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礼仪课程研究探讨

2020-07-14周林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5期

摘 要: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将会为整体社会的发展提供不可估量的贡献。而对于大学生的培育而言,不仅仅需要让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利益规范和高尚的精神追求来约束自身,同时通过个人的不断奋斗自己和社会共同体谋求更多的福祉。本文就将具体的分析如何从公德教育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对礼仪课程的相关教学提供更多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礼仪课程;公德形象;大学生素质

在大学期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公德形象能够使得学生为自身构建一套完整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了解社会道德规范是怎样的,以及自己在日后步入社会之后应当如何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优秀礼仪传统需要在现今社会得到传承,大学生需要对我国传统礼仪的优点和精髓部分进行深入学习,并将其更好地应用在现今社会当中,帮助我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在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实践之后,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孝顺父母、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优秀品格一直都是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传承当中一直都被传颂下来。这一类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规范自身的言行,与自己的长辈及身边的同伴和睦相处。对于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能够使得一系列的正确价值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普及,让学生能够依照正确价值观对自身的日常行为进行再次的审视,就像我国古人所倡导的“吾日三省吾身”,学生也需要不断地对自身的日常行为进行审视,以此来警示自身在日常与人交流当中恪守礼仪[1]。

(二)引导学生完善自身人格

大學生中处于自身的人格完善阶段,良好的教育指导将会使得学生树立更加远大的志向和更加崇高的精神追求。我国古代礼仪当中十分倡导公德,因为公德是整个社会的粘合剂,能够让整个社会的运转更加的顺畅。处于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遵守公共道德守则,良好的约束自身的行为,使得自身的各项社会活动不损害和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学生需要了解到公共道德的核心思想所在,不能够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学生应当对高尚人格有更多的了解和追求,在社会建设当中贡献出自身的力量,为了整体社会朝着更加文明有序的方向发展而努力,这就需要学校的礼仪教育为学生进行更多人格塑造方面的培养[2]。

(三)指导学生构建个人公德守则

在大学期间开展公德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构建起一套完善的个人公德守则,并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践行良好的道德习惯。例如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扔垃圾,这一良好习惯能够很好地保证公共环境的卫生,同时也是体现出我国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的一个有效指标。对学生展开这一系列公德教育能够使得我国每一名大学生都认识到,这些日常生活当中平凡不起眼的小习惯将会为整体社会发展带来多么巨大的改变,也会敦促学生在自身生活当中坚持着一些小小的道德习惯[3]。社会基本道德守则无法使用强制性的法律进行规定,只能够依靠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自身的自觉性来约束自身的行为,而约束性的产生就来源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礼仪教育而言,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在社会公共道德方面的学习和表现。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存问题

(一)多元化带来的基本道德准则模糊

世界各国文化的广泛交流使得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进入到我国社会当中,而且宣扬个人主义的声音和理念在国内得到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这一种思想文化的传播对于提升每一个公民的自我认知而言有着有利影响,但如果运用实践不合理,也会导致不少社会冲突产生。例如在我国遭遇新冠状病毒侵袭的情况之下,国家层面采取了紧急的城市封锁政策,禁止公民去到大型的室外公共场所聚集,这一政策有效的阻止了病毒的广泛传播,为保障广大社会公民的人身安全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4]。但同时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坚持自身的个人权利,认为自己自由出入各类公共场所的权利不可剥夺,这样就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冲突。对于这一类社会问题,我国的大学教育在指导学生学习公共道德的过程当中,需要明确个人权利的界限所在,个人的自由必须在不妨碍和损伤他人的自由前提之下产生,一旦个人的行为可能产生对他人人身安全和行为自由的损伤,则需要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

(二)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如今的互联网使得各式各样的信息在网络虚拟空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些海量信息当中混杂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对人生观价值观尚不健全的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互联网上存在的大量暴力内容,容易使得学生产生猎奇和模仿的心理。例如网络空间当中发生过多起虐猫视频广泛传播的事件,这些充斥着血腥暴力的内容刺激着大众的神经,但同时也会使得心理不健全的人产生模仿的心理,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也模仿视频当中的内容进行施暴。近期网络上便有某高校大学生制作虐猫视频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及广大网民的愤怒。这一现象就透露出在大学阶段进行良好的公德教育的重要性所在,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行为需要遵从社会制定的道德准则,不能够做出违背社会基本道德的事情。

(三)学生日常生活交往中对礼仪的忽视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多的变为线上聊天,隔着手机屏幕的社交活动也使得不少现实生活当中的礼仪基本守则变得不复存在。特别是在网络的公共空间当中,不少人在虚拟身份的遮掩之下无视人际交流当中的礼仪守则,肆意的宣泄自己的愤怒情绪,对生活当中毫无交集的人进行言语上的攻击。网络虚拟空间同样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公共场合,同样需要参与其中的公民遵守基本礼仪,用良好的行为标准来约束自身的言行。现阶段的公德教育忽视了学生在网络空间当中的行为指导,使得不少学生忽视了在虚拟网络空间同样需要注重社会公共道德。

