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抗疫类海报视觉设计的媒介路径*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23期
关键词:媒介图形疫情

(郑州西亚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公共危机事件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面对当下特殊时期,全国人民卷入了一场无硝烟的战“疫”。公共危机事件既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反观生命教育得失的一面镜子。[1]海报设计是视觉艺术最普遍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不仅仅是装饰和美化,主要功能是将所有平面的因素做整合,达到有效传达信息的目的。通过介入多元化的媒介路径传播优秀的海报设计,可以实现艺术的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和审美体验功能,让更多的受众理解和接受艺术。

一、网络平台,先发其“声”

疫情期间,各大院校微平台、艺术类网站都推出了相当数量的师生作品或设计师作品,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 网络平台陆续刊载许多优秀作品,它们似乎都有各具特色的发“声”方式。运用最快捷的方式达到了有效的信息传达。

在百度网站,可以找到战疫海报设计的图片数量约7554张。微信搜索抗疫海报关键词,有相当可观的阅读量,有超过10万以上的相关评论文章。晋江经济报有发表文章的小标题为《海报爆网公益集结》,提到“公益海报从宏大叙事转向细节把控,找准小切口,做出了‘大文章’。全媒体渠道的推广增加交互性,传播主流价值观,让社会的正能量得到更加迅速广泛的传播。”

二、公共空间的海报展示,潜移默化汇集价值与力量

在疫情管控期间,人口流动相对比较集中的公共空间,有效的介入海报这种艺术形式。如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笔者曾看到陕西交通局征集的优秀主题性系列海报,采用传统纸媒展示于建筑玻璃外墙壁之上。这些海报风格简约,主图形突出,色彩辨识度高,同时呈现了比较高的文化内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设计了一组海报设计《君可安好》,运用古文字的字形重构设计。这四组大字概念相连,又相互独立,以甲骨文的创意为核心图案,引申为“君可安好,诸君协力,愿君去疾,与君同心”。从多个角度来展开对于汉字的创意设计,希望能在这次特殊的全民抗疫时期,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在汉字中寻找力量。

第一组字,为“与君同心”。为了增加大众的理解,强化了排版。有对字体设计做出意义解释和简化汉字的注解。甲骨文的“同”字,下半部分的口与两个并排的心组成一个合文,寓意同心同德渡难关,表达了每一个人应该拒绝歧视,献出爱心。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抗震救灾,公共危机事件爆发之时,中国人民面对挑战的团结力量,即共克难关,共克时艰时的群策群力,战胜困难的坚韧。

第二组字,为“诸君协力”。甲骨文的“协力”两字中,一共有四个力字,组成了一个合文。象征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努力与支援,表现了协力抗战疫情的场面,也表现出了在面对危机时的大国担当。

第三组字,为“君可安好”。在文字设计方面,甲骨文的“安”字与“好”字组成一个合文,而“宀”是屋子的象形,温暖而又柔和地表达了一种对于万象更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齐心协力的所有平凡人的一句问候和关心,也在侧面体现了在特殊的疫情期间,每个人都需要为这次抗疫共同做出的努力和配合,表达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组字,为“愿君去疾”。甲骨文中“疾”字,像是人形的大字,腋下射来一矢,去是大字从口中出,组成合文后,将那只病毒之矢反向,祝愿住院已确诊和感染的同胞摆脱病魔,早日康复。陈老师的设计聚集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是疫情期间产生的一件有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

此外,学校报刊橱窗栏、居民公共活动区域等还可以运用传统的宣传媒介,依旧可以有效介入,实现艺术传播的效能。优秀抗疫作品以海报艺术语言的独特方式,直观、生动地为时代发“声”、以艺战“疫”。

三、选题与创意扩展好形式,艺术语言亦是媒介方式

媒介是实现艺术传播的手段,艺术作品自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媒介系统。选题与创意思维,是艺术语言可以有效扩展的载体。只有恰如其分,才能有好形式的创新,从而实现艺术品本身的“传—受”。

