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痴武事 终一生

2020-07-14周茉莉

少林与太极 2020年1期
关键词:招式少林寺少林

周茉莉

禅宗六祖慧能法师在《坛经》中说,心底含诸种,普雨悉皆萌……少林寺释延庄法师说,武是存在于每一个人生命里的一种本能,一个婴儿降生于世啼声之初的手舞足动,一个生命在受到外力威胁时下意识的徒手自卫,皆可视为武的一部分,只是有时我们不自知罢了。而神秘的因缘之手正是通过武来揭示了释延莊的使命。

释延庄真正与少林武术结缘是在搜集整理编撰少林寺散佚的典籍开始。开初,武术门里出身已有一定武术功基的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又觉得这些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他为身处武中而不能对武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而苦恼。他简单地以为习武就是克敌制胜,能从招招式式的运行中获得快乐就是最大的乐趣,随着眼界的拓宽以及与多位武术高手过招后,心中萌生的疑惑一直在困扰着他,武从哪里来?为什么要有武的存在?武能给人的生命和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内涵和益处?他想探讨寻找答案,却苦于无人交流。他年轻时,偶然从一本武术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信息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难以切中要害,他感觉自己一直在武术的外围飘荡。这些诘问更加重了他的困惑,让他平添更多烦恼。身处迷局的痛苦敦使他开始灵魂中的追寻。少林寺是武术圣地,释延庄带着心中疑问而来,他想要刨根问底,寻得心灵的宁静。岁月如梭,一晃几十年光阴在少林过去了,如今他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

初冬,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笔者慕名拜访了这位身怀武功绝技、双脚几乎走遍世界的武林高僧。

在少林寺的典籍中,释延庄踏着纸张上的字迹,通过与那些在时间夹层中保留下来的发黄册页的交流以及与那些先贤禅祖隔着时空的对话,使他得以靠近和窥见少林之武的源头,似在混沌中有一丝光亮正透出来,照向身处迷惘中的他。

说到这里,我很好奇,迫不及待地问武术最初的本意是什么,释延庄师父停了一下说,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制止战斗的技术,止戈就为武。在战事纷起的古代,武是一种自卫手段保护自身,小到保护家人的生命安全不受到威胁,大到保国护民的军事武艺,它的目的是通过暴力手段达到和平。但是了解了这些仍不能解除他的困惑,学武术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难道仅仅为了争斗或止息争斗吗?还有别的吗?他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从根源上向广博丰厚的少林文化内涵中去探寻。

少林自古多英雄,少林武术甲天下。当我说出许多人眼中的武林高手都是能翻墙越脊飞檐走壁时,释延庄师父迎着我疑惑的目光笑了说,当一个人不了解某一件事时就会好奇、联想,产生一些奇异的想象,其实武术就像生活一样自然,武术的本质是攻与防,这一攻与一防之中又产生许多招式,招式千变万化的组合产生了力量,掌上的运力可以像风那样轻柔,又可以像铁那样刚硬,这其中的细节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武术对抗中,应用的是术,靠的是功力。

练功苦吗?少林武术和您以前练习的武术有什么不同吗?

世间万事万物都一样,从自然界一草一木的生长,再到人世间的各个行当,没有一行是不苦的。武术练习要有坚实的基本功做基础。少林武术和其他门派一样,先练身形,就是盘架子。形又分为内五行形和外五形,外五形是具象的手、眼、身、法、步,即眼为旌旗,手要开合,身要转动,法要变化,步要进退。少林武术又和外而的武术不太一样,到了一定程度不再讲究一招一式的规矩,把形式解除,更注重内涵。功力的提升靠感知,它讲求的是把有形转化成无形,重招式的意,学之有形,练之无形,每一招每一式举手投足的感悟,通过你的身体来表达你情绪的变化,你的喜怒哀乐。招式中是含着禅意的,是禅武,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少林武术,运的是术,动的是功,相互依存,在运动中,功无术不能显圣,术无功不能达意。所以,在习武中,学的是术,用的是法,练的是功,养的是神。以心意为统帅,以眼耳为探哨,以手脚为先锋。

您一直都在教武僧习武吗?

不是。少林寺的僧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白天工作一天,到了晚上小沙弥们会找来,要跟着学习武术,就带着他们练习。我自己通过典籍琢磨上而的招式,借此对武术有了全而系统的梳理,教他们的同时自己也是学习,一边学一边用,教学相长。

一个人长期反复从事一件事会觉得枯燥,而您的生活一直都与武术交织在一起,会厌烦或者感到孤独吗?

