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与引导机制研究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15期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生辅导员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自1999年起,我国实行本专科教育改革,艺术类专业逐年扩招,普通高校中艺术类学生比重增加,然而艺术类就业岗位增长相对较慢,供求不平衡成为首要矛盾;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综合素养较弱、技能储备不足与市场要求组成了另一对矛盾。《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简称就业蓝皮书)中显示艺术学平均就业率为87.03%--88.8%,艺术相关专业离职率最高。因而分析、研究艺术类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探索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1]

本文采用数据分析法、访谈法、持续追踪法,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9-2019届共10届、8大类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数据比对与分析,涵盖职业满意度、职业发展空间、地域偏好等主要内容。

一、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1.编制内岗位少、灵活就业多

由于学科特点,公务员、教师招考、征兵、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有编制岗位对艺术类专业设岗较少,限制了艺术类毕业生择业宽度。此外,艺术类大学生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创新与创造,思维活跃,不愿被朝九晚五的常规工作束缚。在对近十年的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纵向维度比较中看到,灵活就业比例逐年攀升,平均灵活就业率达到73%。此外,很多新兴行业,如影视公司、线上美术教育、幼儿美术培训、艺术工作室等也极大地推动了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

2.离职率高

就业蓝皮书中介绍,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最高,其中艺术设计、传媒类半年离职率高达53%。以我所在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9-19届毕业生为例,曾经离职寻找新工作者占67%,离职原因多为个人发展空间不足、薪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匹配、工作压力较大等。

3.职业发展专业性强

艺术类学生技能专业化,就业主要集中在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如:设计公司、媒体行业以及文化艺术教育产业等。此类行业市场缺口小,为小众类就业且公司多为私营性质,整个行业空间发展较窄。加之学生在校期间,重视自身专业技能学习,忽略其他技能培养,综合素质相对较弱,跨行业择业难度大。

4.自主创业门槛低、继续深造路径窄

艺术类学生自主创业十年平均比例为6.3%,多为培训学校、幼儿教育、新媒体工作室等,创业门槛较低、规模小、易操作,但市场饱和、创新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应届毕业生硕士与博士深造比例不超过10%,很多毕业生由于就业不理想,而再次选择继续深造,但艺术院校硕博专业相对较少,成为影响深造的因素之一。

二、艺术类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特点

人们在择业过程中对发展、保健和声望等因素会有一种倾向性态度,这种态度成为择业价值取向。随着就业模式动态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价值取向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呈现出的特点更加复杂与多元。

1.就业主体意识增强,强调个人价值,弱化社会价值

90后、0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倾向较强,更关注自我,普遍关心个人获得与价值实现,注重自我需要的满足,包括自我情感与价值,艺术类大学生作为该群体的一部分也同样具备这些特点。调查中45%学生选择“符合个人兴趣又能发挥专长的工作岗位”,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并得到认可岗位”的占29%,而“社会需要与社会贡献大”等与社会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的选项仅占15% 。在就业观念调查中,80% 认为“到偏远地区工作不是理想的就业选择”, 92% 认为“大中城市就业才有发展前途”。调查时学生们除了反映出基层就业面临着待遇低、专业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艺术类就业工作岗位面窄,需求岗位少,三支一扶以及西部志愿等用人计划中很少涵盖艺术类。即便是一些从乡镇、嘎查走出来的学生怀着建设家乡的意愿,却仍然面临着回去后找不到工作的尴尬。[2]

2.职场规划注重短期发展与区域发展

调查显示艺术类毕业生在择业时把薪资水平放在了首位,关注短期快速提升,难以陪伴中小企业一同发展与成长。另外根据毕业生就业区域调查发现,其选择具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艺术类毕业生求职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已成熟的经济发展带以及内地省会城市或者区域性中心城市,选择到边远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者偏少。因为在大中型城市艺术类就业岗位比较多,收入相对较高,甚至于即使跳槽也有很多其他机会。

3.就业价值取向选择上追求“大、稳、快”

我校艺术类学生分为师范与非师范两大类,这两类学生在择业方面也存在差异。84%非师范类学生毕业后选择进入各类公司、工作室、集团等。他们认为,进入大公司意味着各方面的快速提升。这也与艺术类学生培养过程有关,通常艺术生家庭在培养过程中有很多经济投入,带着收入与回报成正比的期望,大部分学生选择到发达城市、大型公司谋取发展。在理想就业单位性质偏好中,“稳定”为师范类毕业生的首选。有63%选择教师、20%选择公务员。稳定的工作,既是家庭长期以来对学生的思想灌输,也是毕业生规避职业风险的主要选择。

三、辅导员对艺术类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引导

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艺术类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形成受到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自我实现观等观念长期影响,是人生态度和目标的具体表现,是今后生活发展的长期指导,因此,辅导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做好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教育:

辅导员应做好学生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择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辅导员在开展职业教育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国家与个人的关系,认清个人的前途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是国家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选择职业时应注重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连,自觉地把为社会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使学生明白,职业只是一种分工形式,前提是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3]

辅导员还应作好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作为特定的社会角色,有特定的社会规范,社会角色应与该角色的职业品德相匹配,要符合特定的社会期待、遵守特定的社会规范、具备特定的职业技能。如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有扎实学识之外还应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获取收入的前提是教书育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四有好老师。

2.实施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

大学生择业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动态教育,有明显的年级差异,不同的年级侧重于不同的教育问题。以我所在的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一年级学生入学后进行适应教育与个人探索教育;二年级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与职业探索教育;三年级将个人探索与职业探索相融合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与目标明确的职业化教育;毕业年级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层层递进又相互关联,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就业紧迫性,仍然存在参与性低,积极性弱的情况,辅导员还应提高教育黏性,激发学习主动性。

3.构建全社会价值认知环境

大学生就业不简单是一个个体的事情,而是会受到家庭、社会功利价值观影响。艺术类学生家庭在培养学生时会有较大的经济支出,部分学生在校时申请了助学贷款,毕业后需按时偿还贷款,受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思想影响,毕业生会期待有一个短期快速回报,因此选择工作时难免受到个人利益驱使。社会也对职业角色存有偏见,人们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基层工作、低收入人群。

因此,需要构建积极、正向的社会功利价值导向环境。以改造世界、服务全人类为终极发展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就业价值观,教育工作者与媒体应积极宣传正向价值能量,树立正向人物典型,塑造时代偶像。

虽然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但整体就业价值取向是正向、积极、健康、向上的。在这里我们不能单方面要求艺术类大学生的奉献与担当,还要看到我们能否为艺术类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国家支持,制定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切实可行的鼓励政策,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学校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着力提高艺术类人才横向纵向质量,提高综合素质,做好择业育人教育;高校辅导员更应该树立自身正确价值观,把简单的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完成就业工作指标,转变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家长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以传统观念来约束毕业生择业;作为毕业生自身,及早树立正确择业观,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身素养,只有全方位共同参与,就业工作方能得到有效推进。[4]

总之,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毕业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择业价值取向关系到整个毕业生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不断进步,调查研究他们的择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可以为艺术类大学生择业教育引导提供帮助,能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对加强个体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课题值得我们不断关注,不断依此调整工作方式并指导就业工作,最终达到培养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艺术类毕业生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