分享传播的互动方式,以此吸引目标客户人群进行AR交互。具体设计内容如下:对非遗文化人物进行设计,用户通过AR画面与人物进行互动,同时将非遗文化信息赋給非遗文化人物,在交互过程里体现出来。

4.设计实践

4.1文化展示内容确定

提取土家织锦非遗文化的可视化元素,可以从织锦本身的感官艺术特征下手。土家织锦的感官艺术特征可以大致分为三大部分:结构、色彩、图案。主要结构是以平纹(对斜)和斜纹(上下斜)为基本起花组织、加上连续对称的重复;色彩和纹样图案多对自然物象做概括性提炼,如模仿云彩的云钩纹。综合结构、色彩、图案这三部分研究,发现土家织锦的文化元素与自然元素息息相关。此外,很多民间流传的吉祥寓意的元素也是土家织锦的组成部分,比如万字纹、回字纹等等。弄清楚了土家织锦的文化组成,就可以把要展现的内容确定在自然元素、民族元素这两点了。定义元素后,用土家织锦的传统结构来进行元素结合,最终构成一幅完整的传统土家织锦。把文化展示的内容确定为元素组成、构成手法,再通过技术手段展示二者的结合,就能简略地给用户展示土家织锦文化组成。

4.2土家织锦文化人物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物设计可以从文化的传说、民间故事等入手,从中提取具有文化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加以文化的感性艺术特征辅助设计。土家织锦的别名“西兰卡普”就来自于一个广为流传、认可度较高的故事:相传古代湘西土家族有一位叫“西兰”的姑娘,以超高的织锦技艺、会创造新颖的织锦式样闻名。不幸的是,西兰的优秀招来恶嫂的妒忌,被恶嫂设计害死。人们为了纪念西兰,此后便将土家织锦称作“西兰卡普”。

从上面的文化故事中,可以提取“西兰”作为文化传播的形象代表。选择好人物后,结合土家族传统服饰,土家织锦的艺术特征,定义人物形象的表情、动作以适应AR互动需求,最后设计出“西兰”的卡通人物。选择土家织锦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红作为主色调,辅以土家族最传统的服饰,以“喜怒哀乐”为主要表情,部分设计如图所示。

4.3AR互动内容设计

AR明信片的互动内容主要是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物理世界中存在的虚拟对象(即设计好的人物和定义好的土家织锦文化内容),并将虚拟对象融合在现实世界中。通过自然的交互,有趣的互动,呈现给用户一个感知效果更丰富的新环境。基于“用户扫明信片进入互动页面—用户互动—用户上传/保存互动内容(寄信层)—再次扫明信可观看内容(收信层)”的基本流程,设定完整的AR明信片交互流程图,如图3。

基于AR明信片交互流程图,加入土家织锦文化人物进行文化讲解,用图例辅助去认知“自然元素用何种方式结合民族元素,最终到土家织锦成品”的过程,设计用户扫明信片后的交互界面,如图4。

明信片的静态内容设计形式就比较多样,主要以传递文化信息和吸引客户目光为主,可以选定为土家织锦的传统纹样,也可以选择织锦的摄影图,或者是当地有风土人情的照片;用户扫描明信片,明信片静态图跳转为AR交互画面,效果图如图5。

5.结语

随着新科技和新技术逐渐取代了人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再陷入传承危机。本文剖析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明信片载体的意义和传播的变化,再借助AR技术和互联网的手段,融入土家织锦非遗文化信息,同步以视频、图像、交互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实现非遗文化可视化传播。明信片地域传播优势和情感寄托特性,使其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和纪念性。AR文创明信片的设计,可以将时代与传统非遗文化的矛盾点打通,让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从而使千百年前的智慧结晶可以在新时代更好的传播、传承。

参考文献:

[1] 张妙若. 明信片:都市“慢”文化的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 余日季. 基于AR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研究[D].武汉大学,2014.

[3] 张樵苏.习近平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N].新华网,2017-10-18.

[4] Eckart Lange. The limits of realism:perceptions of virtual landscap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1,54(1).

[5] 翟寬编著.中国集邮辞典(上卷):北京出版社,1997年02月第1版:第307页

[6] 乔纳森·苏德贝克.未来的互联网:5G可以实现VR、AR、AI和IoT的交互[J].软件和集成电路,2019(11):50-51.

基金项目:2018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项目(编号:XSP18YBC065);2017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7YBX034)。

作者简介:胡鸿雁(1987—),湘潭大学讲师。

颜祺芳(1996—),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

姚湘(1982—),湘潭大学副教授。

(作者单位:湖南湘潭市雨湖区湘潭大学)

猜你喜欢

AR技术文化创意明信片
寄一张明信片给你
神奇的明信片
初中英语课堂与AR技术有效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从儿童阅读方式的变化看童书出版风向
解析AR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
AR技术在传统民间家具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