不会厌烦,相反心中是快乐的,因为这是你喜欢的事情,你不会感到厌烦,少林寺地处嵩山盆地,地势得天独厚,在这样的环境中习武就是与天地、与历朝历代的少林前辈们、与清风明月的对话,你会从中得到许多智慧,开阔心境,你会感到天地万物都是你的朋友,与之对话,你不会感到孤独,相反,心灵是充盈而又丰满的。

传说中的武功秘籍真的有吗?是不是拿到了武林秘籍的人,都能成为武林高手呢?

中国有句古话说,有状元的徒弟,无状元的师父。名家和名师不一回事。其实所有的典籍都有可取之处,所谓的武功绝学是绝而不绝的,绝的是人而不是学,像铁布衫、金刚拳都是招式在人不在招,在于学习者的努力、勤奋和悟性。

您在少林寺生活一段时间后心境变化了吗?

当然。武术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像吃饭走路一样自然,存在于人的生活当中,明白了这些的时候,执着就减少了。少林武术与禅是分不开的,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后靠的是悟,你要把天地、自然、生命、生死,还有你自身结合起来,你怎么看待这些与你自身及生命的关系,把你的所思所想糅合到练功的一招一式中,通过武术中的一招一式来表达,就是你怎么通过武术招式来说话,说出你的想法,你对大自然一年四季更迭的感受,你对整个宇宙的感受,你怎样与武合而为一,这个时候招式就不再是招式,招式就成了一种武术语言。

武术其实是有语言的,来了外国客人,你们语言可能不通,但是他能从你运行的招式中读懂你此时的心情,你对他的友好、对他的欢迎让他感受到了,他就很高兴,不需要语言,大家就通过心灵交流了。

听您这样讲,我觉得武术是有生命的,是吗?

是的。武术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已经走过了几千年,虽然它也遭遇过坎坷,但和人类的命运一样也是生生不息的。就像古时候,它制止暴力、惩奸除恶,用暴力的手段来制止暴力以达到和平的目的。最原始的时候武术只有人的两只拳,但那个时候它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古拳谱说:“起要横,落要顺;起横落顺,人难近。”世间萬物有法能变,法的本身就是自然的规律,练拳的起落就是拳的法。拳法的要求是:“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其中横为阳,顺为阴,阴阳结合才有变化,就像天地乾坤,吻合了自然变化的规律,达到人拳合一,天人合一。后来有了各种兵器,有一句话说拳成家什儿就,少林武术有七十二艺,刀、剑、棍、棒……十八股兵器样样都要通过与拳的组合达到身械合一,变化无穷,产生有如一人抵千军般的威力。其实所有的器械都是拳的外延,武术在那个时候是一种展开的姿态。伴随人类文明的进程,武术也在行进着。武有武德,如果没有德的武术就会滥用暴力,所以除了攻与防的力量外,它还有修的那一部分,就是修你自己,修武德,怎么样克制自我、规范自我,这一部分就是武术的功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界大环境下,有人说传统武术已经失去了它的舞台,正在退化,是这样吗?

这种说法是片而的,传统武术永远不会失去它的舞台。在现有的世界大环境下,武术确实远离了通过擂台打擂取胜让更多人知道的传统市场,但那只是武术的一种传播方式,那不是传统武术的本质。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武术技术的那一部分永远是攻和防,是从生命的生与死之间转圜延续下来的,武术是在生死当中求生的,武术克敌制胜的过程中要么他伤要么你伤,这件事情才能停止,是横在生与死之间的一根横木。单就这一点来说,传统武术赖以生存的市场确实在消失,正像大自然所有的生命一样此消彼长,武术现在正处在一个生长的过渡期,就像一棵树上的枝干一样,它技术性的那一部分稍有停缓,它功法的那一部分就更加凸显出来茁壮成长。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武术,它与人类的生命从来没有分割开来过。

综观各大武术流派,现在的武术面目多是以表演为主,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吗?

武术是很包纳的,现在大家习惯上把它归属于艺术门类,也叫武术艺术,还有影视武术、竞技武术等,它们都是从传统武术胎化而来,但和传统武术又是有区别的。传统武术的本质讲究不拖泥带水,现在的表演武术讲究的是比赛和看点,这就更讲究招式的表演性和将时间延长,这是与传统武术相违背的。但是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丢弃传统,不能丢了祖宗传承给我们的武术精要。

据人们的普遍认知,寺院的生活是规律而清苦的,什么原因使您下决心出家呢?

