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融入点初探

2020-07-12彭志新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考核思政

彭志新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研究现状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课程思政,在各种期刊上都能查到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搜索“课程思政”,相关论文将近6000篇。但是着眼于高职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很少,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三、目前会计专业教育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要真正的适应社会需求,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和会计相关的犯罪案例。央视曾报道财务犯罪事件“出纳挪用930万打赏女主播获刑7年”,《南通女出纳7年侵占公款1000万自首才发现》曾引热议……。在百度上搜索会计违法的相关案例比比皆是。

与此同时,高职学生在进入社会就业后,由于长期与账目打交道,大多数会计人员都感觉工作压力大。曾有学者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做过一项调查,85%的会计人员感到压力明显。在工作环境、压力等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大多数会计人员在性格、人际交流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这种现象不利于企业、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和全国一些高职院校交流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自身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高职会计专业的课堂现状主要还是思政教育和会计专业学习两条线分开进行的。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结业后,也很少有人再去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而专业课程不管是从平时的教学还是最终的考核都是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就是俗称的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很显然,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

从专业教师的角度看,很多专业教师并没有深入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观念仍停留在“专业教师只教专业”的狭隘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为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技能的训练,轻思想政治教育。

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融入点探索

通过仔细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课程思政”的内涵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单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情,所有的课堂都应该在教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担负起育人的功能。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结合会计专业,笔者针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融入点有几点思考。

(一)会计历史与爱国情怀的融入

我国的会计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刻石记事”到西周奴隶社会的“司书”“司会”;唐宋生产力发展的时期,我们古人创造了“四柱清册”;明末清初的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在给学生介绍这些历史的时候,要结合生产力的发展讲述会计历史,让学生明白“经济越发展会计越发展”的道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介绍孔子、孟子对会计的观点。让学生了解会计历史的同时,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怀。

(二)增值税税率下降与国家爱民情怀的融入

在《基础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纳税会计实务》等课程中都会涉及增值税的讲解。在给学生讲解增值税税率时,可以结合近几年我国增值税税率不断降低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国家不断“减税降费”的原因是国家在综合国力不断强大的条件下,为企业、老百姓减轻负担,谋取福利的初衷,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强大的自豪感以及国家简政爱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学生对我国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三)无形资产核算与发愤图强报效祖国爱国情怀的融入

在讲解无形资产项目专利权、知识产权核算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查询华为与美国的芯片事件讨论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通过引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案件的思考,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发奋读书、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进一步坚定学生热爱会计专业、学好会计专业的决心。

(四)纳税信用等级与遵纪守法意识的融入

纳税信用等级是在讲解税收相关知识时会涉及到的一个知识点。由于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学生缺少对纳税信用等级的认知,甚至有一些学生表示从未听过。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很好的胜任今后实践中涉及的纳税申报工作,教师应系统讲解纳税信用等级。与此同时,要重点强调纳税信用等级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的企业案例,让学生知道按照税法按时纳税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告知学生办理信用卡消费及时还钱的重要性。并引入当前的热门话题“校园贷”,揭露“校园贷”的本质,引导学生增强金融消费观念,增加防范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业务招待费报销与严谨认真工作态度的融入

差旅费报销业务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在实际中,差旅费报销的流程和要求会因为企业财务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教师在讲解该知识点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报销场景让学生参与、体验,教会学生处理实际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晓财务人员必须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核算企业每一笔业务,服务好自己的会计主体。

五、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对策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要让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作为教学活动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专业教师应该深入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转变“专业教师只教专业”的观念,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在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革新知识,深入了解和当下时代相关的新动态、新观点、新思想,多看书、多学习、多积累、多思考,不断研究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点。

同时,专业教师应通过参加各种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培训、讲座、“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等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

(二)更新教学内容,形成完善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想将课程思政真正融入到专业教学中,除了教师之外,还要整合教学内容。首先就要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适当增加课程思政的课时,使教师能够在充足的课时中既完成专业教学又有思政教育。其次,会计专业教师在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打造相关课程的精品课,形成完善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而达到不同的专业教师教学都能融入课程思政的目的。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由于会计专业的知识内容多,实践技能操作多,所以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的形式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巧妙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解《经济法基础》的法律法规时,由于法律条文枯燥难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正面和反面案例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学生在讨论总结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将实际中的案例搬到了课堂中实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把课程思政纳入期末考核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教学中,除了以上的对策外,还应该把课程思政纳入到学生的期末考核评价中。换言之,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学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目标,另一个是思政教学目标。因此,对应的课程考核方面也应该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的考核,构建一套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课堂案例等等,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面考试。

除了对学生的考核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应该进行评价。在考核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重点考核思政元素是否与专业教学恰当好处融入。

通过这些方法将思政内容真正融入到专业教学中,贯穿各门课程的始终,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考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