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识别监测

2020-07-14乔欣欣

价值工程 2020年18期
关键词:坡体泥石流岩土

乔欣欣

摘要:由于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且极易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故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常见的地质灾害为基础,通过对形成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特征的研究,分析常见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其野外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常见地质灾害的野外识别和判定方法,用来指导常见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判别和防治工作。

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识别监测

Abstract: Because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concealed, sudden, destructive and unpredictable, and they are very likely to cause huge threats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judg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Based on common geological hazar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ir fiel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by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pography, geological structure, formation litholog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at form geological hazards. On this basis,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and judgment methods of the common geological hazards are discussed to guide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discrimination and prevention of common geological hazards.

Key words: geological hazards;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ident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0  引言

我國是世界上受地质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隐患种类多,分布不均、区域广泛。地质灾害多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形成,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及人为活动的影响。近年来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的威胁日益严重,甚至已成为制约某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发育分布的规模数量来看,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最为常见,其中又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因此,正确的认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掌握常见地质灾害的野外判别方法,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不良地质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地质现象。常见地质灾害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崩塌: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滑坡: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等因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地面塌陷: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陷落,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地质现象。地面沉降: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发的地下松散岩层固结压缩并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

2  地质灾害特征及野外识别方法

2.1 崩塌发育特征及其野外识别

①地形地貌特征:崩塌一般易在坡度大于45°的高陡边坡、孤立突出的山嘴或者凹形陡坡地形发育,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也是可能产生崩塌的地貌部位。②地质构造特征: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等对斜坡体的切割,为崩塌的形成提供条件。斜坡岩土体中发育的节理裂隙越多,产生崩塌的可能越大,特别是当构造面与坡体延伸方向平行时,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③岩土类型特征:崩塌规模的大小受岩土体类型的影响。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石,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如变质岩、石英砂岩等;而互层岩体及松散土层,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如页岩、泥灰岩等。

通常在野外,可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特征判别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

①坡体高差较大,坡度大于45°,坡体成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②斜坡体节理裂隙发育,垂直或者平行于斜坡延伸方向,存在顺坡裂隙和软弱带;坡体上方得拉张裂隙发育,切割坡体。③坡体前方存在悬空或有崩塌物发育;曾经发生过崩塌的隐患点存在再发生的可能性。

具有以上发育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崩塌的隐患点,特别是坡体上部裂隙发育,经常发生岩土体坠落。

2.2 滑坡发育特征及其野外识别

①地形地貌:坡体坡度大于10°小于45°,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越开阔,滑移距离越大。②地质构造:对滑坡体的切割分离是产生滑动的构造条件。滑坡中的岩土体被构造切割分离,且切割分离滑坡的构造发育越多,则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滑坡的规模也就越大。③地层岩性: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体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④水文地质:地下水活动,软化岩土体,降低岩土体的强度,对滑面的软化和降低强度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通常情况下,在野外,可以根据外表迹象和特征来大致判别是否存在发生滑坡的可能:

①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面积不大,参差不齐,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②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滑体结构松散、破碎,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存在松散崩塌现象。③滑坡结构破碎,透水性增高,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且有新生冲沟,滑坡前缘尚未明显的河水冲刷迹象。④滑坡体上没有较大或直立的树木,树木植被呈现马刀树、醉汉林形态。

2.3 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野外识别

泥石流的形成一般需具备陡峻的地形、丰富的松散土体、充沛的水体三个条件。

①地形地貌:泥石流的產生一般都是在地形陡峻的山岳地区。顺着纵坡降大的狭窄沟谷活动,如干涸的嶂谷、冲沟或有水流的河谷。这样的地段,因地形高耸陡峻,高差对比大,具有强大的动能优势。②地质岩性:地质构造越复杂,岩土体风化破碎越强烈,新构造运动越活跃,特别是存在小规模的崩塌或滑坡时,越易为泥石流的形成储备丰富的松散土体。③气象水文:强烈的地表径流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动力条件,通常来源于暴雨、冰雪融化和水体溃决等。因此汛期常常是泥石流高发期。

通常在野外可以依据泥石流形成的三个条件,从以下特征判别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①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上下游高差较大,沟谷两侧坡体坡度较陡。②沟谷两侧山体破碎,滑坡、垮塌现象明显,堆积的松散物质量较大,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严重。③沟谷处于暴雨多发区域且易产生汇水聚集或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

若沟谷满足上述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则存在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若沟谷历史上曾发生过泥石流,那么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大。

2.4 地面塌陷形成原因与监测

根据地质发育条件地面塌陷一般分为喀斯特岩溶塌陷和地下矿产开采塌陷。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均分布有地面塌陷,其中南方地区的地面塌陷多由喀斯特溶洞造成,而北方地区则多由地下矿产开采引起。

①喀斯特岩溶塌陷:隐伏在地面下的可溶性碳酸岩,在水流作用下发生侵蚀冲刷,形成地下溶洞,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陷落而形成的地面塌陷。岩溶型地面塌陷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危害严重。②地下矿产开采塌陷:地下矿产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原生矿体被采出,进而在地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空间,在重力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在采空区产生地面塌陷。采空性塌陷在我国矿区多有出现,特别是北方煤矿开采区。

针对地面塌陷的监测主要是对可能发生塌陷的区域的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水点中水量、水态的变化,地下洞穴分布等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和对塌陷前兆现象的监测。

①在固定的点位用水准仪、百分表及地震仪等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进行量测;对水位点则采用测量水位,水量的方法进行监测;利用物探或钻探队地下洞穴分布和发展探测。②地面塌陷前兆:抽、排地下水引起泉水的干枯、地面积水;人工蓄水引起的地面冒气泡或水泡;植物形态变化、建筑物作响或倾斜、地面开裂、地下土层垮落声;水点的水量、水位和含沙量的突变等。

2.5 地面沉降形成原因与监测

地面沉降在全国50多个城市都有出现,长三角地区、华北平原和汾谓盆地已经成为地面沉降的重灾区。导致地面沉降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等水溶性气体的大量开采,是造成地面急剧、大幅度沉降的主要原因。②开采地下矿藏如煤矿、铁矿等沉积矿床,造成地下大面积采空区,形成的地面变形沉降。③重大建筑或密集的建筑物群对地基长期施加静荷载,使土层变密实形成沉降。

目前在我国针对地面沉降的监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在地面沉降监测研究区建立水准监测网,并定期对水准测量点进行测量;②在地面沉降监测研究区构建地下水位监测网,对含水层地下水开采量(含回灌量)及地下水位进行长期观测;③利用同一区域的两张SAR图像为基本处理数据的对地的Insar地面沉降监测;④设立沉降标、孔隙水压力标和基岩标研究各土层和含水层的变形规律及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⑤采用常规试验、高压固结、三轴剪切等室内试验或者抽水试验、静力触探等野外试验的方法。

3  总结

地质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常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这些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分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且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育特征和野外判别、识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对这些决定性因素的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野外判别方法,从而用来指导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核查工作。总的来说,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提高地质灾害调查、核查能力,对于我们正确的防治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等.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2009,06.

[2]张维宸,刘建芬,张春花.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问题及对策[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9:119-1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等.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4]殷跃平.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J].2004,15(2):1-8.

[5]吕昌森,李波.浅谈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1-12-15.

[6]吴占凯.陕南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通报,1985-05-01.

[7]张春山,张业成,等.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形成条件[J].第四纪研究,2000(6):559-564.

[8]蒋承菘.中国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工作[J].中国地质,2000(4):3-5.

猜你喜欢

坡体泥石流岩土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
不同开采位置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43篇,收录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