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客家民歌《长歌》研究

2020-07-13钟佳宏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歌词语言

钟佳宏

摘 要:江西,又称为赣鄱大地。江西客家音乐是世世代代江西客家人在劳动、生活中长期创造、培育、积累的宝贵财富。受地理条件以及闽、粤客家音乐文化、民族风情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文化丰富多彩。《长歌》又名送郎调,是赣南采茶戏中较为典型的音乐曲牌,主要在赣南地区传唱。

关键词:江西客家民歌;《长歌》;歌词;语言;音乐形态

一、江西客家音乐文化简述

江西位于我国中部偏南,北临长江,南接百越。江西客家音乐是江西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客家音乐不但继承了我国北方汉族民间音乐的传统特色,与江西其他民间音乐的关系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客家民系民歌的精华凝聚在江西客家民歌里,山歌、灯子歌、小调、劳动号子和客家曲艺音乐等丰富的种类,无不体现出客家文化本身的多元性。

江西客家音乐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在唱词上的使用,主要是极具个性化的客家方言;在行腔和旋律的组合上,是典型的客家音乐风格特征;客家人口的迁徙而带来的传统民间音乐及其变体;在戏曲、曲艺中使用并且客家化的外来民歌和器乐曲牌;在客家民间风俗、宗教礼仪中使用且与客家人生活劳作而来的传统音乐等等。

二、江西客家民歌《长歌》

江西客家民歌的创作内容与人们的生活、劳动中的喜怒哀乐紧密结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抒发情感的另一种方式。当时,江西山区的人民生活艰苦,吃不上一顿饱饭,为了养家糊口,选择背井离乡在外赚钱。

《长歌》又名《送郎调》,作品表达的正是“表妹”(妻子)送“表哥”(丈夫)外出的依依不舍之情。整首歌曲自然且淳朴,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个“情”字。《长歌》与许多根据内容来命名的歌曲不一样,它是根据旋律曲调的篇幅来命名的,歌词共十二段。大部分江西民歌从句式上来说多为四至五句,且为不带偏音的五声调式;节奏较为松散,密集型节奏甚少。《长歌》为六句式,密集型节奏出现较多,十六分音符频繁出;就以上几个方面来说《长歌》因篇幅较长所以民间将其命名为《长歌》。如今耳熟能详的革命红歌《十送红军》就是由《长歌》的曲调改编而成。

(一)《长歌》音乐文本特点

1、歌词内容特点

《长歌》为叙事体民间小调。歌曲以一位妻子送别丈夫外出为故事主线,对丈夫的叮咛周至与依依不舍构成一段段触动人心的词。

歌曲的歌词共十二段。每段都是以数字开头:“一送柜子边、二送间门边、三送天井边、四送门楼下、五送大门口、六送大路中、十二送到渡船头”。歌词从纵向上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二、三段的歌词是从屋内写到了屋外,第一段第二句是“柜子边”;第二段第二句是“间门边”;第三句第二句是“天井边”,这三送的地点距离间隔不远,丈夫与妻子的内心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歌词从横向上看,我们可以发现内容中物体是由大到小写的,第一段歌词由柜子写到一吊钱;第二段歌词从门写到灯芯。第三段歌词从“乌云”写到“人”,由物到人的写作手法。歌词中,妻子对丈夫的叮嘱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如两吊钱的用法,一吊是作为“零星用”,还有一吊是作为“盘缠”,最后还强调不要乱花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妻子的贤惠,并且也表现出了这位妻子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擔当。

歌词中运用了许多客家方言,例如:“捱”(我)、“捱哇”(我说)、“落大雨”(下大雨)等。每句歌词句末都有“里格”“格只里格”这些独具客家风格的衬词,将地方语言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歌词运用反衬的手法描写了妻子依依不舍的心情。在歌词第三段中“保佑(里格)龙天落大雨”,大意是:妻子希望老天下一场大雨,希望借助这倾盆大雨留住这即将离家远去的丈夫,就算一刻、一夜也好;歌词还运用了直叙的艺术手法,如述说般直白简单却深入人心,就像夫妻间普通平常的对话,正是这样的艺术手法使得听众更容易感受作品所想传递的情感,让歌曲更富有感染力,能够产生更多的共鸣。

