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不同炮制方法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2020-07-14闫丽丽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年2期
关键词:炮制药理作用毒性

闫丽丽

摘要:大黄炮制后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药理作用差异较大。通过总结大黄炮制后的成分和药理试验,综述炮制对大黄炮药理作用的主要影响,以及炮制品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大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黄;炮制;药理作用;毒性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养生、排毒、减肥、降脂等领域。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蒽醌类、蒽酮类等,炮制方法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等。大黄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因此不同炮制品的药理作用差异较大。根据近年来对大黄炮制后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和试验,综述大黄不同炮制方法对药理作用的具体影响,为临床选用大黄炮制品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炮制方法对大黄药理作用的影响

1.1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生大黄的主要副作用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但炮制后可降低毒副作用,消除或缓和“苦寒败胃”的不良影响。

张志等探讨大黄对正常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比较其煨制前后作用差异。各给药组不同程度的减缓大鼠体质量增长,抑制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引发炎症反应,增加胃黏膜损伤。与等剂量生大黄组相比,煨大黄各剂量组的大鼠体质量、小肠推进率、GAS,IL-10,MTL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胃系数、胃内容物残留率和TNF-α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黄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可能与其抑制胃肠激素和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大黄煨制后,其“苦寒败胃”的作用减弱。

现代研究表明,大黄经过炮制后,因减少蒽醌苷含量而减弱泻下作用。李菡等比较生大黄与熟大黄提取物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大黄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病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生大黄高剂量组及熟大黄高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溃疡指数(*P<0.05,**P<0.01),显著升高胃液pH值和溃疡抑制率(均为*P<0.05),改善胃黏膜组织形态,增加胃黏膜中SOD活性和NO含量,抑制MDA和ET-1表达。与生大黄相同剂量组比较,熟大黄高剂量组的作用更显著。相同剂量下,熟大黄的作用效果更显著,更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刘静琰等选取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和大黄炭,分别用直火煎煮5,7,9,10,15,20,30 min,探讨煎煮时间对小鼠泻下、肠推进、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泻下效果依次为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除大黄炭外,3种大黄炮制品均能促进肠推进,强弱依次为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抑制小鼠结肠的Na~+-K~+-ATP酶活性的顺序为熟大黄>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大黄泻下效果随煎煮时间的延长发生改变。通过对“通腑泄浊”法的临床疗效观察,证实其对缓解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进展有较好疗效。

郑秀妹等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解热、抗炎作用的影响,提高大黄临床应用价值。不同采摘期和炮制方法均会影响大黄泻下作用,其中3 a生的作用更具优势。生大黄组10 h内抑制体温升高,酒蒸大黄组8 h内抑制体温升高,酒炒大黄組8 h内抑制体温升高,与模型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组、酒炒大黄组致炎后0.5~4.0 h,酒蒸大黄组致炎后0.5~1.0 h大兔足肿胀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对肾脏疾病的影响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临床表现为毒性代谢产物的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大黄能有效延缓肾脏病的发展,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中医使用大黄治疗时,认为大黄对CRF肾小球硬化信号通路有影响,其有效性在大量的现代医学研究中得到证实。

多项研究表明,炮制方法和煎煮时间对大黄的有效成分及功效有一定影响。在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4种大黄制品中,后下煎煮时间10 min的熟大黄更适用于CRF大鼠的治疗。然而,在大黄炮制品中,哪种是治疗CRF的最佳药物,不同炮制方法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有效成分的影响,煎煮多长时间才能发挥最大疗效,以及大黄治疗CRF的作用机制等,均尚不清楚,需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试验。

1.3 对抗菌消炎作用的影响

部分试验研究表明,大黄炮制后能提高抗菌消毒的效果。盛洁静等采用超声提取法,初步研究大黄及其炮制品(酒大黄)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发现,大黄、酒大黄乙醇提取物对实验菌种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及杀菌作用,且大黄炮制品(酒大黄)的效果略好于大黄。

王亚等通过大鼠醋酸灼烧创伤性口腔溃疡模型和大鼠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模型,比较大黄酒炙前后对上焦炎症的药理作用差异。与生大黄比较,酒大黄可显著降低醋酸灼烧创伤性口腔溃疡,对黏膜组织修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显著降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大鼠血中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使其接近正常水平;可以显著降低TNF-α水平,且与生品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减少肺泡中炎症渗出情况。酒炙后,大黄对上焦病症的治疗作用增强。

1.4 对减毒效果的影响

大黄蒽醌类成分既是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引起肝肾毒性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大黄炮制后毒性减弱。为探讨炮制方法在降低大黄毒性方面的作用,史黎萍等对同一批次生大黄中药材分别用醋炒法、清蒸法和醋蒸法进行炮制,采用空白对照的方法,通过鼠伤寒沙门菌体外回复突变试验(Ames)研究其遗传毒性,利用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Ames试验中,生大黄对TA97、TA102菌株代谢活化或非代谢活化均为阳性;醋蒸大黄炮制品在代谢非活化条件下呈现阳性,醋蒸和清蒸对菌株TA97,TA98,TA100,TA102的致突变性均呈阴性,其中清蒸TA102的S9阳性值为(245.3±14.5),S9阴性值为(168.0±55.9),醋蒸大黄TA97的S9阳性值为(246.1±20.1),S9阴性值为(243.2±25.4);醋炒大黄的各项菌株结果均呈阳性。生大黄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醋蒸和清蒸两种炮制方式能明显减小大黄的遗传毒性,而醋炒炮制的减毒效果不明显。

2结语

大黄作为传统中药,炮制后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炮制前后的药理活性差异较大。因此,在应用大黄时,应遵循“辨证施治”和“辨证用药”的根本宗旨,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菡,雷婷,毛跟年,等.生、熟大黄对小鼠应激性胃溃疡药效比较[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37(2):63-67.

[2] 张志,李听弦,徐柳,等.大黄煨制前后对正常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12):140-144.

[3] 刘静琰.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大黄对小鼠泻下作用的药效研究及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4] 郑秀妹,夏丽珍,杨义雄.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解热、抗炎作用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0):91-93.

[5] 巴元明,胡刚明,王林群,等.基于大黄不同炮制方法和煎煮时间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理论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9,14(9):2 524-2 527.

猜你喜欢

炮制药理作用毒性
胡椒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功效以及对其药理作用分析
探究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我的梦想
小心,蘑菇有毒
毒性中药宜久煎
五色梅的古今论述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医院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