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艺术工作室人才培养研究

2020-07-12李思涵

河北画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设计

李思涵

黑龙江财经学院

一、“互联网+”时代给我国艺术设计行业带来的发展前景及社会需求

“互联网+”指的就是在互联网推动下发展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国家也都将互联网运营模式与社会经济相融合。这样的环境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创造力,推崇创新设计,这一概念的出现,它影响了很多世界上的国家,欧洲各国开始重视与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对产品的质量与设计要求逐渐增加。而中国作为世界的制作工厂,尽管我们的产品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是我们还是主要以“价廉”的低价商品作为竞争市场的主要力量,如果我们一味地依靠低价来获得市场,在未来必然会被新形态的市场所淘汰,因此我们需要去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去优化产品的设计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号召推动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迅速崛起,成为了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艺术设计类毕业生薪资在各专业排名前三,并且连续三年呈现增长状态,这意味着有经验的艺术设计类学生是非常受市场和用人单位欢迎的。

因此为了发展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社会需要大批优秀的与文化创意相关的设计企业和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中,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着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缺乏、优质人才不足的现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亟需解决的。而高校作为文化科技传播的主阵地,各类人才的高密度集中,这也决定了高校成为文化创新创意发生器的地位。随着国家大力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在校阶段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加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各地政府和高校都纷纷利用信息与互联网平台去对传统学科进行优化升级,因此,在艺术设计这个专业当中我们也需要去培养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将互联网思维和人才培养模式相融合,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艺术工作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有目的性、更高效科学地达到实践训练的目的,为高校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优质的平台,帮助他们在毕业后能够独立思考更快地适应相应的工作。

二、我国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文化的追求更高了,并且也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对于文化产品的鉴赏能力,伴随着信息传播与分享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容易接受设计创意产品,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也逐渐增加。这些都给艺术设计类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促进了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的时代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如何更好地将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成为我们主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因此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许多艺术院校都开始研究如何在教学当中融入互联网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们能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需求。于是各大院校都开始引入“工作室”制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国家的设计院校中运行已久,这个制度最早来源于的设计院校包豪斯学院,即在教学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为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通过结合实际的项目,将课程、教学融入其中,这样的制度可以将传统的枯燥课程转变成开放式的教学,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的项目进行交流与讨论,分享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提升学生们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以及专业素养。如今绝大数的学校都开设了艺术类工作室,但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广泛传播,我国目前的工作室制度在人才培养中有几点问题需要我们去改进。

首先,在工作室课程设置方面,缺少体现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课程以及实践素质内容相关的课程,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素养不够全面,很难适应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其次,在工作室制度中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很多的设计类院校建立了相关的设计工作室,但由于项目经费、办公场地等不同方面的因素,再加上没有很好地和教育体系进行融合,很多工作室的项目只是停留在模拟制作,并没有实际去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项目的研究与社会不接轨,不符合市场需求。在这样的工作室培养制度下很难培养出学生们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大量的调研可得知,目前我国急需一些既掌握专业知识理论,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设计表现能力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因此我们急需去研究和探讨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三、“互联网+”时代下艺术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个非常强调实践与创意的专业,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在工作当中展现出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教育中更要求知识的多元化,以及对于设计软件、办公软件、行业相关背景知识的驾驭能力。因此我们需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将企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融入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多元地接触到未来工作岗位中可能需要的知识、设计方法,所以为了改革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结合社会热点开发工作室课程项目,重构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调研,首先是调研目前的行业以及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这样我们就可以制定出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再使用互联网+大数据搜索的方式找到现在的社会热点,将社会热点紧扣产业需求、学校特色、专业特点设计创业项目,将项目带入工作室课堂中,带领学生以做促学,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市场需求,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可以通过结合校园特色、地域的特殊符号文化、流行元素、人文精神、文化元素等进行解读和重构,将所了解的校园文化元素与城市及产品本身进行创意结合。已经有一些高校通过结合各高校的特色进行文化产品设计,从而将本校的文创产品打造成为一个特殊的品牌,设计出了具有艺术性、实用性、纪念性、创新性的文创产品,不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同时还提升师生认同感和校园文化品味,实现工作室建设的目的,同时吸引企业入驻平台。

(二)贯彻跨界融合的教育理念,加强工作室制教学运行与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产业跨界融合趋势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打开了新机会。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标准,同时还使设计在思想、技术、表现方式等方面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例如,文创产品从以前单一的旅游纪念品,变成了现在具有文化、科技和设计性的产品。因此在工作室教学中应该迎合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教学扩展学生们的视野,了解多领域知识,尝试跨界融合项目,不仅可以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同时还可以培养和促进文化创意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为了帮助更多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应该加强工作室制的运行与管理,制定科学清晰的工作室教学管理办法,注重实际型操作人才的培养,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和课程,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实际的公司工作模式。教学中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通过小组合作、头脑风暴、方案讨论、项目制作等完整的设计流程进行项目制作,帮助学生在项目中通过讨论、质疑、调查研究等形式,在实战中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心里种下创意的种子,激发他们对于创新的热情,刺激学生自主寻找创新点,引领他们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浪潮。

(三)构建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师资是工作室建设的核心,好的师资是培养出优秀人才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需要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养,首先需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经验丰富的教师帮扶青年教师们,让青年教师可以更快地成长起来,同时鼓励教师们多承接社会中的实际设计项目,培养双师型教师,这样既可以提升教师在设计行业中的影响力,同时因为高校中具备众多的优秀人才,很多企业也很愿意与高校合作共同研究相关产品和项目,为工作室提供丰富的校企合作机会。在人才培养中我们应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以学生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工作室的目标,因此在工作室的各个项目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项目制定与实际工作中相同的设计需求,让学生可以在工作室的课程学习中就可以接触到与社会接轨的项目,提前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有工作经验满足未来的社会所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变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艺术设计已经融入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而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高校更应进一步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提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能力,使教学管理、就业指导等环节与培养人才间形成有机联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有型人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活力。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人才设计
人才云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