寺院的生活是有规律的,研读经书和习武是每天都要进行的,谈不上清苦。寺僧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你只有管理好自我,自律,你才能有一个好的习武者的基础。我这一生对武术有难以割舍的爱,少林自古以来是武术圣地,一千多年来积淀了丰厚的武术文化,所有习武之人到了少林寺都有一种回到家的归属感,少林也是心灵的栖息地。少林文化博大而包容,在少林寺没有学习完结这一说,习武学艺是一辈子的事,有些人因为缘分到了,与少林寺结缘,来到这里学习,过了一段时间,缘分又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他可能就走出去了,去做其他行业的工作,但这并不影响他跟少林寺的缘分,不管他们走到了哪里,他们回来,少林仍是他们的家。我也是被少林文化吸引,当你对它的了解越多,你就对它的喜欢越多,你会觉得你的武术之根只有扎在这片深厚的土壤里,才是有生命力、能成长的,你会以少林人自居,领悟到你与少林原来是一体的,少林武术的传承正通过你向下延续。如果把历代的少林传承和少林文化看作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你会感觉现在的你正是这条河流向前流动的一段,你必须竭尽全力流往更远的地方,这不单单代表着你的生命本身,这是整个少林武术,少林文化,这是一种非常神圣的使命感。身为少林人,得有使命,因为你与少林是一体的,你必须发扬少林文化,宏大少林文化。

少林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博大精深之慈悲,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等等。

在传统武术的功用逐渐减少的现阶段,少林寺对武术的态度是什么?

一如既往地保护、传承和创新。少林武术一直在传承中创新,释永信方丈提出武术禅,这也是历来禅武的宗旨,武术与禅密不可分,禅以武呈现,武以禅表达。

现在少林武术频繁走出国门,世界多地都留下了少林武僧的脚印,他们还受到了许多国家元首的接见,似乎已经成了一张我们中国的国家名片。

少林武僧团到过世界几十个国家,给成千上万的外国友人展现中国功夫,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尊重和礼遇。少林文化正在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以中国品牌的身份,闪亮在世界各地。现在当你走到国外,看到许多身着汉服的老外,简单打出几招少林拳,似懂非懂吼出怀中抱月、白云盖顶、乌龙摆尾、猛虎跳涧、力劈华山这些招式名字,这说明他们正在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家说,弘法利生。就是说,一件好的事情,你不能有私念将它捂起来,你要将它告知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它、认识它、成为受益者。少林武术是民族的、是中国的,宣传少林武术,让世界看见中国,让世界了解东方,这也是今天我们少林僧人的职责。

武以寺名,寺以武显。少林已走出超越名相技术的定义,成为一种特别的力量,一种奋进的精神,一种民族的灵魂,一种文化的符号,一张中国名片。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功夫扬天下,中国力量,震撼出师,向世界展示少林魂,中国梦将雄风大展,为全人类带去武术的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少林武术以及少林文化未来的走向会是什么,会从社会上消失吗?

少武武术乃至全世界武术现在都而临一个转型期。武术到底还有没有用,该怎么用,大家都在寻找一个更好的出路。但不管世界怎么样变化,土地从来都是土地,几千年前生长什么现在还生长什么,少林武术与人与生命的关系就像泥土与生长其中的植物的关系,是互相依附滋养的。少林武术的魂魄不单有形还有神,是外修其形,内修其神的身心双修。少林武术现在对少林文化的传承就是传其形护其神,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少林武术的形不会萎缩,它会随着一代代少林人的生命继续传承发扬精进下去,它的JnL脉中因汇入每一代少林人对武术的开拓而更加壮大磅礴具有生命力。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研究疾病控制的方法,疾是由外入内,为五劳所起,病是由内而外,情绪所化,为七伤而致。有几种想法,就会分几个神,元神不聚,病出。心病还要心药来医。当今所有的医疗手段,只能对器质机体采取措施,对心所患,束手无策,这就用到了我們中国的禅宗。

