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如何镜鉴人生
——评邢庆杰《晚点》《扎西的菜园子》

2020-07-12@张

故事会(蓝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菜园子晚点扎西

@张 春

邢庆杰是凭借《玉米的馨香》进入微型小说研究者的视野的。在其创作谈《文学的良心》里(原文载《小小说选刊》2012年第17期),他谈到写作“要讲文学的良心”,那就是“作品的质量要对得起读者,要为广大读者所认可”。这可以说是他自己的创作感悟,也可以说是他的创作理想。从这种颇有意味的“宣示”出发,我们来理解本期刊发的两篇小说,或能有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晚点》主要讲述了一对恋人跨越三十多年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遭遇。三十年前,男人和女人相约私奔,结果火车晚点,在女方家里的强力阻挠下,两人不得不放下爱情。之后,两人的配偶相继离世,他们埋藏于心的爱情又悄然迸发,但却被儿女们所反对,他们再次选择私奔,没想到,三十年后的火车也再次晚点。最终,女人被儿女“架走”,男人精神失常。《扎西的菜园子》讲述了扎西在老马的指导下,收获了很多西红柿,于是在老马的建议下去卖西红柿。老马认为,买卖需要用秤,而扎西认为买卖凭良心,“多少随心”,结果“良心秤”得到的钱更多。

两篇文章何以能打动人,我想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选材普通,但有新意。火车晚点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事情,但作者将火车晚点与爱情晚点做了契合,就有了新的内涵。买卖西红柿也很普通,但置于民族地区和传统文化语境之中,“买卖”的味道就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二,大量对比,形成落差。读者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阅读理解,会对故事的发展做出判断,如果最终的判断与作者的意图不一样,就会形成“期待视野的落空”。按照正常的发展脉络,三十年后的男女应该要结合在一起,但《晚点》里没有;买卖西红柿应该是货价基本相当,但《扎西的菜园子》里的钱得到的却更多。当然,文章中的大量对比,也为落差打下扎实基础。如《晚点》里的对比就有:时间上的“三十年前”与“三十年后”,火车的“正点”与“晚点”,感情上的“男人”与“女人”,“站台环境”与“站外环境”,“私奔”与“阻拦”,“爱情”与“亲情”,“当事人”与“局外人”,等等。《扎西的菜园子》的最大对比就是,老马认为应该要用度量衡,而扎西选择了良心秤。对比不在于摆设,而在于呈现“不变”。《晚点》的对比就在于指向男人对爱情的忠贞以及现代文明里传统守旧思想的因袭和强大,《扎西的菜园子》的对比就在于指向汉藏民众之间科学传播中的和谐以及对“良心”的敬仰。

第三,大幅铺垫,厚积薄发。这在《扎西的菜园子》更为突出。文章大部分都是与菜园子有关,但最后的买卖的目的其实不是卖钱,而是一种美味的分享——这是一种菜园子,更是一种精神家园。主题在这里得到强力升华。

文学应当如何?当然是镜鉴人生。如何镜鉴?这也是作家和评论家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当然,除了前述以外,这一问题也在《晚点》和《扎西的菜园子》里得到了正面回答:无论是身处何时何地,做人要本着良心、本着初心,虽然有时候,我们可以超出预期,收获更多的西红柿,卖得更多的钱,但也有可能我们犹如西班牙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一样,独自挑战风车,或者更为残酷的是如《晚点》里的男人一样,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中,与传统文化因袭继续战斗,最终成为“站台上一道持久的风景”。作品给了读者这样的启发,作为短小的微型小说,这就够了。

猜你喜欢

菜园子晚点扎西
扎西顿珠
爷爷的菜园子
晚点的火车(外三首)
扎西会议 伟大转折后的胜利新起点
“晚点围巾”揭德铁伤疤
外婆的菜园子
乖乖兔的菜园子
德意志铁路因晚点付“天价”赔偿
见与不见
从菜园子到黄金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