主题性海报设计需要巧妙地将地域、时代、环境结合,设计出有风格、有内涵、有视觉冲击力的形式美,为时代发“声”,同时达到“声情并茂”的教化功能, 如黑格尔所说:“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何发挥海报视觉设计的优势,将好的创意融入设计形式,扩宽主题性设计的选题范围,并在其中寓意哲理性的思考。艺术创作主题表现丰富性上,可以有广泛视角。如医护人员保护、举国体制阻击、社会力量救助、科研攻关效能,强化人文关怀、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城乡环境、人口流动管控、人与居家隔离、群体心理状态、各类媒介信息等,都可以纳入艺术创作的思维。[2]同时可以运用类比、联想、比喻等表现手法增强画面的生动性,达到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创意是设计的生命。美国心理学家柏金斯曾举过这样的有关创造性思维的案例:一般人切苹果都是通过“南北极”纵向切的。但是他的儿子却一反惯常的思维,沿着苹果的“赤道”横向切。结果却发现了一个平常见不到的“景色”——一个五角的星形图案。设计师所应具有的恰恰是这种把那些“由于其简单和熟悉而被隐藏起来”(路·维特根斯坦)的事物发现出来并进行表达的创造能力。正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所说:“树能让一些人感动地流出快乐的眼泪,而在其他一些人眼里,它只是挡住去路的绿色植物。”

抗疫优秀海报作品,运用好的创意、好的思维方式以及独特的艺术语言,呈现了的好作品应有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本文列举一些优秀作品,来阐释创意思维的多样性带来的艺术语言丰富性。

(一)顺势思维,转换形式

设计师试图寻找与思维对象相似的物,借用类似物品进行形式上的转换,或对原始对象进行局部或整体的扩大或内容的置换等。武汉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建筑之一是黄鹤楼。有两张海报设计将口罩的形状与木塔形状同构,获得重檐的图形效果,发出“你守护世界、我们守护你”“守护武汉”“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的声音,通过字体设计有情感有效带入情境。或将中国汉字与木塔形状同构,发出“中国加油”的呐喊。

(二)横向思维,艺术化处理素材

创作者对原始素材进行局部或整体的缩小、删减或添加,将所选元素进行简化处理,再加以组合。自疫情开始,宅在家里,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命令也是责任。海报《宅在家》这是一种横向思维的方式,探求观察事物不同方法的尝试。作品将一张简化版家居平面室内效果图与汉字“宅”同构,获得良好的视觉层次。

海报《保护自我》将人居住的隔离空间用圆柱形黄色隔离罐的图形幽默呈现,这是对人们的谆谆告诫:SECLUSION&NO MEET。海报《口罩之防护之盾》,以口罩与盾的形状同构图形,以红白两色呈现,让人联想到了“口罩——防护之盾”的喻义,设计简约、色彩层次分明。冠状病毒是很多创作者创作时的基本图形元素,以下图形将发射状的冠状病毒运用不同的配色、肌理与质感进行艺术化处理,提炼图形的点、线、面综合构成,并对原始对象进行局部或整体的缩小、删减或添加,运用色彩、肌理丰富表现性。此类作品的共性在于形式简约,图形有张力,表达了中国人民战胜病毒的决心。

(三)重构思维,创造性想象

设计讲究对物象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创造性的构想和表现能力。如设计师将口罩形状与“健康”创意字体不谋而合,或将鸟笼与人的“宅”居方式,经过艺术处理,形式新颖。

(四)逆向思维,重构元素

设计的表现方式主要集中于图形符号打散重构、感觉置换、悖论存在。设计师用逆向思维方式,制造图像间矛盾、冲突的情景,借助于特殊的视觉面貌,通过图形来显现逻辑、几何等方面的视觉矛盾,从而创造出有多重解读的设计形象。

南艺学生谭培培的作品,实现了动之以情的视觉效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品将口罩作为珍贵礼物赠送,并装置在礼盒内,尽管口罩与礼盒、手的图形有比例等方面的视觉矛盾,但这种艺术手法带来的一种仪式感、使命感,强化了让我“罩”顾你的主题。

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古代典故,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逆向思维所具有的优越性。因为一般地,如果有人落水,常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由而,司马光急中生智的逆向思维模式成为后人一直所颂扬智慧。敢于“反其道而思之”的设计,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达到更好地疫情防控的效能,宣传正能量,消除人们的精神恐慌,以艺战“疫”。

四、结语

在公共危机事件的突发期,如感染新冠病毒就意味着可能会与死神牵手。人类面对死神表现出千姿万态,恐惧、挣扎、悲痛、懊悔、怨恨、逃离、平静、庄重、乐观……呈现出人的复杂性。艺术作品的有效介入,一方面展示了人的复杂情绪,另一方面不论是电子媒介还是传统媒介载体,抑或是艺术作品自身的媒介传达,都可以实现多样化的艺术传播,运用作品表达艺术观念 。“它可以让人们深刻体味艺术何以使人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是在享受艺术愉悦的过程中忘记恐惧,还是用艺术的方式、乐观迎接死神的降临?是借助艺术表达对生命的依恋,还是让死亡直接转换为快乐的生命体验?”[3]总之,艺术媒介的有效介入,是提升艺术创作思想内涵,达到审美效应,实现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媒介图形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