2、语言特点

①衬词。江西民族歌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就是衬词,在《长歌》中所用的衬词:“里格”、“格只里格”并没有实际意义,这是客家人在日常对话中使用的语气助词。

衬词的功能在《长歌》中主要的体现:一是丰富歌曲结构。在歌曲的前三句衬词反复出现;歌曲的前半段内容较为单一,情绪平稳,后半段情绪变化较大,歌词数量随之增加。二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衬词“哎呀嘞”“该支个”“里格”作为江西客家民歌代表被大众所熟知。如果将《长歌》中的衬词删除了,歌曲的独特性便不在了。

②韵辙。《长歌》不同于其他江西民歌,歌词结构有七字一句,也有九字一句,但其韵辙基本统一,大致将它分为六句。从六句歌词分析,第一、二、四、六句押前韵,例如词中“边”“钱”“连”“添”“年”等,从声调上看,基本上都是平声和上声,使歌词语言自然流畅,更能抒发真情实感。

③江西方言声韵母与普通话有所区别。普通话有平、翘舌之分,而江西方言翘舌音的字常被读成平舌音;普通话中声母有鼻、边音之分,而江西方言中鼻、边音的区分却不明显。

(二)《长歌》的音乐形态特点

1、结构分析

作品曲式结构规整,节拍正规,每个乐句均由四小节构成,为“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每个乐句的结尾音都为两拍,在乐句拖一拍,在歌曲情感表达上可以理解为夫妻在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切分节奏频繁出现在乐句第二小节,唱词在每个乐汇的结尾都有一拍半的时值。“断—断—连”的音型分布带给听众诉说般的真切,从音乐情感上来说,使听者更能感受到夫妻之间即将分别时的难舍与纠结,难过与期盼之情。

2、调式、调性及旋律分析

作品为六声变宫徵调式。调式概念明确,在调式中的各个支柱音与IV级、VI级音对其调式主音的倾向性十分强烈。在这首作品中出现了偏音“变宫”,主调为徵调式,偏音变宫的使用在江西民歌中较为少见,。在作品的第六小节出现的“变宫”,是在乐句的弱拍位置,可作为经过音,起到点缀旋律、情绪推进的作用,由此可感知到妻子对将要远行的丈夫不舍的感情与万千思绪。

歌曲中前三句的落音为下行音,宛若妻子因为丈夫将离开自己身边而感伤,说话语调越来越低沉。在第四乐句出现了一个大的跳进,将音区拉高,是全曲跨度最大的地方,这一句像是妻子忽然间想到重要的事情要交待给丈夫。第五乐句开始的一个小跳进,像是妻子希望丈夫能把叮嘱记在心上的感叹。在旋律的进行上与很多的客家民歌一样,以同音反复和级进为主,部分出现了跳进的写作手法,旋律进行平稳,可以使旋律更加深情,加入少数的跳进加强了旋律情绪的表达,使得歌曲情感更加细腻丰富。

3、节奏、节拍分析

《长歌》是2/4拍,其节奏疏密结合,由切分、平十六、附点这些节奏型组成。切分的节奏型给听者不平静且悲伤的情绪感受;平十六节奏型使旋律音变得密集,像妻子对丈夫细致入微的叮咛。作品从节奏节拍这一方面也很好地对作品的情感进行了表现,为作品增添了强烈的内在感染力和情绪表达;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歌曲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每一次出现都是以极少的词相对。不舍与无奈从旋律中流淌出来,音值是拉长唱腔的绵延想丈夫能多留下片刻,但又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歌词自然真实,情绪层层递进,将歌曲推向高潮。

