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后,广播媒体发展新形势

2020-07-14宋涛

理论与创新 2020年9期
关键词:全息主播广播

宋涛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已经分散的受众注意力重新向传统主流媒体回归和聚拢。广播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之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广播媒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融媒体传播矩阵深度渗透和广泛触达的优势,融合传播借力短视频平台、创新短视频内容生产,打通线上与线下的生产与传播资源,采用多维度、多视角、多形态、多渠道进行在疫情报道、信息公开、逆行事迹、分享感动、辟谣止谣、防疫科普、心理抚慰等方面进行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整体文化产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广告运营等各类经营活动,特别是线下产业受损更为严重,传统广电产业经营面临不小的压力,广播电视保持正常运营面对着更加艰难地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广播媒体正经历新的挑战与发展。

1.直播带货助力广播营销转型

“直播带货”是时下最火爆的关键词。疫情影响之下,实体经济市場受到巨大冲击,倒逼特殊时期更多人去直播带货。广播一直以来的直播节目让电台主播转型线上直播带货潜力明显。

广播充分运用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主动与新媒体平台联手,整合多方资源,开启“带货直播”,带动网上网下为农民拼单,帮助农产品打开销路,受到网友热烈追捧。中国之声联合央视新闻发起“我给家乡带个货”的公益直播,3月30-31日通过中国之声广播直播、央视新闻视频直播,向听众、网友们推荐由于疫情导致的滞销的湖北特产潜江小龙虾、英山云雾茶、秭归脐橙以及湖北莲藕等农夫产品。首届龙广网络直播购车节两小时直播3月27日大众64单;3月28日60单宝骏;3月29日19:00比亚迪直播夜,主播肖鹏4场直播、2.2万人在线抢车325台,4400万元+销售额,为汽车市场注入新能量。广播电视全媒体“带货直播”,作为媒体公益服务的新出口,其背后既有观众、网友对主流媒体的信任,也有媒体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价值体现。广播坚持创新引领,加强全媒化传播,进一步扩大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将媒体融合发展成果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疫情之后的经济发展。

从总台到地方台的扶贫助农公益直播可以看出,广播积极拥抱新业态、开拓新平台,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权威性强、影响力大的显著优势,实现广播新媒体与电商、社交平台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广播全媒体带货直播是一次内容生产的创新与尝试。传统广播借助自身内容资源丰富、专业生产能力强等优势重构网络直播,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消费形态、语言风格、互动形式,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影响力,同时也是广播在疫情之后增收的新手段。

广播全媒体直播带货,自有其主流媒体的光环和内容输出平台的优势;但在人设打造、粉丝运营、专业团队运营等方面尚需打磨。通过广电主播的流量价值与变现能力的科学、客观、全面数据分析和支持,专业机构的孵化、包装、运营将是完善提升主播价值、强化内容营销、优化经营模式,增强变现能力的有效路径。从内容角度看,传统广播媒体试水的直播带货,只能算是一种内容补充,但从商业化的角度看,广播能解决客户的变现的问题却是广播转型营销的重大意义。

2.广播入局MCN是盘活资源是新趋势

疫情之后MCN正在备受关注,而传统广播是否要入局MCN这一问题也受到广泛热议,传统广播随着疫情的变化入局MCN这一趋势变得大势所趋。随着MCN风口到来,传统广播入局MCN这一方式不仅必要,更是发展的实际需求。它一方面可以做到对人员、资源的充分再利用,盘活闲置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在新媒体冲击下,增加平台创收方式。传统广播有大量的、适合出镜的主持人资源可以充当主播的角色,且更为专业,容易取得用户的信服。同时对于广播借助新媒体而言,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微博、直播等平台,传统广播的内容制作优势完全可以利用起来,最重要的优势则在于其营销资源的再利用。现如今传统广播做MCN可以成立融媒体公司或工作室培养成某个领域的KOL,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但在未来融合转型过程中,针对主播IP和内容IP的打造,尚有漫长的路要走,在内容创意、套路、个性、节奏、表现、代入感和情怀等方面还需探索和研究。

3.新技术助推广播融媒深度发展

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远隔千里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主持人跨屏同框,云访谈、云采编等实现跨地域实时沟通,新闻报道充分利用5G、全息、AI、区块链、5G+AR眼镜等技术手段,让今年疫情之后的全国两会科技范儿十足。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利用5G网络进行直播连线,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两会新闻。今年两会报道,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和新华社放出“大招”,首次应用5G全息异地同屏技术,实现跨越一千多公里的距离,三维立体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投影在演播室,主持人与千里之外的代表委员隔空对话,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无缝衔接”,这也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首次应用5G虚拟全息投影技术。通过5G网络的千兆级超高带宽和毫秒级的低延时,打破传输距离的限制,采用干涉和衍射原理的全息投影技术,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影像,5G全息异地同屏技术能够让真人等比大小的“全息主持人”和“全息代表委员”同屏交流,呈现出“隔空千里,促膝而谈”的视觉效果。

5G技术的应用极大的助推广播向视频纵深领域发展。5G、全息、AI、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彻底改变了广播的场景消费模式,万物互联下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家居,使得万物皆有可能成为广播的收听端口,从而用户的收听场景更为分散、渠道也将无限细分。移动互联网样态下广播听众的碎片化收听场景将有可能成为5G环境多元化细分的广播智慧传播渠道,其中广播超视频化也会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5G来临之后,视频的价值,怎么高估都不过分,5G将会让视频成为媒介之王。习惯了视频消费,再想吸收文本信息总会让人感到疲劳。视频无关学历、年龄、语种、城乡,进入门槛很低。在2020年5G大规模商用后,视频将是媒介之王,广播也必然会进行视频化的深度融合。这种视频化其实是超视频化过程,因为在4G时代,已经有很多场景和传播都是视频化的。5G时代的视频和4G时代的视频其核心区别在于,随着VR、AR技术的发展、AI模拟主播的进一步完善,视频中会增加更多的虚拟化内容,这种让广播“只闻其声”变成过去,视频直播的场景化变得更为生动,更能吸引更多的受众。通过5G网络提供音视频广播直播、音视频节目点播、自制音视频内容、游戏及增强现实等内容,实现“无处不在的”音视频内容消费。

5G网络带来了新的连接动力,这种动力对于媒体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广播媒体如果不能及时拥抱变化,死守传统,将必然在5G时代落后于快速适应者。

未来的广播将是与互联网深度结合,以音频为核心兼具图片、文字、视频、VR等多种媒介呈现形态,并通过多种平台传播的立体传播体系。“5G+人工智能”模式将极大优化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VR 、AR、技术与广播的深度融合将为受众提供全新的沉浸式体验,让宣传报道更生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将大大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并助力广播精准化营销。同时将内容进行全媒体传播,多媒体推进,为网络传播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寻找新动能。疫情之后的广播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形势下的广播,更加多样化的全方位的与新媒体进行大融合,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内容优势,平台优势、利用新技术,实现更好的传播效能,由此实现内容引导消费、内容创造价值、内容驱动传播的智慧广播新模式,创造更佳的社会影响力和价值回归,从而让广播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全息主播广播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全息“魔镜”在身边
一汽奔腾T77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手机看三维全息影像有望成现实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