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考研热现象

2020-07-14刘瑞华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5期
关键词:考研对策大学生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结构矛盾凸显,考研成了大学生规避就业的理想选择,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考研热潮现象。大学生是考研热的主力军,大学生考研作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研究大学生考研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山西大同大学学生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大学生考研动机和考研热的影响因素,针对大学生考研热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研;对策

一、大学生考研热概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考研人数逐年攀升。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国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给予高等教育事业极大的支持与保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了考研大军,形成了高校考研热这一社会现象。

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增加。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大学生考研报考人数有177万人,2017年考研人数又持续上升,达到201万人,2018年大学生考研报名人数激增,达到238万人,相比2017年,增长了37万人,增幅达到18.4%。有专家解释,对于全国大学生考研人数,每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本科毕业生人数增加,面对当前就业结构矛盾凸显、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严峻,大部分本科毕业生仍把考研作为自己的理想选择。

二、大同大学学生考研热情况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大同大学学生考研热情况调查结果

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考研热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主要以山西大同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问卷方式进行,发放问卷215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为91%。

1.大学生考研原因。通过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在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中,为提高学历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84.5%;以提高薪水收入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76%;为改善工作条件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75%;为自身潜能的开发与证明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67.5%;为改善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67%;为规避就业压力与社会责任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55%;盲从心理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40.5%;满足自身兴趣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24.5%。在众多原因中,为提高学历而考研的人数最多,比重最大,这表明了考研动机中的自我实现因素是主要原因,以自身需要为出发点,寻求给个体需要层次的满足,而自身兴趣的满足则不占主导因素,这反映了现在部分大学生考研不是单纯的喜欢学术研究,而是为了提高薪水收入,改善工作条件与生活环境等功利因素而选择考研。

2.大学生就业形势。在调查中发现,作为考研主力军的大学生,有55.5%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有27.5%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正常;有10%的大学生认为,有利于就业。其中,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的人数最多、占比最大,这表明了部分大学生选择考研是现实情况所迫,因高校的大量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多,出现供过于求的社会现象。大学生为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满足用人单位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追求高学历的热潮,反映了社会因素对考研的影响。

3.大学生考研学校选择。据调查可知,在选择考研学校中,68.5%的大学生是根据目标院校的难易程度来选择学校的;66%的大学生是考虑个人今后的发展来选择学校的;64.5%的大学生是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来选择学校的;62.5%的大学生选择考研学校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整体复习情况来决定的;60%的大学生是有名校情节的;49%的大学生是受父母和亲朋好友影响来选择学校的。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考虑目标院校的难易程度,此因素占主导地位。这表明了考研学生会根据现实状况以及自己能力和实力来综合考虑所选择的学校。

4.大学生考研目标确定程度。根据调查数据发现,有47.4%的大学生对考研目标非常确定,所占比重较小,人数较少;有52.6%的大学生对考研目标不确定,所占比例最大,人数最多。这表明有较少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考研目标上非常坚定,有强烈的考研意愿,是考研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部分大学生对考研目标不确定,随波逐流,看到周围同学每天在图书馆、考研自习室等良好学习场所刻苦学习、认真备考,自己也盲目跟着考研,这类学生没有正确的考研动机,体现出盲目从众的考研观。

(二)大学生考研动机分析

1.功利因素。部分大学生选择考研是为了以后可以享受优越的生活环境,较高的薪水收入和稳定的工作条件。首先,生活环境。在“您来自农村还是城市”的调查中,有81%的大学生是从小生活在农村,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与环境,致力于通过考研这个途径去一线或二线城市读书与生活。其次,薪水收入。有76%的大学生认为,虽然经过了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但自身能力和水平仍然有所欠缺,竞争力不强,难以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最后,工作条件。在如今的就业结构矛盾凸显的情况下,大学生毕业后找到条件优越的工作较困难,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这一途径,来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工作。

2.自我实现因素。自我实现因素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一,大学生“考研热”现象可以从自我实现层面得到阐释。首先,学历的提高。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下,对于个人而言,研究生文凭在很多情况下是个人能力和身份的一种体现,也是走入社会得到大家认可的一种标志。在调查中发现,有84.5%的大学生认为,能否获得研究生文凭,代表着自我价值是否能够实现。其次,自身潜能的开发与证明。在调查中可知,有67.5%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这一有效途径来寻求一种自我实现,能够充分证明自己。最后,自身兴趣的满足。据调查显示,有24.5%的大学生是因自身兴趣而选择考研,而兴趣爱好是引发高校“考研热”这一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个人因素。

3.从众因素。部分大学生选择考研是因为有盲目从众心理,看到舍友,同学考研,自己也盲目跟风、随大流,这些同学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职业没有详细规划,因而他们也萌生了考研“试试看”、“玩一玩”的想法,逐渐加入到考研队伍。调查表明,有40.5%的大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确定,没有合理的考研计划,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考研成功的概率相对较低。在高校“考研热”的影响下,大部分本科毕业生盲目从众而选择考研,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觉得大部分学生走的道路就是对的,生怕落人后,这种不正确考研动机就是当今“考研热”现象所带来的一大弊端。

