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斜杠青年:“一专”还是“多能”?

2020-07-14

求学·理科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斜杠领域专业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类人群通常会在自我介绍中用斜杠来区分,比如,李华,摄影师/短视频博主/作家。

虽然“斜杠青年”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热词,但“斜杠”现象并不是新景象。其实,很多我们熟知的名人,在他们的时代也是资深的斜杠青年,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王维

诗人/画家/音乐家

“不会作曲的诗人不是好画家”用来形容他最合适不过了,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很多作品至今广为流传。他会作曲,可以自弹自唱,如果活在现代,说不定还是一名原创歌手。尽管已经才华横溢,但王维还学了画画,一不小心又成了水墨山水画派的创始人。果然优秀的人,不管在什么领域都可以闪闪发光。

鲁迅

作家/教师/思想家/设计师

他弃医从文,立志从思想上“救”中国人。他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其文学地位不可撼动。同时,他又是一名出色的平面设计师,从书籍插画、封面到装帧,样样在行。他一生共设计了 60 多个书籍封面,无一不体现着他独特的审美。不知道是不是冷知识,北京大学的校徽设计、民国初期的国徽设计也都出自他手。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pick“斜杠青年”这种生活方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已然成为一种潮流。早在2017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就做过调查,对1988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3%的受访青年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56.7%的受访青年认为“斜杠青年”可以高效利用时间,充实生活。可见,“斜杠”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不妨来看看他们的近况。

斜杠青年生活大曝光

林安

我已经正式成为斜杠青年两年了,如果说第一年的关键词是焦虑,那么第二年的关键词就是维稳。2019年5月,经过一整年的摸索和试错,我明白自己的主心骨在内容创作上。于是砍掉了部分摄影业务和其他杂事,专心给甲方供稿、运营自媒体,搭建自己的内容王国。

现在我的收入还算稳定,除了撰稿的收入外,每个月还有头条号的广告补贴、合作研发的线上课程收入、自媒体平台广告收入等。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我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书《只工作,不上班》,上市一个多月后又加印了4000册,图书的加印和再版,作者都是有收入的。

可物质稳定后,我的精神却会时不时陷入不稳定状态,比如间歇性丧失动力、作息混乱、自我怀疑。这些都是收入稳定、物欲不高、时间充裕的后遗症,毕竟一闲下来就喜欢瞎想是人类的天性。这个时候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的方式一是出去走走,给自己放个长假;二是重新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于是去年12月,我约了很多工作局和饭局,逼迫自己忙起来,几番开会讨论后又燃起了斗志。同时,我在去年12月底开了一个播客节目,希望能定期和有意思的朋友们聊聊天,激发出一些创作的火花。总的来说,目前是稳中有升的状态,我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在慢慢摸清理想生活的骨骼和框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弱点。不安和焦虑依然存在,学习新技能、尝试新领域的动力也依然强烈。我想对每一个正在或想要践行斜杠青年这种生活方式的朋友说:“这只是一种工作选择,并不是人生梦想的终点。未来还会发生什么,由你自己决定。”

小编有话说:在一个新事物正处于热潮的时候,会有很多人盲目跟风,看到了其他人的成功自己也跃跃欲试,却没有想过自己适不适合。又或者说,需要做好什么准备才能大胆前行,而不是随大流。

Kathy

准确来说,我还没有真正进入到“斜杠青年”的圈子,还在入门阶段。其实我的主职对很多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工作压力小,任务比较固定,一般情况下不会失业,收入在这座城市处在中位数水平。但我讨厌一眼看到头的生活,一想到几十年后,我干着同样的工作,拿着比现在高不了多少的薪水,内心就无比挣扎。所以我才走上了“斜杠青年”这条道路。

我先是对摄影产生了兴趣,买了一台十几万元的相机;报名参加了几个摄影线上培训班,学了一些构图以及调光圈、快门的专业知识;在业余时间拍摄各种奇异天象或者街头巷尾的芸芸众生。我还加入几个摄影小组,与其他摄影师约好去拍摄珍稀鸟类或者日全食之类的天象。但大半年过去了,除了电脑硬盘中几百个G的高清照片,我好像一无所获。

后来,我又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绘画和摄影都属于平面艺术,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性。我相信这能帮助我在这个领域迅速崭露头角。我又买了一套绘画设备,买了一些付费课。

三个月前,我又忽然想起高中时,我的作文曾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我大学时是文学社的成员。作为一名曾经的文艺青年,我心中的文学之火又被点燃了。我又再次开启疯狂恶补的过程:报班,结识一些写作大咖一起创作。

我现在每天除了应付工作,还要在几样爱好中不停切换,真的有点累。而且我已经影响到工作了,領导找过我谈话,如果年底我的绩效考核不合格并持续三年,辞退程序将启动。

我没想到“斜杠青年”做得这么辛苦。在这几个领域没取得成绩,失业警报却在耳边响起,典型的进退两难。想要走这条路的人,还是要谨慎啊!

“斜杠青年”的吸引力

究竟是什么?

●陈雁夏

有人戏称,现在在街上一个广告牌倒下砸到十个人,九个都是“斜杠青年”。那么,这种生活方式满足了个人哪些方面的需求呢?

