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现状分析

2020-07-14宋敏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

宋敏子

摘 要 全球化尤其是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跨文化交际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与教授该课程的6位教师进行访谈后发现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师资队伍、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机制、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跨文化交际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0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需要在跨文化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接触中,最主要的就是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已经颁布的《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已把“跨文化能力”作为外语类专业的核心能力指标之一纳入培养规格。跨文化能力概念将成为新一轮外语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关键词(孙有中,2016)。自2007年以來,全国已有403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此外,许多院校已经开设商务英语方向,正积极申报商务英语专业。预计到十三五规划结束,全国有超过500所院校开办商务英语专业或方向。当今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或将会决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自身的未来发展,也将影响国家的形象。如何有效提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国内外众多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1跨文化交际能力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人,其在1959年出版的The Silent Language 《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提出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和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两个术语,都指旅居海外的美国人和当地人之间的交际。后来跨文化交际所指范围扩大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跨越文化障碍进行交流的技巧和能力。在1974年到2020年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外学者对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提出了至少十一种关键性的能力,包括Oliver (1956)的文化知识 (Cultural knowledge); 美国传播学者Bochner & Kelly (1974)提出的自我展示能力 (Self-disclosure), 获得讯息技巧的能力(Message skills)和社交技巧 (Social skills);Spitzberg & Cupach (1984)的自知之明能力 (Self-consciousness), 社交宽怀能力 (Social relaxation); Cegala (1981)的交往介入能力 (Interaction involvement); Furnham & Bochner (1982) 的心理适应能力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Martin (1987) 的弹性行为的能力 (Behavioral flexibility); Gudykunst (1984)的文化移情 (Empathy component)以及 Grice (1975)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等。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认知和行为层面的能力,也包含了意识、心理和移情方面的内容。

2跨文化交际课程现状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为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因此,要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作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跨文化交际课程不仅是语言技能型课程的延伸,其培养目标旨在通过课内外讨论和研究使学生能够提高跨文化意识,了解、感知并理解文化差异,探究文化多样性的相关模式和维度,掌握通过表层的文化现象洞察深层次的文化信仰和价值,最终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得到提升。然而,笔者和6位承担该课程的老师进行交谈,发现在中西部地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1师资队伍

鉴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培养目标与特点,其师资应具有复合的特点,即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近几年承担该门课程的很多教师虽然语言水平、自身内涵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有所提升,但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实际经验。他们有过国外旅游、访学的经历,但短期的接触只是对国外文化有着初步的、浅表的理解,甚至造成“文化错位”,而缺乏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一年以上的跨文化交际的经历。此外,虽然老师有机会参加跨文化交际的研讨会,但缺乏对这门课程系统的教学培训。

2.2教学材料

笔者在亚马逊和当当网等主要购书平台输入跨文化交际教材,很难获得相关的原版的教学资料。原版教材高昂的价格和购书渠道的不畅使目前该课程主要采用的国内出版社的教材。虽然国内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材品种繁多,但编写此类教材的大多是国内高校的学者,其受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相似,所编教材思路雷同,大多数是重理论的讲解(如文化冲击、跨文化适应、价值观等)和对言语和非言语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等,而缺乏与理论相结合的跨文化交际案例。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志新著的《交道有方:与外商打交道的36招》,该书是作者跨文化交际的切身体会与经验总结,案例生动具体,但缺乏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此外,目前很多教师的课程材料主要依赖于该课程所指定的教材,而没有从国外主流期刊杂志上选取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论文作为该课程的辅助教学材料,进而从学术的视角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3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主要包含了文化和跨文化相关的概念、文化与语言、言语与非言语沟通、跨文化适应性、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与价值观等,主要是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和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的学习,而缺乏运用大量实际的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从文化视角出发来运用语言,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4教学方法

近几年,受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意在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也采取了课程讲解、小组讨论、电影赏析、个人陈述等教学方法,但总体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建构主义的理念很好的贯穿于始终,没有真正实现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建构知识,突出其主体性和自主性。此外,受到案例资源和社会多元文化环境的局限,案例教学法和美国很多大学所倡导的社会互动的教学方法也未能很好实现。

2.5教学手段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该《纲要》是近十年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方向,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保障教育信息化进入快车道。虽然很多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了课件、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有少数教师使用了“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但也仅局限于课堂签到、课堂互动等功能,并没有做到课前-课中-课后每个环节的全覆盖,真正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此外,该课程也未能将现代化技术所搭建的网络学习平台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地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来。

2.6教学评价

作为教学活动的两类,教与学之间保持交流与互动才能从整体上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强调“教”的方面,如教学的内容,教的方法与手段等,但对学生“学”的强调相对较弱。虽然本课程目前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更侧重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如何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特别是通过实时性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重视不够。

2.7教学环境

此处所讲的教学环境并不是指教学过程中的物理环境,而是指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和课堂心理氛围。教育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在学校众多的社会环境因素中,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骆伯巍,1996)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在Freedom to Learn 一书中指出有效的学习仅仅依赖促进者(这是罗杰斯用来取代教师一词更常见的术语)和学习者彼此关系之中的某些态度。然而,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师生缺乏交往、沟通的情况,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性格特征等,師生之间存在某种距离感。此外,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是消极参与课堂,或出现紧张和压抑的情绪,如尽量回避老师的提问,害怕课堂发言等等。

2.8教学效果

评教体系是大学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教学过程做出判断和反馈,进而促进教师优化教学。而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其评价形式略显单一,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标准都显得过于主观,大大影响了教学评估的效度和信度。目前,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和构成,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很多测评方案和成熟的测试工具并运用于商业领域。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客观和高效的测评工具和体系来评估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效果。

3小结

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对多元文化的欣赏与包容。因此,对于承担该课程的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要不断更新教学材料和资源,将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运用于课堂,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并且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教学、创新教学将会成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主流形态。全球化也会使跨文化交际教育更加国际化,不再拘泥于课堂、学校和国内,将会有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接触、感知、习得到不同的文化,在文化对比与反思中提高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Byram,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4.

[2] 常晓梅,赵玉珊.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J].外语界,2012(02):27-34.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06):2-8.

[4] 陆少兵.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趋势与未来[J].英语研究,2014(01):76-84.

[5] 孙有中.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6,13(03):17-22.

[6] 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6(04):12-21.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