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

2020-07-14严明刘珂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通识课生命科学课程思政

严明 刘珂舟

摘 要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以生命科学中重大而基本的内容为主线,向学生介绍生命科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通识课程。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课程组教师思考并探索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本科生通识课程《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动物学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并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命科学 通识课

0引言

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心智培育和知识拓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国内外高校一直致力于通识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改进。现代生命科学是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并揭示生命现象内在规律的学科,面向大学生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为代表的生命科学类课程是通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正逐漸成为新时期高校深化课程改革中的首要任务,也为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主要介绍课程组在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授课教师在梳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发掘爱国主义和生命教育相关的思政素材,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流程的精心设计,以期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现代生命导论》课程教学中,在传递生命科学知识的同时,启发青年学生深入理性思考、保持身心健康、获得成长正能量。

1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根据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动物类群和动物行为学相关理论。本次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立足上述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思路和实施路径如下:

1.1结合课程教学要求,设置合理思政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我们将思政元素在动物类群部分插入,因此,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了解动物科学研究的历史和方法;了解动物类群及其系统分类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动物物种灭绝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伤害,以埃博拉等传染病的传播和防控为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保护野生动物对切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意识,树立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责任感。

1.2精炼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政融入点

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和埃博拉等传染病传播、防控的情况,我们发现可以从人类与动物以及大自然的关联性出发切入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和捕杀造成动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乃至消失。进而分析在人类历史上多次疫情中,疫情的发源和传播都与过度捕猎和食用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具有密切关联,向学生传递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谨防病毒跨物种传播”的理念;并鼓励学生身体力行,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1.3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

1.3.1基本思路

在系统介绍动物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以野生动物与人类关系为切入点,自然融入对人类历史上多次传染病疫情与野生动物的关联性分析,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1.3.2教学方法及载体

本次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具体教学方式、载体及措施如下:

(1)课前:分析思政目标,选择合适的思政切入点,上传教学资料。经过分析,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动物类群”知识点内进行拓展,从人类活动对动物和自然界的影响出发,引出对埃博拉等疫病的起源和传播都与野生动物相关的分析,再过渡到人类的不当活动导致动物物种灭绝、自然平衡被打破的严峻现实,实现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避免了将思政内容生硬楔入课程的情况。分析结束后,教师更新教学课件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

(2)课中:网络课堂讲授、讨论。第一环节:理论知识解读,关键知识点列举如下:

①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动物学(Zoology)是研究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②动物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描述法、综合比较法、实验论证法和多学科技术交叉法。

③动物学研究的历史:动物学发展史、中国的动物学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④动物类群及其系统分类:生物的分界,动物分类方法、等级、物种概念和典型代表。

在此环节中,基于OBE思想,以教师讲授为主,每个知识点讲授过程中穿插相关趣味知识问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能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难度。

第二环节:首先以qq群投票或直播语音抽问“大家知道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是哪天?”向思政元素过渡。根据调查结果随机询问学生,简单沟通学生生活中与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接触程度,初步掌握学生对野生动物的了解程度,为思政元素融入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思政元素融入:

根据上一环节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设立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指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动物和自然界的影响。通过列举埃博拉等多次传染病疫情起源及传播的重要学术成果,带领学生思考人类历史上如埃博拉等疫病的起源和传播与野生动物交易的深层次关联,明确人类活动的不当活动导致动物物种灭绝、自然平衡被打破的严峻现实。

通过以上逐层递进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进而理解保护野生动物对阻断埃博拉等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识,实现课程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合和实施。

(3)课后:通过网上问卷和一对一沟通形式,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的反馈意见;及时掌握学生对动物学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关注点,为后续课程中思政素材的搜集及编排方法进行改进提供依据。

2教学成效分析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防止野生动物传播传染病的背景紧密契合,但是如何能以自然、生动且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和设计。

基于教学大纲,本次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首先从总体到局部、从宏观到细节逐步展开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对动物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动物类群等基础知识有了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思政工作需要,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为切入点向学生提问,课堂教学转至“野生动物与人类关系”知识点,并在此局部进行引申、发散:首先宏观分析人类的不当活动与物种灭绝、环境失衡的关系,再从上述议题具象到“人类历史上多次传染病流行与野生动物交易联系密切”这一核心要素。随后根据课前整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时间为主线分析埃博拉病毒起源和中间宿主的相关信息,从而向学生传达“禁止野生动物非法食用和交易对防控多种与野生动物相关的传染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理念。最后,通过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和观念进行总结、升华,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正确价值观;并鼓励学生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的建设目标努力奋斗。整个教学过程衔接自然,前后呼应,完成了知识学习和课程思政的自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适度提问和课后教学效果调查还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形成真实、可信的过程性评价结果,并为调整教学深度、难度提供依据,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反馈。

上述教学成效将在课堂交流及最终课程论文体现,教师将从学生的课程问答、讨论和课程论文中发掘学生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已经通过课程训练获得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查找资料的能力以及人文关怀的层面等,全面客观评估学生的思政学习效果。

3结束语

综上,《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具有丰富的、生动的思政教学素材,通过深入挖掘生命教育相关思政素材,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可以实现《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自然融入,并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带来有益启示。

作者简介:严明(1981-),女,重庆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技术。

参考文献

[1] 聂迎娉,傅安洲.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8(05):38-43.

[2] 张文雅,张迎梅.课程思政在动物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9(04).

[3]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3-36.

猜你喜欢

通识课生命科学课程思政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