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画中的“大人物”

2020-07-14王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人物儿童

王蕾

摘 要 寓教于乐式的人物造型表现课程能够真正的让“美育”落地,让学生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美学理念,保持儿童美术创作的兴趣。本文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下,以6-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总结儿童人物造型表现教学中的问题,探索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以美促能,强调美育对儿童的作用。

关键词 儿童 儿童美术教学 人物造型表现

1儿童人物造型表现的问题

结合儿童美术教学经验发现,6-8岁儿童在美术创作中能够借助人物形象符号来叙述故事、传情达意;但作品中的人物样式存在概念化、模式化即动作重复、神态呆板、线条僵硬等现象。分析其原因:

1.1教学方法欠妥,影响儿童艺术表现思维构建

在教学中,教师严重依赖教材,忽略儿童自身发展规律。根据罗恩菲德的儿童艺术发展阶段特点,6-8岁的儿童处于由前运算阶段到形体概念形成的样式阶段的转型时期,此阶段的儿童习惯重复自己心中的“人物样式”来肯定自己获得满足,这就导致了人物造型表现的单一性。随着年龄和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的创作欲望和情感表达愈加强烈,儿童因不具备将意象物化表现的能力产生失落感,从而降低儿童艺术创作的积极性。死板、缺乏灵活性的教学忽略了对儿童艺术创作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忽视儿童的创作需求,未能充分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

1.2教学模式单一,阻碍儿童释放天性、表达情感

“命令式”的美术教学不符合当代“以儿童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示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临摹能力,但儿童在“被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在自由创作时不能够举一反三,导致画面中刻板形体符号的出现。这种教学模式形成“惰性知识”,儿童在学习中感受不到轻松愉悦的艺术创作氛围,阻碍儿童自身机能的发展和情感的释放。

2儿童“人物”造型表现方法初探

对于6-8岁儿童来说,在创作中既能表达天性又能“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表现对象,离不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儿童个性表达,鼓励儿童运用概念来表达生活经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促成儿童美术知识学习,还要“强调以艺术的力量把成長的各个因素结合在一起,以期成为均衡发展的个体”,即在教学中注重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

2.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儿童创作欲望

艺术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框架,开展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式教学,以故事性、游戏性情节创设生活真实情境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以“体育运动”主题创作为例:

(1)通过比赛视频、图像资料导入,引导学生建立“我们”、“动作”、“地点”意识,联想自身与运动人员的关系,分析“动态”人物的神态和形体变化,感受比赛场景的激烈氛围。

(2)从单个形象入手,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运动中的人物的五官、形态、着装等,重点引导如何利用夸张、放大等造型原理表现人物的姿态动势。

(3)结合真实场景和艺术作品,强调画面的整体性、趣味性和形式美感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利用线条和图像的前后遮挡关系营造画面的空间感。融入生活经验,注重情感符号的传达与表现。

(4)引导学生利用色彩处理物体间的关系,借用色彩烘托画面氛围传达画面感受和情感表达。

图1是6岁儿童表现篮球训练的场景。从人物造型上看,中间主体人物右手抱在胸前,左手被球牵引向上伸展,整个人物成“三角形”,既稳定了画面又凸显了画面的张力。在构图上,通过前后人物的大小、动作和位置的变化形成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在色彩上,用蓝色的曲线营造了运动员与观众的空间关系,背景通过留白凸显人物色彩,简洁又不失趣味。图2、图3为横向构图作品,学生营造了不同的画面氛围。图2中的主体人物张力十足造型夸张,画面构图相对饱满,该学生融合了足球和撑杆跳两项运动画面看似时空混乱,但不影响整体画面的趣味性和活泼性。色彩运用丰富,将背景整体处理为蓝色,用黄色的曲线区分场地与观众席,注重色彩细节刻画又不呆板生硬。图3背景以桔红色为底,观众只用线条勾勒未施色彩,学生希望将观者的目光吸引到前面主体人物身上,像电影慢镜头般营造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氛围,画面带有强烈的形式美感。

根据以上作品笔者发现,6-8岁儿童在处理人物形象时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和主观判断,通过夸张人物动作、结合肯定的线条和舒服的色彩关系来灵巧的表现画面主题、传达画面情趣。教师应将专业美术知识启发性的融入情境教学,尊重儿童创造的灵活性。

2.2丰富表现形式,保持儿童创作积极性

课堂中单一、乏味的创作媒介和创作形式同样影响儿童的创作积极性。同样以“体育运动”为主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运动的性质和特点使用不同的媒介和表现形式。这不仅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了解不同媒介的特性,还能丰富自身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审美意识,提高艺术创作的深度和多元化。如冰球运动,冰球运动员需要穿戴头盔等防护措施,在人物表现时可弱化人物神态的细节刻画,注重画面整体氛围表现。

如图4、图5,引导学生以拼贴的形式,结合油画棒、涂改液等工具塑造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剪刀等工具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发散,让学生在综合艺术创作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3结语

儿童美术创作涉及艺术创造力的发展、美感知觉能力和文化理解力的培养,进而发展儿童的艺术素养、人文内涵和综合能力。对于6-8岁儿童,人物造型艺术表现作为儿童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有对策、有方法的循序渐进的进行艺术创作指导,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主动性和创造力,既要注重课堂的时效性、愉悦性,又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衔接性,结合日记画创作、写生训练等方法,“以图传情”保持儿童的创作欲望。

参考文献

[1] (美)维克多·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成长[M].王德育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2] (美)艾略特·W·艾斯纳.艺术视觉的教育[M].郭祯祥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大人物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大人物也曾是猫奴
如何搞定大人物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