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的媒介嬗变与官方传播*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木鱼歌”为例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木鱼艺术馆东莞市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东莞 523000)

木鱼歌作为说唱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明清时期广泛流行于广东粤方言地区,被视为民间曲艺形式的俗文学,在当时因其娱乐和抒怀的功能为广大城乡百姓传唱,其在广东省东莞地区传承的历史可追溯到400多年前,东莞木鱼书有多达500多种,其中以《花笺记》《二荷花史》最负盛名,被英、日、法、美、俄等多个国家的图书馆收藏并研究。自2011年东莞木鱼歌成功申请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来,东莞木鱼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进入保护、传播、建设、传承阶段。本文将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木鱼歌为研究客体,立足东莞木鱼歌的现代化传承与媒介嬗变的视角,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梳理、分析、研究其媒介传播中的官方传播,研究政府、机构针对东莞木鱼歌的传承与发展所做的相关扶持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木鱼歌的媒介化传播与官方传播工作提供经验性的指导,并助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的创新。

一、东莞木鱼歌官方传播:场域赋能

木鱼歌原有的传唱场域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场域、民俗节庆场域和民间信仰仪式场域,此处,笔者将依据已有的研究对这三种场域进行解释。日常生活场域包括室内、室外、水乡行船三个构成部分,室内主要是家宅和闺房,唱、演的人多为妇女,因新中国成立前大部分妇女目不识丁,而以“口传心授”为特点的木鱼歌则易于妇女们学、唱、诵,且木鱼歌唱词、题材多植根于社会、市井,容易被妇女们接受,木鱼歌起初是清唱,无须伴奏,腔调简单朴素,终日忙于家务的妇女在操持烦琐家务和进行简单劳动的同时,都习惯哼唱木鱼歌自娱自乐,此外,木鱼歌还有一些如《花笺记》《二荷花史》等叙唱男女爱情的名篇,这一类木鱼歌则为闺阁少女所欣赏,闺阁少女常独吟独唱或邀姐妹相聚而唱,以唱木鱼歌为抒怀少女心事之法,因此,闺阁也成为木鱼歌传承的日常生活场域之一;室外则是主要面向男性的木鱼歌传承场域。民俗学者杨宝霖先生在其著作中曾描绘木鱼歌演唱生活情境:“岁朝佳节,农闲之时,榕树下,……请识字者按歌本而唱之。一听到木鱼歌声,就群起围而听之。”①木鱼歌在日常生活场域中的室外传承场域由此可见一斑,当时,演唱木鱼歌的主要是盲人,并且形成了演唱木鱼歌的盲艺人群体,莞邑地区民间各类生活性仪式和民俗节庆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每逢吉庆都热衷请盲艺人弹唱木鱼歌助兴,木鱼歌演传唱在室外场域中发挥了娱乐的作用,被百姓广为接受;水乡行船,木鱼歌主要流行于乡村视野,包括城区片、水乡片、沿海片、浦田片、丘陵片等片区,在其中一些乡村,水乡行船是百姓的日常谋生场景,劳作之余,百姓们常唱诵木鱼歌排遣水上生活的枯燥与苦闷。从木鱼书的传播历史研究可发现,民俗节庆时段是木鱼歌传播的较好时机,主要包括春节、七夕和盂兰节。新年期间,莞邑地区习惯请盲艺人上家演唱木鱼歌,以添喜庆气氛;七夕,莞邑地区又称“七姐诞”,每逢七夕,广东三角洲一带妇女都会请木鱼歌艺人或女伶演唱木鱼歌以助兴;盂兰节是莞邑地区木鱼歌演唱最盛的时节,旧时,广府民众有请瞽者说书唱戏的习俗,意在施衣食给游魂恶鬼、祭奠祖先先人、为家人祈福、保佑家人出入平安。民间信仰仪式场域则为观音诞之日,瞽者有意识地从各种题材的木鱼歌唱本中选择宗教性题材唱本进行唱诵,赋予木鱼歌区别于日常生活的“神圣性”,成为民间民众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媒介,承担起“娱神”的功能。