(三)《长歌》与《十送红军》的传承关系

1、歌词形式的传承

江西客家民歌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创作内容在生活、生产中产生,表露出来的是群众的真实情感。用音乐传情达意,正如《长歌》中:送郎柜子边,双手两吊钱。一吊零星用,一吊作盘钱。体现了妻子对丈夫独身在外的担忧。江西被称为“苏区的摇篮”,在革命时期,居住在江西的客家人想要将自己的革命激情寄托在歌声里,用质朴的客家民歌演唱,于是便有了“红色歌谣”。据史料记载:20世纪60年代,空政文工团张士燮和朱正本到赣州采风,共同搜集和整理了大量革命战争时期当地民歌的资料,根据《长歌》的旋律改编,创作出了《十送红军》。在歌词上进行二度的创作: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2、曲调上的传承

将《长歌》中的十二送改为一送、五送、十送,在歌词一送与五送之间使用相同的曲调,七送这一段时曲调从原曲调中发生变化,起音较低。

3、演唱形式的传承

民族音乐的传统唱腔大多以真声为主,在发声技巧上更多的依赖于人的自然生理条件。《十送红军》在原本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唱法上的改变,结合现代民族唱法的元素,进而在音色上得到改变。在演唱形式上《长歌》采用的是独唱形式,而《十送红军》在演唱形式上不仅仅有单一独唱形式,还有男女声领唱、混声二部合唱等形式,给予作品新的灵魂。

4、两首作品都使用了语气助词、衬词“里格”、“格只里格”,因为语言与旋律线语调的一致性,以声带腔,使听者感受到客家人的亲切。

結  语

《长歌》这一具有强烈地域特色、脍炙人口的江西客家民歌,已然成为江西响亮的有声名片。作品《长歌》创作内容是与山区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着的,与劳苦人民同欢乐、共忧愁。正因为作品朴实真实的特点,其再创作的作品《十送红军》才因而诞生,也正是因为《十送红军》成为了经典革命红歌,《长歌》这样优秀的客家传统曲调才因此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长歌》作为一首江西客家民间曲调,传唱度高且经久不衰,很好的向全国各地的人们展示了江西客家音乐独有的神情韵味,让人们对江西客家音乐有了更多的认识与关注,同时也为中国传统音乐真正的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营养和持久的动力。

《长歌》并不像我们所熟悉的带有政治倾向性,号召群众起来革命,建立发展巩固红色政权的江西客家红色歌谣,它只是自然的叙说着生活中的事、景、意、情,简单却不失深情。

参考文献

[1] 胡息张等.客家风华[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2] 房字嘉.客家源流探奥[M].广东高教出版社,1994.

[3] 黄玉英,袁大位.江西客家音乐文化[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4] 谢征,肖艳平.赣南客家民歌探析[M].作家出版社,2006.

[5] 熊琨.江西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

[6] 李江.赣南《长歌》的变化与发展[J].农业考古,2006,(06).

[7] 谢征.赣南客家音乐元素在部分影视音乐创作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0,(02).

[8] 任华.《十送红军》与赣南长歌的传承关系[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9] 李文慧,张晓艳.赣南民歌《长歌》的具体分析[J].北方音乐,2015,(04).

[10] 曾邵珺.手法独特、情深意长——赣南客家民歌《长歌》特色分析[J].黄河之声,2015,(17).

[11] 肖艳平.中国传统民歌中衬词的功能探析——以江西赣南客家民歌为例[J].民族音乐,2011,(04).

[12] 刘小兰.赣南客家民歌的演唱艺术[J].中国音乐,2008,(02).

[13] 刘小兰.赣南客家民歌与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传承关系研究[J].人民音乐,2007,(05).

[14] 许文言.为《十送红军》正名[J].创作研究,2008,(07).

猜你喜欢

歌词语言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谈“理想声音的概念”在演唱中的应用
粤西北怀集桥头山歌述略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新材料作文“歌词”立意探析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歌曲Someone like you的歌词
谈如何写好歌词的标题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