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领袖指挥抗疫智慧照亮社会组织发展前程

2020-07-14

大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磨难机遇抗疫

仲春之月,应是“雷鸣惊蛰户,春风柳上归”的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时候。然而,一场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却使得这个春天有些黯淡。

可喜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全国各地,特别是湖北和武汉疫情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并必将取得最后的全面、彻底胜利!

回顾这场全国总动员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再一次彰显了党的卓越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运用领袖指挥抗疫的伟大智慧,将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强大指引。

在突发情况到来之际,一定要坚定信心,树立必胜信念,才能临危不惧、有力应对。疫情爆发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为我国的疫情防控斗争指明了行动方向、路径、保障、策略,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当突发情况到来时,能不能积极应对,首要的是坚定信心,不惧怕才能不慌乱,有信心才能攻坚克难,渡过难关。

在利益攸关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孰轻孰重,深明大义。疫情爆发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充分彰显了党的宗旨,充分彰显了领袖的公仆情怀。因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拥护,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完完全全落实到行动上。在这次抗疫斗争中,社会组织闻风而动,在志愿服务、社区防控、慈善捐赠等方面承担了社会责任,发挥了积极作用。只有把组织的利益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融入到一起,才能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在发展的征途上不偏航、不转向。

在推进工作特别是完成重大任务时,既要有勇,还要有智、有谋、有能。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社会组织为履行“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历史使命,特别需要在上述四方面得到磨砺,得到全面提高。

在危机面前,要有正确的危机意识,方能遇难呈祥,转危为安。习近平总书记说,“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事不避难,知难不难”。社会组织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不可能处处鲜花相伴。要善于在危中发现机遇、捕捉机遇,迎难而上。比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必將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形成压力。在这种大背景下,社会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善抓机遇者就能从危中脱颖而出。

在发展的道路上,要坚持共同体理念,树立开放合作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号召打赢全球抗疫阻击战时,多次强调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病毒无国界,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只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时艰。由大及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成就大事者,要追求成功者,没有合作、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在取得一定成绩、阶段性胜利的时候,要继续努力,不获全胜不罢兵。在我国抗疫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时,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要慎终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是工作态度、工作精神。社会组织无论是完成某一项具体工作,还是完成年度工作计划,抑或是落实中长期规划,都要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决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否则,将一事无成!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总书记指挥抗疫智慧,引领社会组织在正确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猜你喜欢

磨难机遇抗疫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夜里的光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