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舆论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育人模式的引领

2020-07-14彭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模式创新新媒体时代

彭聪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舆论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广度和影响力。高职院校思政课负有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责任。本文介绍了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舆论观,并说明受网络舆论影响的思政课应如何进行模式创新。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网络舆论 思政教育 模式创新

0前言

在新媒体时代下,个体发声不需要承担责任,每个信息受到的关注和其影响力都大大增高,信息传播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能借助新传播媒介更快更广地传播给学生,反过来思政课也要培养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介的能力。

1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舆论观

1.1高校大学生参与舆论现状

笔者选取从化区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620份调查样本结果。数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功能仍为娱乐和社交通讯,经常参与网络舆论活动的人只占不到五分之一。(2)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对热点事件会持续关注并进行个人调查。即在经常参与网络舆论的大学生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会进行个人取证并关注后续发展。约七成的受试者仅是因好奇或兴趣,对事件有所关注,但并不会进行深入探究。(3)大学生在关注网络舆论的类别多种多样,时政、娱乐八卦、社会新闻等均有涉猎,且每个种类都超过六成人表示会关注。

该研究由于调查了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全日制大学生,调查结果很大程度上能够说明当代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现状。整体来看,大学生目前仅是初步参与了网络舆论,有着广泛的好奇心,涉猎领域较多,但参与网络舆论的积极性不高,大多仅在网络舆论中发生爆点的最初时期进行关注,主动调查取证并后续跟进的人并不多。

1.2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网络舆论因其参与门槛低、无需实名、信息“碎片化”等原因,产生了许多问题。

首先,网络舆论中偏激言论过多。新媒体捅破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窗户纸,每个人都能在网络上匿名发表意见。对于一个可以直抒胸臆、不用隐藏自我的树洞,大众发表言论越来越不经思考,往往在参与网络舆论时,受他人言论和环境影响,凭心情发表出意见和想法。而在没有真正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和全部面貌时,大部分人发表的观点都是片面偏激的,再加上网络传播速度极快,偏激信息重复出现并扩散,引发越来越多的骂战或负面信息的广泛传播。

另外,参与网络舆论容易盲目跟风。如同偏激言论的产生,盲目跟风也与参与舆论时个人情绪色彩浓厚、不对舆论进行全面了解有关。大学生本身富有感性,满腔热血,大学阶段学生的三观还在形成中,并没有完善健全的思想体系去分辨是非曲直,又往往有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欲望,也因此大学生易受媒体操控。某些媒体贯彻“娱乐至上”,为吸引眼球可以随意捏造报道内容或断章取义。大学生易受诸如此类的虚假、片面新闻的影响,轻信报道,发表情绪化的极端评论,由此产生“一边倒”的舆论形式。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习惯于通过公众号、短篇科普文章等吸收“碎片化”信息,长期以往降低了集中注意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也进一步影响了理解和学习能力。当代大学生中,拖延、焦躁、压力过大已经成了常见状态。网络舆论传播速度之快也加剧了负面信息、谣言、虚假新闻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交友圈常会集中讨论舆论热点,且群体常有三观逐渐趋近的趋势,看似仅为网络上短时间出现的负面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三观塑造。如2018年爆出的“裸贷”事件,就是大学生在长期的消费主义荼毒下,产生了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新冠肺炎隔离期间,抖音、b站等视频网络平台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为国家辟谣,展现丰富多彩的居家隔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向视频应用的一大用户群体——大学生传递了正能量。

1.3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观

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时,应当做自己的“把门人”,强化责任意识,对参与话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后,再进行意见发表。随着我国经济和国力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生活也愈加忙碌,“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大学生碎片化时间进行娱乐的需求,也能满足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也因此“碎片化”信息已经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适度利用“碎片化”信息并无害处,但如果发现自己已经出现理解力减退、无法长期集中注意力等不良反应,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减少随手转发评论、以短篇文章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等行为,逐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培养阅读经典书籍、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逐渐消除新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的消极影响,不做信息的奴隶。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很多错误的社会思潮、西方意识形态等信息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大学生在尚未建立完善的三观时,对社会理念和现实了解不够深入,受到错误信息误导容易迷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当学会怎么学习,这不仅是因为学习本身就是学生应该做的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构建模型的过程,当自己对构建模型有了成熟的认知,就能慢慢意识到别人利用人类的生理特性所塑造、植入的观念模型。阅读新闻报道时,要有意识地辨别他人的观念植入行为。

2网络舆论环境下思政课育人模式创新

2.1网络舆论的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仍以大班授课为主,内容多为单向的理论灌输。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已通过手机、电脑等接触太多高吸引力、精简易读的信息,对于传统模式教学的兴趣大减,无法提高积极性,从而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差、不受学生重视。

根据从化区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会关注时政和重大社会事件,学生并非是对思想政治方面不感兴趣。但高职院校思政课结合实际不足,单纯理论教学不如看网络平台上对时事热点分析的文章或视频,进一步降低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

2.2思政课育人模式创新

近年来,随着高校有意识地促进网络科技技术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在线课程、网络资源等模式的课程出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将线上课程与线下课堂结合,作为对传统模式的补充。比如老师可以录制短视频,介绍自己看到的社会问题,在课上与相关知识点关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同时还可增加校外实践任务,让学生走出虚拟世界,走向社会。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课程,不仅能更好地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的教学还能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对舆论的辨别能力。

通过网络舆论时事热点讲解理论,是思政课育人模式创新的一大关键点。互联网作为亿万人民关注信息的平台,已然成为对思想观念有重要影响力的存在。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应当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加入当下网络热点问題,与学生进行互动,在讨论中讲解理论知识。如同当年毛泽东毛主席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实际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人民群众的心中。结合热点的课程内容提高了吸引力和趣味性,也能推进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论。

3总结

当代大学生运用新媒体参与网络舆论的水平仍较低,积极性不高且极少数人才会持续关注舆论真相。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观,降低网络舆论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论的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增加社会实践、结合网络热点讲解等形式,对思政课育人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吸引大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辨别和认知能力,承担在网络舆论中的责任,高职院校思政课才算达成了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基于高职院校的视角[J].集美大学学报,2016,17(06):54-58.

[2] 黄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基于高职院校的视角[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7(06).

[3] 吴亚丽.微时代环境下合肥市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模式创新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