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教学改革为例

2020-07-12

大众文艺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设置创新能力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 400000)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并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新时代背景下,这一人才培养方向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和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导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有了较大调整,较为明确的是由静态向动态、由二维向多维、由纸媒向数字媒介的转化,以上调整已经明确的反映在专业方向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中,这就使得在教学实践中以系统性、差异性、实践性为原则,重新梳理和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成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过程中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所在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因应专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教学改革研讨和实践,形成如下思路与实现路径,以供商榷。

一、现状与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不明确

当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的需求的总体方向应该说是相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过程都是经过了大量的调研、研讨等,总体是科学的。但是,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同其他设计类专业一样,面临着专业研究方向的重大调整。这一调整趋势,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来说,突出地体现为动态化、多维度和交互设计,而当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这一变化的反应是滞后的。[1]

(二)课程设置缺乏体系化思维

课程设置中的体系化思维缺失,首先,体现在能力导向的分散之上。比如,在基础教学阶段,能力培养过程中强调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等,这些能力分散的对应不同的课程,课程之间难以形成合力。[2]其次,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单维思路上。比如,课程的开设以能力递进养成的单维思路进行课序设置,而忽视课程的多维协同关系,造成培养对象专业综合能力弱化。

(三)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未及时反应专业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的经典性特征,使得课程设置的调整需要经过实践的验证和产生需求之后方能达成。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以灵活机动的培养方案板块设置,通过选修课或特色培养板块等形式,预留部分课程,结合专业发展前瞻性研究,进行试验课程的实践,以达到动态化的课程更新和紧贴专业发展前沿动态的目的。

二、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及原则

(一)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和现状,课程设置的体系化思维,首先,应该确定一个主要的能力培养导向,而这一能力便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可解构为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技能和创新实践等阶段性能力。其次,课程设置的多维协同,应该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将课程内容解构为大的课程平台和小的课程系列,既考虑能力的培养的渐进性,又通过课程之间的协同综合效应,达成提升培养对象专业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强调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之间关系的前后相继和相互协调的系统性,在课程体系内部形成合力,增强各个课程的共振效应。同时,强调创新能力的分解和与特定课程之间的对应,结合教学手段的革新和专业需求,开展系统性的创新能力培养教育。

2.差异性原则:结合现行视觉传达课程的特点,进行归类,结合创新能力培养的阶段性任务要求,重新梳理各课程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差异化特征,进行分类和综合,搭建面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培养的基础教学平台和面向创新应用的实践教学平台。

3.实践性原则:该原则强调创新技能、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践,通过教学过程中创新实践的开展,磨砺和提升教育对象的创新能力。当下的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应用型导向不强,轻视了创新实践能力的建构。[3]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构实践

(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课题组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收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设计院校的经验,走访用人单位和校企合作单位,从“需求端”和“供给侧”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对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调整:

1.明确创新能力培养导向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同所有艺术设计学科一样,其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突出地体现在创新思维的养成、创新方法的掌握、创新设计实践与应用之上。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掌握创新能力,并不断的应用于实践,始终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中,调整传统的《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基础绘画能力课程为面向创新思维构建的《形态解构分析》《色彩归纳与表现》、强化了《图形创意》《广告创意与策划》等课程的学分比重。

2.着眼专业发展前沿发展动向

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课程内容调整。面向视觉传达设计的表达形式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化,调整新开了《音视频编辑》课程,强化了《动画广告》《广告摄影与摄像》《多媒体影视广告》等课程的学分比重;面向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介转化,合并弱化了《DM型录设计》《POP广告设计》《印刷设计》等课程的学分比重,增开或强化了《网页界面设计》《数字艺术与现代设计实训》课程;面向互动设计发展趋势增设了《设计心理学》,强化了《界面与交互设计》的学分比重。

3.强化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导向

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最后一环,在新培养方案中,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分比重,由原来的32学分增为39学分,并将专业赛事、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成绩与人文素质培养学分直接挂钩,突出强调学分设置的引导作用。

(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思考,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基础课程平台

我们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分解为:创新技能、创新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四个环节。基于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与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将创新能力培养交由基础课程平台完成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协同完成,并在两大课程平台基础之上建构完整的课程体系:

1.基础课程平台

基础课程平台的任务为通过不同课程系列的教学,达成形态分析、形态提取、艺术表现、设计构想、审美能力、意象传递、创意表达等专业基础创新能力的养成任务。该课程平台内部主要包含创新能力培养不同侧面的四个系列课程:

首先,着眼于视觉形式提取与表现能力养成的课程,主要包含《形态解构分析》《色彩归纳与表现》《美术写生》等。这一系列课程强调在造型能力基础上的形态提取、形态表现和基础创意训练,强调艺术再现能力向形态分析与表现能力的转化,并积极引导个性化、差异化地对美感的捕捉和表现能力。

其次,着眼于理性分析能力建构的系列课程,主要为三大构成及中国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装饰图案》等。这一系列课程是培养对象建构理性的创意表达能力的基础,着力于形态捕捉能力、抽象提取能力、造型元素综合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理性的色彩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能力的养成。

第三,面向创新方法习得的专业基础系列课程,主要包含《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图形创意》《广告创意与策划》等。此系列课程着力于从不同方向入手,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实践和创新方法教学。重在差异化的视觉传达要素设计方法教学,筑牢扎实的基础涉及元素创新知识。

第四,面向拓宽专业视野增强审美能力的系列课程,包含《中外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大众传播学》《专业考察》《设计心理学》等。此系列课程既包含专业理论课程也包含专业实践课程,强调审美能力的建构和专业视野的拓宽。

2.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以本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为主体,结合实践、实训课程,强调在课程过程中的应用型能力养成,并在设计项目中完成对创新能力的实践检验,达到训练和提升的效果。该平台课程又课分为四个系列课程:

首先,平面设计系列课程。主要包括《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插画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等。

其次,新媒体设计系列课程。这一系类课程主要由《界面交互设计》《网页界面设计》《数字艺术与现代设计实训》等面向智能终端的设计课程。

第三,动态广告系列课程。因应设计传达媒介的转化,主要设置《广告摄影与摄像》《动画广告》《音视频编辑》《多媒体影视广告》等课程。

第四,专业实习实践系列课程:涵盖《视觉传达综合项目实训》《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实训》和《毕业实习》等课程。

这一平台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专业课称的学习,掌握各专业方向设计的特点、方法、流程和发展方向,并结合实训项目开展设计实践,达到创新实践的目的。

3.特色培养平台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过程中,结合课题组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滞后于行业发展前沿的现状思考,在课程设置中,专门拿出6个学分设置了特色培养平台。平台内的课程设置可结合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进行设置,例如,2020日本东京奥运会推出的一系列动态图标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智能终端的普及为其推出创造了应用场景,这一行业动态被课题组捕捉后,迅速研讨并决定备选的《动态图形设计》课程,这一调整体现了此板块的灵活性和时前瞻性性。这一平台还结合我校的办学特点设置了出国游学交流、本硕直通等板块,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专业前沿动态。

四、总结与展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这一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正在行业变革和市场对人才能力需求变化的推动下,在学科研究方向上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人才培养方向更突出地表现为创新能力培养需求。在这一需求背景下,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建设就显地尤为迫切,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设置创新能力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