1.获取心理补偿,弥补人生遗憾

国内“生涯规划”这一块做得比较滞后,绝大多数人缺乏生涯启蒙和生涯探索。因此,很多人在选择专业和职业的时候往往是功利导向的,过多考虑父母期待、收入、地位、发展空间等外在因素,而恰恰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个体的高层次需要。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人必然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而一个人唯有专注在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时,才能获得自我实现后的“巅峰体验。”古人谈“物我两忘”,西方国家讲“心流”,其实谈的都是同一个概念。曾经因为外在原因在职业选择时背离了自己的内心,如今条件允许,自然想要回归真我。

2.充分发挥个性和潜能,追寻多元化生活

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夯实生命的厚度。“斜杠青年”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它的核心不在于多重收入,也不在于多重身份,而在于多元化生活,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丰富和人生的无限可能。生命在于体验,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说:“如果我能够让经验之流带动我朝向未来,朝向我仅仅朦胧意识到的目标前行,我就会处于最佳的状态。”做一枚斜杠青年,体验多元化生活,生命因而显得丰盈富足。

3.修炼多重技能,增强“反脆弱”能力

现在是一个机遇与危机并重的时代,变化不断、挑战不止。“时代抛弃你,甚至连一声招呼都不打”,这并非危言耸听。修炼多重技能,是基于现实层面的“居安思危”。所谓铁饭碗,不是你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你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到哪里都有饭吃。学无止境,对未知的领域保持好奇和热情,秉持终身成长思维,多方位提升自身能力,并且善于各种组合,做好随时跨界的准备,也是一个有效抵御风险的方式。提升“反脆弱”能力,可以让我们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更确定地生活下去。

小心“斜杠青年”这碗毒鸡汤!

●嵇振颉

1.技多不压身?

想要成为“斜杠青年”,需要具备某种技能作为基础和前提。要获得某种技能,只有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由此很多人产生误区,特别是那句“技多不压身”,多学一点总不会错的。

网上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报道:某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拿出了60多张证书,除了最常见的学士学位证、毕业证,还有英语四六级证书、中高级口译证书、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财会证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以及其他一些技能证书。

这位应届毕业生具备成为“骨灰级斜杠青年”的潜质,获得这么多数量、领域的证书,证明他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考证了。

大学阶段能有这么多闲暇时间,工作以后就不可能这么空闲。有些人效仿他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去试一试,美其名曰“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内”。

这种学习浅尝辄止,面铺得非常广,结果是样样稀松,在很多领域都是一只三脚猫。

2.随心所欲?

“斜杠青年”一词,在众多鸡汤类读物的宣传下,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推崇的生活方式。但是“斜杠青年”说起来容易,能做好却不简单。工作处理不好,很可能反而变得苦恼。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成为“斜杠青年”的目的。

有人想成为斜杠青年,并非寻求职业上的突破。由于本职工作非常枯燥,他们只想让业余生活更丰富一些,让人生多一抹亮色。

在这种相对平和、宽松的目的支配下,“斜杠青年”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胆一些。

文学、艺术、体育以及其他技能,只要想学、想做就不必有太多顾虑。因为没有太大的功利性,完全可以享受“斜杠”过程中的快乐。这个社会对每个人越来越宽容,允许人们追求不同的东西,并在追求的过程中收获精神层面的东西。

除了以爱好为追求目标,剩下来就是期望在事业发展上有更大突破。如果怀有这类目的,当事人必须谨慎考虑、三思而后行。

当爱好变成了工作,必然会经历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相比爱好,事业、工作对技能的要求肯定会高出许多,不能再带着“玩”的心态。要想在斜杠领域玩出名堂,时间的积累必不可少。

因此,这类“斜杠青年”最好先不要影响到本职工作。我认识一个朋友,想做一名自由撰稿人。然而写作变现之路非常艰难,他利用上班时间码字,被同事们发现,继而领导找他谈话。他不思悔改,继续一条道走到黑,结果被辞退。他将写作升格为全职工作,日子过得更艰难。每天醒来,他就要面对一堆刚性开销,而收入端的增长极其缓慢。一年后,他权衡再三,不得不重新回到職场,至于写作这个“斜杠领域”,只能慢慢离开。

当斜杠的领域还未取得建树,却砸了本职工作的饭碗,无异于舍本逐末,只会给未来的事业发展添堵。与其想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不如一步一个脚印,水滴石穿,功到自然成。

何为合格的“斜杠青年”?

