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工程养护技术探究

2020-07-14杨晓松

理论与创新 2020年9期
关键词:养护技术园林工程病虫害

杨晓松

【摘  要】为了使绿化植被长期保持良好、美观的生长状态,我们应当深入分析绿化工程的养护要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养护工作效果,提高园林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园林工程;养护技术;病虫害;修剪植被;探究

1.病虫害防治

(1)外来病虫害防治。在生活中,很多园林工程都设置在景区环境中,部分管理者为了追求更加优质的观赏效果,往往会引入外界的苗木品种,导致外界病虫害入侵。同时,由于大部分园林工程景区处于南方地区,其气候环境比较适宜病虫害的生存,一旦绿化工程中发生了外来类型的病虫害,往往很难得到控制。为此,管理者要做好外来苗木的检疫,并尽量选择本地苗木,务必强化水肥管理,使绿化植被能够长期处于一个健康的生长状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思想,降低外来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如果外来病虫害已经发生,管理者就要及时追查该类型病虫害的来源以及生态习性,以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杀灭。

(2)园林草本花卉病虫害的防治。一般来说,园林工程在建设时会为了满足一些如景区、公园特定场景的需求,适当增加草本花卉的类型以及种植范围,使该场景更具观赏价值,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本地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因此,管理者应当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状态,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治方案,降低病虫害对绿化景观的伤害。以杭州景区的绿化工程为例,当地在4-9月之间,受梅雨季节、台风、强降雨、高温高湿气候影响,园林花卉容易感染发生真菌性病害,所以管理者需要在4月之前,对花卉植物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使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等进行提前预防。若花卉植物大规模感染病害,则应采用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如:嘧菌酯、甲基托布津等。并采用每隔7-10 d施药一次,连续喷施三至四次的药物施用操作来进行治理。

(3)园林植物虫害防治。园林植物在养护过程中,时常会遭到各种虫害的侵蚀,轻者造成生长不良,失去观赏价值,重者植株死亡,损失惨重。因此,在园林养护中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将重点放在如何避免病虫害的大发生,而不是放在病虫害产生后如何防治打药上。在冬季,管理者可以采取树木涂白、涂药措施,这不但能有效防止天牛、吉丁虫等蛀杆害虫在树干上产卵,亦可预防腐烂病和溃疡病,延迟芽的萌动期,避免枝芽受冻害,还可以预防日灼现象的发生。涂白剂常用配方: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剂原液0.5份,食盐0.5份,油脂少许配制而成,涂白高度自地面1~1.5 m为宜。在植物生长季节,防治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蛀杆害虫,可以使用树干注药法和根部施药法,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不论害虫在什么部位取食,都会中毒死亡。此法操作简便,省工省药、不污染空气,不伤害天敌,防治效果好。

2.植被绿化修剪

(1)乔木的修剪。园林工程养护过程中,乔木的修枝整形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三股六叉十二枝”及“杯状形”树冠作为行道树、高大乔木的固定修剪标准,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当今城市园林快速发展,园林技术人员应采取更切合实际的修剪方法,以顺应现代园林养护的需求。在实践操作中,管理者应根据立地条件、设计意图,将疏剪、短截、缩剪等修剪方式灵活运用,采用自然结合型修剪方法,合理疏剪树冠内枝条,增加通风透光条件,使树木生长旺盛。还要按照园林景观的需求,采取短截、缩剪的方式,改变枝条的生长方向和角度,调节每一级分枝之间的距离,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2)花灌木的修剪。灌木是园林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植被类型之一,管理者在修剪时应当秉承以整形为主的思想,多采用轻剪的方式,同时配合疏剪技术,将徒长、枯萎的枝条从基部剪去,强化灌木的美观性。对于早春开花类植物,其花芽都在去年生枝条上形成,所以冬季不可重修剪,应剪除枯枝和秋梢。以棣棠的冬剪为例,操作者应进行疏枝,剪除细弱枝,不可重剪或短截,以免影响开花量;花灌木的花后整形修剪,最佳时期应在花后1-2周进行适度修剪;多次开花的树种,在花后应进行重剪。如:月季花后应在5枚叶处剪除,一般45 d左右,就会再次开出丰满花形。