三、部分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的原因

(一)社会不良信息影响

学生虽然还未进入到实际的社会生活当中,但是通过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也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各类事件。在繁杂的互联网信息当中,一些有悖社会公共道德的不良内容在人们的猎奇心理之下得到了极其广泛的传播,而长期的接触和观看这些内容很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学生如果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公共道德教育指导,在还未形成一系列完善的个人道德体系之前,更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所误导,并在实际生活当中做出有悖社会公共道德的不良行为[5]。

(二)家庭因素影响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容易导致学生在公共道德观念的构建方面出现问题。父母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及道德观念的构建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孩子人生当中最早的启蒙老师便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言行举止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观念构建。如果父母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不注重公共道德,在孩子面前做出一些有悖社会公共道德的事情,会为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使得孩子在日后同样出现公共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许多家庭的父母在孩子的日常教育过程当中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了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孩子进行正确观念的普及教育,尽管孩子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道德素养和人格塑造上的缺失也会影响孩子的日后发展。

(三)学校教育缺位

在孩子的道德修养塑造上,学校应该肩负起重要的责任。为了应对各类互联网信息的不良影响,学校应当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良好信息素养,使得学生拥有辨别互联网信息的能力,拒绝和举报危害自身身心健康的内容。学校的教育应当让学生明确社会公共道德的基本内容,能够以这一些内容作为自身接触各类信息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准则,一旦看到有悖于这一基本准则的信息或实际行为,能够采取行动对这一些内容和行为进行抵制和阻止[6]。

四、加強公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公德教育

教师应当在日常的礼仪课程教学当中融入公德教育的内容,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手段采用更加丰富的创意活动来使得学生了解公共道德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纪录片播放的内容来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视频内容更加真实地了解到具体社会场景当中的行为规范。教师在礼仪课堂之上也应当涉及更多的虚拟教学场景,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模拟活动来置身于实际的社会交往活动当中,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巩固自身对于公共道德的认知。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自主的通过课余时间搜寻与此相关的各类资料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对公德教育有进一步的扩展了解。

(二)开展礼仪社会实训

学校还应当联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社会公德实践的训练场所,使得大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到社会实际场景当中对课堂上所学习的公共道德开展实践。例如学校可以联合当地的交通管理部门,组织学生有序地进入到城市交通的各个红绿灯路口担任志愿者,在这样的实践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成为指导行人遵守红绿灯交通规则的践行者,在这样的社会实训当中,学生能够对遵守交通规则这一社会公共道德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也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积极的传播这样的社会公德理念,为提升整体社会的公共道德素养作出自身的一份贡献。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展开更多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更多类似清理城市垃圾的公益活动当中,动员每一份小小的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公共环境。在清理垃圾的辛苦工作当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保护公共环境的不易,也能够更好的惊醒自身在自己的事件上生活当中不在公共场所随意乱扔垃圾。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当组织内部开展更多公共道德的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在公共环境张贴更多宣传保护环境的文明标语,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保护环境的信息,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的观念和日常行为。学校内部也可以组织更多的创意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践行公共道德的行列中,例如举办“随手拍文明行为”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积极的发现文明礼仪行为,并用拍照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对文明行为照片的征集和竞赛方式来让学生积极的关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仪现象,同时也能够激励学生向这些文明礼仪行为看齐,在自己的日常实际生活当中同样积极的践行和宣传这一类文明礼仪。主题活动的举办能够使得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更多的学生关注这一内容,并且更好地将这些理念传播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都更加关注公共道德的行为实践。

五、结语

大学的礼仪课程教学需要更多地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同时校园内部也应当构建相应的礼仪文化,使得礼仪课程相关内容能够在日常校园生活当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宣传和传播,并且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对礼仪知识进行亲身实践。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将公德教育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鼓励学生在生活当中遇到不良现象时勇敢的挺身而出,领导和鼓励身边的人更多地践行公德社会公德。

参考文献

[1] 李璐璐.浅析现代礼仪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5(31):76.

[2] 徐红.知书亦须达礼——论开展大学生形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9):67-71.

[3] 邹陆林.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公德素质的再塑造[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9(12):18-19.

[4] 李文元,王光荣,徐轶群,等.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4(6):458-459.

[5] 张海玲.谈大学生的学校社会公德教育[J].办公室业务,2013(19):233-234.

[6] 徐晓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明礼仪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8(2).

作者简介:周林(1989.09- ),浙江温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礼仪与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