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个人征信意识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2020-07-14黄静怡高欣瑜覃玉朗

理论与创新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

黄静怡 高欣瑜 覃玉朗

【摘  要】个人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个人征信的认知偏差、征信意识薄弱等问题,征信教育作为当今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已经引起了高校的重视。本文主要根据大学生征信意识薄弱的表现,具体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针对所提原因,探究提升大学生个人征信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征信意识;征信教育

引言

在对现有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小组于2020年5月5日制定了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星平台以手机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江苏省镇江市范围内的高校大学生近300人发放了问卷,得到218份有效问卷。此次调查分3个部分,分别从大学生信用消费、大学生信用贷款、大学生对征信的重视程度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征信意识进行了解。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有效填写问卷的218人中,男生占比36.7%,女生占比63.3%,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在所学专业方面,文科类专业比36.7%,理学类专业占比11.93%,工科类专业占比12.84%,经管类专业38.53%,文科类与经管类专业人数较多。

1.大学生征信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基于江苏省镇江市范围内高校大学生征信意识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1.1信用消费方面

(1)在信用透支额度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信用透支额度越高越好,并未考虑自身还款能力

数据显示,大学生主要资金来源于家庭且生活费处于中等水平,74.31%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剩余不多,近20%的大学生出现负债。部分大学生盲目希望提高信用额度而并未考虑后期自身还款能力,并不考虑因此可能带来的对个人信用情况的风险。

(2)近1/4被调查大学生有过逾期还款的经历,且逾期还款的原因主要是手头没有足够多的现金和平时不注意看是否到了还款最后期限在问到“您是否有过逾期还款的经历”,24.11%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有过,其逾期还款主要是“手头暂时没有足够多的现金”、“平时不注意看是否到了还款的最后期限,无意识下的逾期”,占比分别为48.15%、40.71%,剩下11.11%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逾期不逾期还款无影响,只是多点利率的事情”。可见部分大学生信用消费并未考虑自身还款能力且使用信用消费后并不在注意最后还款期限,不在意逾期还款对大学生个人征信的影响。

(3)过半数大学生将父母下个月生活费作为信用消费还款主要渠道,父母成为大学生信用消费隐形还款人,其信用状况的维持处于被动状态调查显示,父母生活费、兼职收入和压岁钱是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要还款渠道,分别被79.46%、39.29%、22.32%的使用信用消费的大学生选择。父母下个月生活费成为大多数使用信用消费大学生还款的首选渠道,一旦生活费稍有变动时,大学生信用还款就可能出现违约情况,影响大学生个人信用情况,而大学生依旧乐此不彼,信用危机意识薄弱。

(4)大部分大学生并未注意消费信贷产品的借还记录是否将上报到央行征信系统,逾期不还对后期个人征信是否有影响在问到“您知道下面哪几款消费信贷产品的借还记录会上报到央行征信系统,逾期不还后续将会影响个人信用”,花呗被82.11%的被调查大学生选择。其次是借呗,占比61.93%;京东白条,占比59.17%;京东金条,占比42.66%;微粒贷,占比33.94%;苏宁任意付,占比28.9%。实际上,目前,花呗的服务主体没有查询、上报央行征信;京东白条是和花呗相似的网络信用支付产品,目前也没有收到客户反馈有上征信的情况;借呗、京东金条、微粒贷、苏宁任意付的数据则会上报央行征信系统,苏宁任意付使用时会上报征信。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哪种消费信贷产品数据将会上报到央行征信认识不清,对各种消费信贷产品对后期个人信用的影响程度重视不足。

1.2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方面

(1)办理过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中近1/4后续还款有过违约现象(逾期还款或者不还),未到还款期限的学生中则有少数允许后续还款有违约现象发生在已经需要到还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中,问到“您后续还款有过违约现象吗”,31.25%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有过,而在未到还款期限的大学生中,也有2.08%的学生表示允许后续还款有违约现象发生,2.08%的大学生表示允许后续还款偶尔有违约现象发生。

(2)半数被调查大学生不关心国家助学贷款的个人信息和还款情况是否将会上报到央行征信系统在问到“您知道助学贷款的个人信息和还款情况会被录入人民银行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吗”,只有55.96%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知道,而剩下44.04%的被调查大学生则表示不知道。

1.3大学生对征信的重视程度方面

(1)近半数大学生混淆“征信”、“诚信”概念。在问到“您了解过个人征信吗”,只有49.54%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了解”,另外50.46%的被调查大學生表示“不了解”。又问到“您是否认为征信和诚信是完全一样的”,27.52%的被调查大学生持肯定答案,“征信”、“诚信”混淆不清。