3.灌溉浇水

(1)浇水注意事项。在园林工程养护技术中,灌溉浇水环节直接影响着绿化植被的生长效果,因此,管理者应当把控好灌溉的效果,有效满足绿化植被的水分需求,促进其健康生长。当花木进入休眠期时,应减少或停止浇水。当花木逐步开始进入生长期时,浇水量需要逐渐增加。待到生长旺期,浇水量要充足;在夏季,由于土壤温度高,如果突然浇水,会使土壤温度骤然降低,对植物根部造成刺激,影响其正常吸收水分,所以要避免在夏季中午浇水,应当在早晨或傍晚浇水;在干旱的高温季节,管理者应增加浇灌的次数,保持空气的湿度。特别是对喜湿润环境的花木,如山茶、杜鹃、玉兰、栀子等,要保持空气湿度在60%以上才能正常发育。而对于叶面有密集茸毛的花木,不宜对叶面喷水,尤其不应在傍晚喷水,否则易引起叶片腐烂。如:大岩桐、非洲紫羅兰、蟆叶秋海棠等。

(2)灌溉系统构建。就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来看,管理者需要在灌溉浇水过程中注重节水设计,并构建自动节水灌溉系统,来降低水资源的耗费,提高绿化工程养护技术水平。在灌溉系统构建中,当前人们已经能够将GPS技术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基于智能化控制,构建出有效的节水灌溉系统。在灌溉过程中,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测定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然后结合周围的气候条件,测算出植被所需水量以及最佳灌溉方式,提高灌溉工作的准确度,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整个灌溉系统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减轻了管理者的劳动强度,非常适用于景区、大规模公园中的园林工程养护,能够提高绿化工程管理效率。

4.施肥

(1)秋季施肥。施肥操作是园林工程养护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需要根据土壤条件、植被生态习性等情况,来合理制定施肥计划,使绿化植被能够健康成长。一般来说,秋季施肥是帮助植被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管理者应当按照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施肥方法,提高植物的肥料吸收效果。树木根群分布广,吸收养料和水分全在须根部位,因此,施肥要在根部的四周,不要靠近树干。对于根系强大,分布较深远的树木,如:银杏、臭椿、合欢等,施肥宜深,范围宜大;根系浅的树木,如:云杉、柳树及花灌木等,施肥宜较浅,范围宜小。对于较高大的乔木类植物,管理者可以采取环状施肥法或放射沟施肥法,并参照树冠的投影进行挖沟施肥,为树木的生长提供养分。

(2)施肥注意事项。在施肥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注意,如果园林地形存在较大的坡度,那么该地区肥料流失速度会比较快,需要适当加深施肥深度,保障植物能够顺利吸收所施用肥料。同时,在对草本、花卉、灌木植物进行叶面肥喷施的过程中,由于叶背养分吸收速度较快,管理者需要将叶背喷匀,提高施肥效率。此外,在喷叶面肥时,管理者应尽量避免在气温过高的条件下操作,以免肥料溶液迅速浓缩,烧坏植被。在人流量高的区域中,如景区、公园等,管理者务必要尽量采用不会散发臭味的肥料,防止施肥养护影响群众休闲。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园林工程养护工作有助于城市小气候的改善以及环境的美化。在绿化养护工作中,抓住养护技术要点可以减少绿化景观的损伤、保持绿化植被的整洁、为植被提供充足水分、促进植被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丁卫东. 分析园林施工养护管理的要点[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 000(017):255.

[2] 窦明. 园林园艺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J]. 花卉, 2018, 000(006):33-34.

[3] 张萍. 园林施工与园林养护技术应用研究[J]. 乡村科技, 2019(6):62-63.

[4] 周文安. 园林施工养护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22).

[5] 张艳. 园林施工养护技术[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000(014):3225.

猜你喜欢

养护技术园林工程病虫害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新时期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浅议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林业树木养护管理技术探讨
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和养护技术探究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
园林工程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