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贪民财的潞安知府

2020-07-11陈慧岩

支部建设 2020年18期
关键词:知府做官乾隆

□ 陈慧岩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喻指即使不是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但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位潞安(今长治)知府到任之日即召集属下大小官员起誓说:如果我辜负了皇上的厚意,贪污民众哪怕一个铜钱,就把我的脑袋砍掉,如果大家违背了誓约也是这样。这位发誓不妄取民一钱的潞安知府,就是被誉为“白面龙图”的孙镐。

孙镐(1733-1789 年),字丰谋,一字芑溪,号讷夫,昭文(今江苏常熟)人,从小喜欢阅读北宋司马光撰写的《涑水通鉴》,慨然有用世之志。在到潞安任知府前,曾先后在河南睢阳、直隶保安州、奉天等地做官。他以民为本,每到一地首先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关心体贴人民疾苦。他上任河南睢州牧时,值发生水灾。待水灾稍有好转,中丞便置之不问了,孙镐力争道:“各地都遭遇了水灾,只是灾害程度略有不同,我已经开常平仓为睢州百姓放粮赈灾了,甘愿接受弹劾。”中丞愕然曰:“你怎么就这么迫不及待。”对曰:“是老百姓等不得啊!宁肯我自己丢掉官职,也不能让百姓失去性命。”为了救活百姓,不惜丢掉自己的官职,一腔拳拳为民之心由此可见。在奉天做官时,有次他奉令到郡县对官吏进行考核,到某地时受到盛情款待,有名官员屏退左右向他行贿,他一脸正气地说:“你害怕了吧,我老孙不是用金子可以收买的。”从那以后,每到一地,所有官员都对他肃然起敬,不敢再向他行贿。

作为官员他不仅爱惜民生、清正廉洁,他还富有智慧。就在睢州做官时,有一家七口人被杀害,他到现场查验完毕后,把全村人召集起来说:凶手同被害人肯定进行了搏斗。有个叫刘耕孟的,是这家的族孙,他走上前来哭着说:如果那样的话,请先查视我吧。孙镐发现他全身上下都是新装,心中已明白七八分,但是什么也没有说。孙镐挨个将全体村民查看后,命大家散去,扬言说将按户搜查,背地里却派手下把守村口,告诉他们如果夜晚有出村者就把他抓来。到了半夜,看守村口的人果然抓住了刘耕孟,随后到他家搜查时发现了带血的衣服。那时,孙镐不过20 来岁,因为侦破这个案子一举成名,被百姓誉为“白面龙图”,意即与历史上的著名清官包拯一样断案如神。在河北保安做官时,那里治安状况差,境内盗贼很多,他便把十户编为一甲,让每甲之内的人互相监护不准包庇匪类,如果谁敢隐匿不报,将受到坐监三年的惩罚,一时保安州境内帖然。

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孙镐调守潞安,任潞安知府。在潞安为官期间,他一以贯之地清正爱民、轻徭薄役、重视教育,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潞安作为山西重要城镇之一,商铺众多,但由于赋税过重影响了经济繁荣和百姓生活,孙镐通过审查官府文书,除去必要的裁去百余条赋税,使得当地百货通行、商民两便。同时,他还捐俸修建文庙、书院,对优秀仕子进行资助。他告诫他们说:读书不要专学作八股文章,八股文章是作文的小道,作为士子也不能一味读书。

听了他的话,所有士子都感到很振奋,有人赞颂他又清廉又能干。他听了之后纠正说:“廉士,节也;干吏,才也,二者均非政体所尚。廉而不仁必隘,隘则民情壅;干而不贞必刻,刻则民生蹙。吾所知者清与勤耳,上无所求于民,而民自食其力,惠斯大矣;民无所待于上,而民不违其时,政斯举矣。”他的这番言论一时广为传扬,被认为是至理名言。

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因潞安属下的黎城县令恃宠骄纵,欺凌民众,导致百姓聚集起来进行抗争,孙镐在关键时刻先是免去黎城县令的官职以安息民愤,而后将事情经过上报,由此得罪上司,被降为四川成都府通判。此时距他到潞安任职不过年余,虽然降职不免令人感到遗憾,但在被降职的同时,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却得到了极大提升。

此后的岁月中,孙镐又几地为官,但每到一处他都能以民生为重。宁远发生地震,上司派他去赈灾,他到了那里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差别的赈济,怜贫恤弱,使百姓从内心深处感到希望,宁远很快就恢复了往日旧观。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春,朝廷进讨巴勒布,孙镐被调作省总理军需局事,次年正月因病逝于任上。孙镐死后,士兵们痛哭失声,争相用佩刀砍大树削板为其做棺,手抬肩扛将其送到成都。家属给士兵们银两,士兵不仅不要,反而对不能将孙镐送回老家而感到遗憾!后来,上官将孙镐的事迹上报朝廷,朝廷感念他的功劳,将其官复潞安知府。

孙镐性情豁达,与人交往披肝露胆,政务之暇好学不倦。《江苏艺文志·苏州卷》载:“孙镐政务之暇手不释卷,乾隆中主修《潞安府志》,以去官未就,今佚。”“诗不多作,作必有关风教,有《润碧轩稿》四卷,今佚。”其子孙原湘在自己的诗集《天真阁集自序》中也说:“先大夫训曰:‘今后作诗须自抒性情,一以忠孝为本’。”综观孙镐的一生,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虽然囿于时代局限,其所有作为难以跳出忠君思想的支配,但其恤民生、断难狱、兴教育、选人才,尤其是对“廉干”与“清勤”的论述,在今天依然不失警示与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知府做官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盛世之巅的一声叹息——《红楼梦》与乾隆前期政治谈片
做人做事做官“十不如”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济公传
东山再起
远处识人
远处识人
远处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