在以上三个场域中,场域的丰富性使植根于民间生活的木鱼书文本创作在题材选择上有较大丰富性,由此创作出来的木鱼书及传唱的木鱼歌适应当时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这是使得木鱼歌在当时能被广为传唱的重要原因。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对传统的生活方式、观念发起冲击,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下,人们不再强调在年节时演唱木鱼歌以助兴,也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多元化场域进行抒怀,从事农业劳作的人也逐渐减少,木鱼歌失去原有的传唱、传承场域,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受众。在这种情况下,木鱼歌的现代化传播场域空间是表演舞台场域,如“木鱼说唱东坑情”为主题的木鱼歌巡演场域,拓宽了非遗的传播向度。

二、东莞木鱼歌官方传播的机构赋能

(一)媒体机构的赋能

媒体机构在传播与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3年,广东省文化厅组织策划广东电视台《探索 ·传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百集大型系列片项目。该栏目为东莞木鱼歌拍摄制作了专题节目,在电视台公开播放,并传播到网络,向观众介绍和推广了东莞木鱼歌,也向观众展示了一个颇有韵味的东莞。

2017年10月24日,广东南方卫视《城事特搜》栏目对东坑木鱼歌进行了报道,向观众展示了国家级非遗文化东莞木鱼歌的魅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新媒体平台成为炙手可热的传播媒介。新浪微博和微信成了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平台。东坑镇政府在新浪微博上注册官方账号,名为“活力东坑”,宣传着东坑镇的相关工作,其中频繁报道东莞木鱼歌的相关新闻。

(二)东莞市群众艺术馆的赋能

在东莞木鱼歌官方传播工作方面,东莞市群众艺术馆(现名为:东莞市文化馆)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长期以来,东莞市群众艺术馆在业务工作中狠抓文艺创作,着力打造文艺精品。东莞群众艺术馆组织、创作了《三个萝卜一个坑》,此作品获得了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曲艺奖,此次获奖提高了木鱼歌的知名度。

东莞市群众艺术馆注重加强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和传统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积极探索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新路径,在此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东莞市群众艺术馆组织编写和出版了《东莞木鱼书》。《东莞木鱼书》第三本专集中的长篇《背解红罗》是经典文本篇目。《背解红罗》又名《背解红罗袱》和《红罗传奇》,是广府地区以广州话方言粤调演唱的长篇木鱼书。此木鱼书共十二卷,一百七十五回,长达二十万字,是七言粤韵叙事诗,在晚清和民国时期于珠江三角洲的百姓心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东莞群众艺术馆组织编写的《东莞木鱼书》是一本能够经久流传的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经典木鱼书。东莞群众艺术馆组织的这一举措大大充实了木鱼歌资料库,为木鱼歌日后的深入调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依据以及便利。

三、东莞木鱼歌官方传播中的政府赋能:立法保护

2007年1月5日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发布《2007年东坑镇政府工作报告》,在对过去四年多的工作回顾中以“《木鱼歌说唱“卖身节”》荣获全省第五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为例强调木鱼歌对东坑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将“《木鱼歌》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把“力争将‘卖身节’、《木鱼歌》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2007年的工作安排进程。

2009年4月,制定和颁发了 《关于印发〈东坑镇文物、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东府办字[2009]23号)》,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以地方性法规保证了非遗保护经费的投入,保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落实。

2011 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政府在原省级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木鱼歌十年保护规划,调整和完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建立东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的工作管理,并制定了《东坑镇2011-2020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建设规划》,把“木鱼歌”及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诸如工作津贴、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保护纳入东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2016年2月6日,政府发布《东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打响“三古”文化品牌的规划,强调“建设文化遗产展览馆、木鱼歌传习所,塑造“卖身节”“木鱼歌”“糖不甩”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彰显东坑的岭南传统文化魅力。

东坑镇政府这一系列工作旨在于法律层面上为木鱼歌的发展与传承扫清可能存在的所有障碍,明确传播工作的具体目标,通过立法保护与依法管理,营造更有利于当代东莞木鱼歌在本地传承发展的环境氛围,同时政府也对木鱼歌的传播工作提供着资金和政策等各方面的传承扶持,在当代东莞木鱼歌的官方传播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杨宝霖,《东莞木鱼歌研究(上)》,《东莞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第4—13页

猜你喜欢

木鱼艺术馆东莞市
如意
瞭仓艺术馆:工业料仓变身艺术空间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重庆NORHOR家居艺术馆:百年米仓的重生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快看!他开了抖音特效
神奇的木鱼声
好看的木鱼
木鱼书的“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