少林武术的神就是它内在的功法,就是禅,武为大医,大医治未病,现在人很多的痛苦,来源于情绪的波动,生活节奏太快,很多情绪的积压,会引起病变,忧患成疾,这是一种内在的疾病,其实这个病能治疗的只有自己,这就又回到了武术的本质,学习武术就是为了防御,将生命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说习武是生命的本能行为。据《少林拳谱》记载,历代传习少林功夫套路有数百套之多,结构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勇猛快捷、朴实无华,攻防灵活有致,意识、动作统一,在健身、防御等方而效用显著。武术从创立的那天起就是为了守护生命而存在的,到了今天可能它守护的方式转变了,从对人身体的守护转向了对人心灵的守护,人活一口气,运的是气,调的是气,结的是气,养的是气,少林武术修炼的就是一口气,这就是大家说的功夫,如何能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守住自己,意志坚定,以不变应万变,这正是少林武术新时期对生命保护开启的新功课。

武术是从生死之间总结的生存智慧,而现在人正而临着生存的难题,我们无节制不规律地工作和生活,不知道保养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就交给医院,其实我们首要做的就是保护我们的身体,把它治理好了,事业呀,生活呀,跟着就好了,这就跟世间的道理一样,一理通,万法通。未来武术将走入生活家常化,它将是我们现代人生活中的理,也是我们生活中的自医自治。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释永信方丈就提出了少林寺禅武医文化一体的理论。禅武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条支脉,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少林武学精华的一部分。

您觉得现在您与武术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武术已经与我互为一体,武就是我,我就是武。修的是武,也是修我自己。

从一个习武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说,您建议未来武术走入现代人的生活吗?

可能是受一些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的影响,武术与日常的生活隔出了距离。其实武术一直都是入世的,和日常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旧时,武术叫国术,那时候几乎全民习武,要野蛮体魄,是很正常的事情,习武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只是强身健体,和吃饭走路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功夫,用更通俗的一种话说,就是能看到有形的手、眼、身,能感受到的是无形的精、气、神。简单说,它就是由兴趣产生的爱好,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复杂来说它会成为人生的功课,要用生命去认知,去坚持和学习,它会成为一种可以依靠的精神力量,在人生老病死的过程中,能使你对生命有充分的认识,给你向上的力量,让你惊喜。其实习武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它并不是那么高深的,它就是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让你的言行、生活、事业更自律,让你自身的节奏更顺应自然的规律、更有力量,它会在你人生中的一些低谷时刻,像太阳那样照耀你,让你的生命充满动力。

少林寺虽身处中原腹地,寺门一关就与清静相伴,这样过一生,后悔吗?

没有后不后悔这一说,当一个人有许多项选择的时候,走上一条路,过了许多年你可能会感叹我当初要是走上另外一路就好了,人生也许从此就是另一番风景。但对我来说,人生没得选择,我就是要习武,要练武,要寻找武,我的青年时期,我很肯定这就是我一生要从事的事,是我的毕生追求,我不是怀着试探走上这条路的,我对武术的痴迷清晰、坚定,所以这一切都是我的必然之路。

您到少林已经几十年了,现在您对武术还有迷惑之处吗?

人生命的成长是阶梯式递进的,每一个阶段你对事物、对生命、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不同,在山脚下和山腰处你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你对攀登山峰的高度和看到的风景也会有不同的期望。武术境界博大深邃,当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总感觉到自己在这座雄峰而前的渺小,这也警示我自己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能懈怠,作为一个爱武之人,习武是一辈子的事。

一件事情能吸引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追求它,你跟它之间的距离不是短时间就能缩小的,几十年来武术的神秘而纱虽时常对我撩起,但我自认还没有看到它的全部,它吸引着我不停地跋涉,甘之如饴,这个过程也剔去了我很多执念,使我立心更大,一个人有了立心就是有了自信心,对待万事万物才能有平常心,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平常的,但又是珍贵的,这才是生命该有的样子,过往不追,未来不迎,认认真真过好眼前的每一刻,这就是对生命的珍惜。

交谈结束,日已西移,月升高空,释延庄法师一路送出来,我回身与他作别,他站立颔首,僧袍银须,眉眼慈祥,与身后黛灰色的屋瓦和远山合为一体,很有几分仙僧的禅味。山风飒飒,暮色四合,雾霭烟岚中的寺院庄严肃穆,我从大门即将重重关闭的院中穿过,看见一千多岁的银杏树下风起黄叶舞,想起读过的一句话:自在观我佛,落叶舞深庭。恰如此时。

(责任编辑/石成)

猜你喜欢

招式少林寺少林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寺2》立项拍摄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降“奥”十八掌之投石问路
少林武术之技术体系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一招制敌
少林寺要在商道上跑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