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工勤人员管理发展策略

2020-07-14刘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事管理

摘 要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从事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工勤人员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对高校的发展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高校中的工勤人员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提高升级。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高校后勤 工勤人员 人事管理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后勤服务部门的工勤人员人数也在不断增长,高校工勤人员从事重要的辅助性工作岗位,对高校的服务保障工作起著重要作用,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和支持。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后勤管理工作压力增大,建立一支高效精干忠诚的工勤人员队伍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高校后勤工勤人员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的工勤人员数量与普通高等学校数总体呈线性关系,也就是高校的工勤人员随高校的增加而增加。工勤人员队伍如此庞大,对高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中的工勤人员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主人翁意识不强。高校工勤人员属于工人、勤杂人员,没有学校编制,自身缺乏安全感,具有随时都被解聘的危机心理和自卑感。因此,工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对学校的发展不关心、不尽心,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很少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

(2)文化素质偏低,技术水平不强。高校工勤人员主要来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或无职业者,高校教职工的亲戚等,这部分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工作能力、技术水平不高,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的大有人在,同时年龄偏大,体力下降,学习接受新事物新方法的能力弱。高校工勤人员低工资、低待遇、低福利保障,思想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多数人抱着打一份工,混一口饭或者混社保的思想,工作积极性低,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尽心尽力。

(3)高校对工勤人员不重视,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一般高校往往以发展教学作为首要任务,对后勤保障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工勤技术人员能力、水平的忽略使他们在培训进修、考核晋升方面缺乏鼓励政策的支持,挫伤了工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4)工资、福利等偏低,招工难。随着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社会保险标准的不断上调,综合保险和户籍制度的取消等,后勤工勤人员的用工成本不断加大。虽然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上涨,给部分工勤人员带来了工资收入的增长,但远远不能与社会同类工种工价的上涨可比。高校后勤工勤人员不能评职称,不能任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差距不明显,体力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相对恶劣,但收入远远低于高校内教师和管理干部,招聘同社会相比更是没有竞争力。

2高校后勤工勤人员人事管理建议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勤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和归属感

建立健全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管理上按照制度化标准化执行,对所有员工注重工作业绩考核和奖惩,提高工勤人员在高校的主人翁精神和归属感,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学校要重视后勤工作,学校领导要对后勤的工勤人员给予关心爱护、支持和鼓励。工勤人员能够美化校园环境,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维持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供给和服务,解决了学生和教师的后顾之忧。要让工勤人员有成就感,有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担负的责任重大,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有荣誉感和使命感地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2.2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和薪酬体系

按照企业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明确岗位职责,确定福利待遇及相应保障,逐步使工勤人员有归属感和工作责任心。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工勤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完善用工体制,建立合理多元的分配制度,建立一支素质较高、技术精湛、踏实肯干的服务和技术工人队伍。

2.3提高工勤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是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良好途径。学校后勤部门可在本单位内多组织学习培训活动,可以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可以由本部门有专长、学识高的人员进行实践演练,可以对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讨论交流,可以外出调研参观学习,也可以举办小型比赛,在比拼技术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提高。要将培训作为一种投资和福利让员工和高校切实感受到培训会带给他们双赢的效益。后勤服务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培训学习制度,确定培训课程,使培训工作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真正达到预期目的。

3结语

随着高校的持续发展,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必将逐步迈进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而工勤人员在各高校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以辛勤的工作,为学校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高校需要重视工勤人员队伍建设个提高,建立灵活多元的分配机制,实行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形成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是高校后勤工勤人员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用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高校发展的主导方向,使后勤工勤人员能人尽其用、才尽其专、人事相宜,使高校后勤能真正服务好高等教育事业。

作者简介:刘寅(1986.3-),女,汉族,河北省衡水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相佑.普通高校工勤人员现状及其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21).

[2] 高晓东.对高校后勤人事管理体制的思考[J].河西学院学报,2009(04).

[3] 董君瑞.浅谈如何激发人力资源潜能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

[4] 王黎.试析高校工勤人员队伍现状与建设[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人事管理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人事管理
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路径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人事档案数字化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
优化企业人事管理的有效措施
高校后勤服务第三方监管刍议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推行军事体育训练与人事管理挂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