●嵇振颉

如果你想做好一名“斜杠青年”,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搞清楚成为“斜杠青年”的目的。究竟是将斜杠的领域作为爱好,还是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这个时候,需要做好职业规划,将“斜杠青年”涉及的领域与手头的工作结合起来,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既能符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又有利于未来的长远发展。

二是找到一个精准的切入点,不要把面铺得太广。很多人认为,会的东西越多,未来的发展会越好。“技多不压身”的说法,在以前分工不精细的时代非常适用。

然而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在某个领域略知一二、掌握皮毛知识,根本起不到作用。现代社会除了要具备相对广博的知识,更对人们在“精深”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懂一点,更要对某个领域有深度的认知。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学习,只会让你成为一名“知道分子”,而不是“斜杠青年”应具有的本色。

三是不要盲目跟风。成为“斜杠青年”前,必然有一个学习的过程。网上各种知识付费的内容令人眼花缭乱,质量参差不齐。先不论课程质量如何,问题在于课程是否适合自己。报一门不适合自己的在线学习班,除了浪费钱财,还耽误最宝贵的时间。不要被那些营销手段忽悠,在冲动中做出选择。多对照自身的规划,不盲信别人、不眼红别人,这样才能做出理性的抉择。

四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有较强的自律性。“斜杠青年”大多数情况下在闲暇时间扮演,由于缺少硬性的制度约束,人性的懒惰难免会乘虚而入。这个时候,自律就是最基本的修养。

此外,要想在一个领域学有所成,不经历长时间的磨砺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践“一万小时定律”的过程中,做好吃苦的准备,增强自律性,有助于顺利走完这条通关之路。

成為“斜杠青年”并不像那些毒鸡汤中说得那么简单。只有澄清某些错误认识,正确地了解“斜杠青年”的内涵,“斜杠青年”才能当得更加自信、更加理直气壮。

“斜杠青年”之高中生启示录

●陈雁夏

“斜杆青年”的出现有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做好生涯规划,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盲目选择,导致最后就业受限,只能在主业之余做自己感兴趣的副业。国际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12岁就开始鼓捣摄像机拍摄自己的作品;比尔·盖茨7岁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留下了深刻印象,11岁对计算机着了迷,开始编写程序。而我们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生涯规划教育,直到大学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这样就浪费了大量时间,也错失了许多机会。

《哈利·波特》中,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曾这样点拨哈利:成功不是你面临的机会,而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生涯规划就是教你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找到自己的目标。高中是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生涯选择,是一次关键的生涯选择,也是一次难度较大的选择。所以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1.自身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

2.自己的个性究竟适合读什么专业?

3.在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挖掘自身最大的潜力?

4.从事什么职业才能最大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5.高考志愿填报要如何选专业?

今天,本文就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着重谈谈专业选择的问题。

在选专业时,一般人会考虑三大问题:一是感兴趣,二是擅长,三是就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面这幅图:

三个圆圈划分出7块区域,分别是这7项:1.既是你喜欢的,又是你擅长的,同时好就业。2.既喜欢又擅长,但不好就业。3.既擅长又好就业,但你不喜欢。4.既喜欢又好就业,但不擅长。5.仅仅只是喜欢,既不擅长,也不好就业。6.仅仅是擅长,既不喜欢,也不好就业。7.仅仅只是好就业,既不喜欢也不擅长。

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查阅资料,把了解到的专业分别归类到7块区域里。这样一梳理,就很清楚哪个区域的专业是最优选择——当然是“1”区域,因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实际上,这样的专业很少,那我们该如何选择呢?当然,符合的条件越多越好,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尽可能在“2”“3”和“4”这三块区域选择专业。

以下这张图是我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的结果,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给迷茫中的考生一点参考。

一、“既喜欢又擅长,但不好就业”。这些专业是否要填报呢?有个学生笑着说:“如果我家里有矿,我果断填报。”另外,还有学生提出:“没有面包就谈梦想,那是缘木求鱼,拿自己的人生耍流氓。”后来,多数学生认为这块可以当成业余爱好。既喜欢又擅长的事情不要放弃,一方面,做这些事情可以丰富生活,增加幸福感;另一方面,这也很可能成为你人生逆风翻盘的一张王牌。就比如樊登读书的创始人樊登,在几年前,阅读只是他的个人爱好,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知识付费意识的普及,他的这个爱好助他登上人生高峰,成为“顶流斜杆”。

二、“既擅长又好就业,但不感兴趣”。这类专业可否作为专业选择呢?其实,兴趣不一定是对一件事情的直接喜欢,可能是间接的。如果某个专业,我们很擅长,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经常可以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其实有很大的概率真正喜欢上它。人也是在不断成长变化中的,你现在不喜欢,不意味着你一直都不喜欢。更何况,如果你可以凭借这个专业给自己创造优渥的物质生活,那你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调剂丰富自己的生活,成为一枚从容的“斜杠青年”。所以,这块领域的专业,是谋生手段的优良选择。

三、“既喜欢又好就业,但不擅长”。这类专业是否可以选择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喜欢的事情,对我们是一种滋养,我们有很大的概率将这件事情做好。而且,当它成为我们的职业后,我们会有很多练习的机会。所谓“熟能生巧”,在反复的实践中,我们的技能也会得到提升。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刚站上讲台那战战兢兢的模样,课前反复熟悉教案,背反馈语和过渡语,和现在的淡定从容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块区域的专业,可以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结语:不管是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是选择做“斜杠青年”,都没有好坏之分。

只是不论我们选择哪种方式,都应该用心对待,这样才能创造出价值,获得成就感。

猜你喜欢

斜杠领域专业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读者发言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嘿!斜杠/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