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下以“价值导向”为核心的大学生情感教育模式

2020-07-12南京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11816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心理学导向

(南京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211816)

一、我国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失调现象层出不穷,以失恋问题为代表的大学生情感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实施,并把心理教育和疏导写进党的政治报告中。高校普遍开始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原则,依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2018年12月6日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提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是其中之一。

大学生正处豆蔻年华,情愫初开,进入大学后想要好好的谈一场恋爱了。殊不知在这其中,不少人在情场上铩羽而归而抑郁寡欢,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结合以往研究,本文认为导致大学生出现情感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大学生恋爱经验薄弱,没有很好的调节和把控能力,在遭遇失恋时无法化解,心理失调普遍产生。第二,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均会反映在情感问题上(段善君,2016)。第三,角色转变不适应。从中学的埋头苦学,到进入大学需跟各种人打交道建立人际关系,对于刚刚经历高考的大学新生来说并没有时间来适应。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广大高校逐渐接受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并试图把积极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来。积极心理学采纳了科学心理学中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可以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品质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Sheldon M.King L.,2001)。自2003年传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多的本土心理学家加入了这一研究领域,慢慢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思潮(张倩等,2003)。潘柳燕(2012)提出要把鲜明的价值导向纳入到心理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中以“价值导向”为中心,同与以“问题导向”为中心的教育是相悖的,它以教育的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导,以为生命成长服务的功能性为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发挥科学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健全大学生人格,提升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段善君,2016)。

二、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不足

国内高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是以心理科学为学科依据,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平台,以发展性内容为教育重点,面向全部学生的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的教育(李焰, 马喜亭, 2010)。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总是试图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三观,教他们如何按照自己的期望成长,以塑造出好学生形象。此外,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接受知识为非自愿、被动的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的心理健康也很难达到原有的初衷。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以“问题导向”为主,在学生发生了事故或者经历危机事件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过度关注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而不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使心理健康教育失去了对学生的“亲和力”,陷入一种病理负面旋涡。

三、积极心理学下以“价值导向”为核心的教育模式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广大高校逐渐接受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并试图把积极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尝试用积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我们也有必要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可能出现问题,碰到困惑,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惑仅仅是暂时的。也就是说,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高度上,去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身边人,提高自身抗打击能力和适应周身环境变化的能力,用积极地态度去面对一切正在或者即将遭遇到的事情。可以这样说,这是一种让学生体验如何活在当下,享受幸福生活,享受美好人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近一段时间以来,体验式教育的兴起有效地体现了以“价值导向”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具体落实到实践层面上,即实践性必须要突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活动课程的设计让学生有所体验,这种体验又能又实际生活相结合,即通过心理健康体验课程的学习最终让学生自己体悟的目的。在这一点上体验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实践性不谋而合。要达到实践性,就要要求学校通过开设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的课程,通过主动表现自我,体验当下,展望未来的一系列活动来获得对心理知识的切身感受。这与仅仅通过传统方式上的讲授式教学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来说,社会实践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段善君,2016)。而在校园内,最直接和最便捷的能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方式当属学生社团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有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促进主体将内外活动协调整合,进而达成健全心理素质的目标 (张大均, 2006)。由此可见,活动性原则与体验式教育相辅相成,而学生社团则成为衔接二者的有效桥梁。特别是大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一个很好的抓手,既能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导向”理念,又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大学生社团做为第二课堂,一直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延伸,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郭海峰,2011)。这既弥补了前文所述的心理课堂设置方面的不足,也有利于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向更加深入的层面。其次,除了“心协”社团,大学生社团的种类丰富多彩,组成形式多样化,为较好地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每一个社团都会有自己的宣传方式。高校心理咨询的研究表明,带有公益性质、运动性质和艺术类性质的社团能缓解饱受负面情绪困扰的成员的心理和躯体症状(张智昱,2010)。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对心理知识的传播,其范围涵盖之广,正好与学生社团多样性相匹配。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周身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为提升自我满足感和自我肯定感提供了保障。学生社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导向”相契合的,符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值得我们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心理学导向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没有用”的心理学
“偏向”不是好导向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基于价值链导向的会展旅游产业链提升研究
犬只导向炮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琅琊榜》浅评
跟踪导练(二)5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