(三)大学生考研热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因素。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为了加强国家的整体综合实力,我国实行了人才强国战略。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国家更加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加注重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而重视高层次研究生人才培养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教育部印发的相关文件表明,国家要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变化来确定研究生招生计划。社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加大,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正是因为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措施,来加大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鼓励与支持,使得研究生教育事业也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从而达到一定的新高度。本科生相比于研究生而言,工资差距大,为了有更高的岗位报酬、更好的发展前景,本科生也积极备战考研。所以,使得更多的大学生选擇考研,从而增加自身就业竞争力。

2.学校因素。目前,部分地方普通高等院校都开始重视考研宣传和鼓励。比如,部分大学生在考研目标与方向的选择上存在迷茫现象,专业老师会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引导。并存在一种现象即考研人数越多,考研概率相对越大,这种良性氛围也会使更多的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开始选择考研,而这种积极向上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也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中,有60%的大学生具有名校情节,本来具有进入名牌高校就读的实力,由于高考发挥失常,进入了一些普通本科高校。在“您是在什么时候打算考研”的调查中,有38.5%的大学生刚一进入大学校门即大一时就已经明确了考研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考研实现自己曾经的名校梦想,从而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

3.个人因素。部分大学生喜欢自己在本科期间所学的专业,觉得应该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在“您是否对您目前的专业满意”的调查中,57.1%的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满意,希望可以通过考研来增加自己的深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本科阶段所学专业知识仅有广度,比较注重基础知识,而研究生阶段更加注重学生多维度、深层次思考能力,所以,这些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来满足他们对知识深度的追求。调查结果表明,有64.5%的大学生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以后想留在大城市工作,因为在发达城市可以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更高的就业平台和丰厚的资源,很多一线城市为研究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考研之路。

三、缓解大学生考研热现象的对策

(一)政府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

首先,在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管理、专业设置等方面,政府应该要对其进行合理优化安排。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加大,国家和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把大学生在学校所学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其次,政府应加大力度支持大学生去偏远乡村贫困地区锻炼,支援中西部艰苦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在基层服务的大学生多加照顾。最后,在国家和社会所提倡的创新创业背景下,地方政府要多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或合伙创业,对大学生贷款有优惠政策,有效促进大学生正确就业和择业。

(二)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

在人才招聘中,部分用人单位没有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岗位的情况招贤纳士,而是盲目追求高学历,间接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为避免此不良现象,用人单位应该转变用人观念。首先,用人单位应抛弃“唯学历论”的错误思想。认识到学历高并不代表能力高、素质高,要改变把高学历当做衡量高层次人才的唯一标准,摆脱注重学历、忽视能力的不正确观念。其次,企业要实事求是,量才适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人单位应根据每个大学生特点来给他们安排适合岗位,制定科学恰当的用人标准,使每一个大学生的才能与岗位相匹配。最后,当今社会是一个提倡良性竞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能力和发展素质,而非一味地要求高学历,要给员工创造积极的环境和氛围。与此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合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为本科毕业生提供最新的考试和招聘信息。

(三)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方面,高等院校应尽量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校应以专业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比如网络选课、直播平台等线上课程或专业课教室学习等线下课程,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学校要正确指导大学生就业。首先,高校对在校本科生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正确人生观,在双创大背景下,鼓励大学生自主或合伙创业,可以通过开设《创业基础》等课程,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其次,在课余时间,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比如,“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全国心理情景剧大赛等,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奠定了良好基础。最后,高等院校应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学校要主动关心大学生学业发展,了解大学生现实需求,积极协调有关资源,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参与、实习见习锻炼等机会,多开展现场招聘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其顺利就业。

(四)大学生要重视自我定位

首先,要明确自己喜爱并适合从事的工作。选择职业时要根据自身实力和兴趣爱好,在不同的学习和生活时期要进行自我定位与深刻反思,从而做出理性合理的选择。大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校外一些家教、促销员等兼职工作,可以在参加多种类型工作后,明确自己喜欢哪类型工作,清晰自己未来就业方向。其次,要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在生活中,可以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职业技能培训,以此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为未来自身发展积累良好资本。最后,大学生要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勤奋学习,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与此同时,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要进行长短期目标管理,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有效落实,以平稳的步入社会。总之,大学生要重视自我认知和定位,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马斯洛著,许金声,程朝翔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 张爱卿.动机论一迈向21世纪的动机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王萍.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考研热现象剖析——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D].山西:山西农业大学,2013.

[4] 欧妍君.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考研热”分析[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2.

[5] 王莹.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考研热”研究——以大连市高校为例[D].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10.

[6] 翁少娟.大学生考研动机探析——基于对16名大学生的访谈分析[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

[7] 张耀庭.大学生“考研热”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学理论,2018,(12):190-191.

[8] 马斯洛著,许金声.程朝翔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刘瑞华(1996.04- ),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考研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大学生之歌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