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0-07-10周玉洁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1期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可持续性

摘 要:为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带来的挑战,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我国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试点地区既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受益面较小、筹资渠道较窄、护理人员数量较少等。因此,可以从扩大受益覆盖面、探索多元化筹资机制、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筹资渠道;可持续性;

一、问题

(一)覆盖范围较小,受益面较窄

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15个城市实施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参保人口约为4800万,已经和正在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人口约为6万,即只有0.13%的参保人享受到该待遇。人社部指导意见规定要对长期重度失能群体给予重点关注。很多试点地区都以“丧失生活自理能力6个月以上”作为衡量“长期”的标准,并且对重度失能的判定标准也存在差异。整体来看,很多有长期护理需求的人员因为评估标准过高而无法获得该项服务。[1]

(二)筹资渠道较窄,资金缺乏可持续性

目前,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和个人账户结构的方法构成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的资金来源。[2]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参保人群会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也会有所提升,这就意味着资金支出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目前,该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参保人员个人、单位缴费和财政补助,筹资主体较少且具有单一性。此外,当前试点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险过度依赖于基本医疗保险,很多资金都是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划转的,导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资金缺乏独立性和可持续性。[3]

(三)护理人员数量较少,专业性有待提升

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人们经济条件改善、长期护理保险定点管理等现实情况,人们对护理水平和护理服务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尽管长期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受工作辛苦、待遇水平有限等多种因素的影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护理人员的数量并不充足。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提供一些基本的护理帮助外,还涉及到疾病预防、精神指导、科学配餐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现实中很多护理人员并没有接受过满足一定期限的专门性学习和培训,专业水平有待提升。

(四)缺乏统一的失能等级认定标准

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应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要具体可行的认定标准,一般来说,评估长期护理需求的依据有基本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的身体功能等,但是这些指标量化的程度较低,且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不同试点地区存在差异。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失能等级鉴定机制,才能更好地降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道德风险。

二、对策建议

(一)扩大受益覆盖面,保障社会公平

虽然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处于试点阶段,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保障途径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对于失能和半失能的社会成员来说,身体、精神上的障碍已经是他们的负担,他们需要家庭、社会、公益组织等给予更多的关怀。所以,要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受益覆盖范围,使更多有需要的社会成员融入到这一体系当中,感受社会的公平与温度。从长期发展来看,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做到起点公平。但是,不同的群体应依据不同的费率标准缴费,对于有生活困难的群体政府应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保证结果公平。

(二)探索多元化筹资机制,降低对医保资金的依赖性

资金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当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地区面临着筹资渠道较窄的问题,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拓宽筹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筹资。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发展的现状来看,可以探索不同阶段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前期试点阶段,可以继续沿用划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做法来筹集资金。后期推广阶段,要设立完全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基金账户,并明确个人和单位的财政责任,按照定额或比率的方式缴费。同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刺激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捐赠,形成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三)增加护理人员数量,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性

大量失能和半失能人员的生活照护、疾病预防、安全用药等工作都需要由护理人员来完成,护理人员数量的多少、专业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的质量和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相关机构应加大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及爱老、敬老良好社会风尚的宣传力度,呼吁大家加入到护理服务的队伍中去。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提供免费的长期护理培训与指导,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护理人员的储备。

(四)建立统一的失能等级认定标准,规范管理体系

一是国家要提高立法层次,颁布正式的法律文件以指导各试点地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制定统一的失能等级认定标准,使各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构建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筹资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实行有效的监管。三是要发挥社会和人民的力量,积极动员广大社会成员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进行监督并提供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张盈华.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评价与趋势分析[J].人口学刊,2020(2):80-89.

[2]邓晶,邓文燕.长期护理保险第一批试点城市保险筹资方案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8):13-17.

[3]海龙,尹海燕.中国长期照护保险筹资机制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0(1):103-109.

作者简介:

周玉洁,女,1995年6月,河北省唐山市,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项目来源: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项目编号:hbu2020ss008.

猜你喜欢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范围可持续性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基于机器学习的基站覆盖范围仿真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探索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开展城镇老年长期护理保险问题研究
对江西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思考
浅谈提高小功率短波电台覆盖范围的措施
关于短波广播覆盖范围的几点探讨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