(2)过半数大学生目前为止从未查过自己的个人征信报告。在问到“您是否了解您目前的个人征信报告”时,66.06%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从未查过”,只有32.11%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了解,记录良好”。

(3)大学生征信意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落实到日常生活行动。在问到“您认为不良信用信息一旦被录入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将会对今后的什么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绝大多数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对办理信用卡、房贷车贷等各种贷款、入职、人际交往、办理金融业务均有影响,表明大学生对征信不良的后果认识比较到位,但觉得征信离自己很远,并未真正去关心和维护自己的信用情况。

2.大学生征信意识薄弱的具体原因分析

2.1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多元的征信模式。虽然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发展,但是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完善。首先,我国的征信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并未完全形成,社会信用记录缺失的情况仍然存在。其次,在社会建设中,与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全国性法律法规尚未建立,难以对社会信用行为进行约束。

2.2家庭教育不足

目前大学生多为“90后”和“00后”,在步入大学之前,家庭教育往往更加关注孩子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诚信道德教育,从而导致大学生对征信问题不甚在意。

2.3高校教育不足

高校作为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桥梁,在学生征信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据问卷调查,76.92%的学生表示所在高校及学院为举办过征信教育宣传活动,42.31%的学生表示征信教育仅仅只是形式,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征信。如今,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诚信档案,但是对学生的约束不足,教育只是拘泥于表面,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

2.4学生认识不足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于社会的认识不足,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容易被社会不良信息诱骗,从而对自身的征信造成影响。其次,大学生由于未完全接触社会,自身的道德判断力较弱,容易将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和消极事件当做社会本质,被不良风气影响,产生不诚信的现象。

3.加强大学生征信意识的对策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征信意识,还需从源头抓起。大致可从两方面入手,即大学生群体本身与整个社会。

从学生自身看,大学生应提高思想觉悟,这有助于征信意识的增强。学术不端、逾期偿还助学贷款等行为在思想道德层面上就是错误的,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学校开设的思政课程并未深入学习且未在生活中贯彻诚信思想。诚信虽与征信有所不同,但却都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诚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征信意识,可以避免一定的征信问题。其次,大学生也应主动学习一些金融常识,对征信有初步的认识。随着对征信的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会逐渐意识到征信的重要性,从而会自觉提高征信意识。

大学作为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对其影响也更为显著。因此,若想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征信意识,则不可忽略大学所发挥的作用。大学主要有引导与约束两方面的作用。

从引导的角度来看,大学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适当地开设一些征信课程。对于经管专业,可以适当地拓展征信课程的深度,而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科普;对于其他专业,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在为大学生科普征信概念的同时,强调征信的重要影响,以此引导学生提高征信意识。除此以外,高校可以选择联系当地的征信机构,不定期的在校园开设征信系列讲座,用现实中的案例强调征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理解“征信”二字的分量。

上文提到大学生不能较好地学习思政课程、贯彻诚信思想,这其实反映出教学课堂的不足:教学方式死板、学习氛围不浓厚。因此,对于思政课程及征信课程,学校应采用更为新颖、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的内核,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除上述举措外,高校还应营造良好的征信氛围。定期、连续的征信宣传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征信的了解,同时还应注意宣传手段的创新。展板等传统的宣传很难令学生驻足,公众号等新媒体更受学生青睐,高校可开辟新型宣传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征信。

从约束的角度来看,大学可以考虑设立信用档案。大学生信用档案是指“大学生在社会交往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用行为的历史记录”。信用档案应如实记录,不可随意更改,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威慑作用。信用档案不应仅作为高校内部自身的资料,更应与社会征信系统对接,从而让大学生更早的意识到征信的重要性,刺激其提高自身的征信意识。

从整个社会来看,我国应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提高大学生征信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家庭角度来看,父母应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非以分数看高低,诚信教育应贯穿家庭教育的始终,父母也应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静.大学生征信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7,24(06):72-74.

[2]赵志芳.第三方征信成为大学生信用参考[J].中国商界,2016(06):97.

[3]谢婉莹.征信,是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论《大学生与征信》[J].中国证券期货,2011(11):202.

[4]关搏.大学生征信体系的建立——就国家助学贷款浅谈[J].东方企业文化,2010(15):112.

[5]江莉.论大学生与征信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1(04):39.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18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8C924。

作者简介:黄静怡(1999.7--),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金融。

高欣瑜(1999.11--),女,汉族,江苏泰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金融。

覃玉朗(1998.1--),女,壮族,广西河池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金融。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