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建筑结构裂缝问题的探讨①

2020-07-10朱哲宇

理论与创新 2020年5期
关键词:裂缝问题结构设计建筑工程

朱哲宇

【摘  要】我国科技水平在快速的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质量要求也随之而上升。文章主要是对建筑结构设计裂缝等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同时提出了解决方案,望能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裂缝问题;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引言

在施工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结构裂缝的问题。会影响到裂缝问题的因素比较多,这给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带来的一定的难度,为此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从多方面来分析出造成裂缝的原因,才能有效地避免到裂缝的产生。

1.简要介绍裂缝的特征

建筑工程的裂缝大部分都是竖向产生的,并且裂缝的长度和墙体的高度差不多,墙体中间的裂缝也比较宽,并且两端延伸的裂缝逐渐变细直至不见。数量比较多的裂缝,宽度通常是零点三毫米之内,但是也有一些裂缝在零点三毫米之外。裂缝大多数都在墙体的中间,在墙体的两端比较少。拆模之后比较容易出现墙体裂缝,也就是其与温度的快速减少有一定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裂缝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并且数量也会越来越多,但是裂缝的宽度基本不变,这种现象的发生和硷是否暴露在大气以及暴露时间的长久有一定的关系。对墙体进行回填的时候,原来的裂缝中有漏水的情况发生,但是漏水量并不是特别严重。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出现裂缝的原因

2.1因塑性变形导致的裂缝

这一类型的裂缝通常会在混凝土硬化之前产生,因为混凝土在硬化之前处于塑性状态,处于上方的混凝土均匀沉降受到限制,从而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结构当中,钢筋的直径以及骨料的直径过大或者是混凝土的表面积增大,都会降低混凝土水平方向的收缩水平,垂直方向收缩能力不变,进而造成建筑结构出现不规则的裂缝,这类型的裂缝通常表现为平行,裂缝间的距离为0.3~1.0mm左右,且裂缝本身也有一定深度。因为温度应力的原因造成了结构设计的裂缝对于建筑结构的裂缝来说,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温度,通常都是因为混凝土在进行浇筑之后不能及时将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导致内外部的温差比较大,内部温度远远超过了外部的温度,导致混凝土的外表面出现了拉应力,内表面相应的出现了压应力,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对于完成浇筑工作不久的混凝土来说,因为育龄期比较短,导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够,当表面拉应力比混凝土本身的承受力大的时候就会导致温度裂缝的产生。

2.2工程施工粗糙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为了赶工期,而忽视施工质量的情况,进而降低了砌体的施工质量,在施工期间,工程监管力度不够,工程设计人员没有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致使实际的建筑施工与设计不符,其次在匆忙赶工期的同时也会造成材料的选择过于盲目性,如果一些建筑材料选择不得当,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建筑施工的质量。所以,建筑施工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执行,比如,为了防止墙体承受巨大压力而出现裂缝,可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1.2PMa时才可在其表面施加压力,确保每一步建筑施工都达到施工要求,为后期的建筑施工奠定扎实基础。

2.3因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

温度应力是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通常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其内部热量无法及时的散播出去,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内部温度远大于外界温度,混凝土的外表面产生拉应力,同时内部受到压应力,最终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以后,由于混凝土的育龄期较短,其抗拉强度还比较低,在其受到的拉应力大于其本身所能承受的的拉应力时,建筑结构就会出现温度裂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迅猛发展当中,如今的现浇板已经逐渐代替了以前的预制多孔板,使用现浇板的原因主要是楼面的承载负荷能力比较优秀以及整体性也不错,这使得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对预制多孔板进行取代的过程当中,大楼的刚度会变大,这样就可能造成原来的墙体和现浇板的刚度没有完全符合,这样就容易因为墙体的刚度不够从而使墙体出现截面形的突变或者裂缝。

2.4应力裂缝

导致这类裂缝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结构发生突变而造成的。其中比较常见的裂缝形式有炭化收缩、塑性收缩、干燥收缩以及自身收缩四种。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便进入了硬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混凝土的内部水分逐渐挥发,其体积也随之减小,进而出现收缩,在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会受到支座的影响而无法自由收缩,在约束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混凝土板开裂,开裂的地方通常为受力较为集中的地方。

3.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有效措施

3.1慎重选择原材料

尽管建筑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起来比较困难,但也是最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且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分析,有很多建筑问题都.是由于在設计阶段没有对建筑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有很多企业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选择的都是一些价格比较低廉的原材料,因此出现质量问题是意料之中的,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要明确使用原材料的型号、规格,且在选择原材料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合作的厂家也要有较高的信誉度,在对原材料进行审核时要严格按照程序流程,以最大限度的控制原材料质量。

3.2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因为人是控制整个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的时候,指明建筑施工的顺序、步骤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必要时可以插人相关图片进行解释,以确保建筑施工方案顺利有效进行,由此可见设计方案是由设计人员制定的,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决定了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想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他们的责任意识,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进行考核并组织相应培训,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施工水平,对于一些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责任意识淡薄的施工人员要及时的替换,保证整个施工队伍长期处于高意识、高标准的水平。

3.3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结构

由于不同建筑材料的变形差异很大,尤其是在温差较大的情况下,通常会对建筑I程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于尺寸相对较大的建筑工程结构而言,由于温度或变形导致的应力变化也相对较大,如此一来,极易导致楼板与墙体间横向裂痕的产生。经研究发现,应力的大小与建筑材料结构的尺寸间不是线性关系,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应力控制的问题,尽可能将建筑结构的尺寸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还需要合理选择布局方案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实际受力明确、均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定选用钢筋的数量与规格,尽可能避免由于建筑结构本身出现裂缝。

3.4控制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建筑设计阶段要明确指出混凝土浇筑的方案、步骤以及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裂缝的产生,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最为困难的步骤就是建筑施工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施工人员技术达标,因此在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培训,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合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的同时应当全面的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才能有效的避免到裂缝的产生,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应当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从而确保到建筑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蒋晓瑜, 严佳娜. 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探讨[J]. 数码设计:下, 2019(8).

[2]宓小萌. 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19(21):9-10.

[3]吕长江. 探讨土建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与防治[J]. 建筑与装饰, 2019(2):141-141.

[4]张恒勋.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裂缝控制探讨[J]. 商品与质量, 2018(29).

猜你喜欢

裂缝问题结构设计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可靠度的沥青罩面结构设计研究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指南
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