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伪狂犬病毒TK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2020-07-10何锡忠朱永军彭丽英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毒株引物

林 鸷,何锡忠,潘 洁,朱永军,彭丽英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上海201106)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动物发热、奇痒及繁殖障碍,成年猪隐性感染从而造成长期带毒排毒等[1]。PRV基因组为GC含量高达70%以上的线状双链DNA,编码100多种蛋白。TK基因是猪伪狂犬病毒复制增殖的非必需基因,同时也是主要的毒力基因,对PRV毒力的影响最大,其编码的胸苷激酶参与病毒的复制和潜伏感染,对病毒在神经组织中的增殖具有重要作用[2-4]。

2011年以来,我国暴发了一种由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猪伪狂犬病,主要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和初生乳猪死亡。接种传统的伪狂犬病疫苗已不能抵御伪狂犬病毒变异毒株的侵袭[5-6]。不同学者在不同的地区都分离到了流行的变异毒株[7-10]。本实验室也从发病猪脑中分离到了一株猪伪狂犬病毒,并命名为SX株,本试验拟利用PCR对该毒株的TK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国内外经典毒株、疫苗毒株以及近些年的变异毒株进行序列比对,以期了解猪伪狂犬流行变异毒株TK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毒、细胞

猪伪狂犬病毒SX株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分离所得。ST细胞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保存。

1.2 主要试验试剂

病毒DNA/RNA提取试剂盒为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产品;Ex Taq DNA 聚合酶、DL5000 DNA Marker等均为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3 引物设计

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序列设计针对TK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F:GCACCCCGAGGTTGACTTCA;下游引物R:AGGGTCACACCCCCATCTCC。扩增片段大小预计为1 125bp。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1.4 PRV DNA提取与PCR扩增

收集病变达到80%以上的ST细胞,反复冻融3次,12 000r/min离心后,取200 μL上清,利用试剂盒提取病毒DNA。利用1.3节的引物扩增PRV的TK基因。PCR反应体系:病毒DNA模板 2 μL,PCR mix 25 μL,上游引物F 2.5 μL,下游引物R 2.5 μL,ddH2O 18 μL,总体积50 μL。反应程序:95 ℃ 变性5 min; 95 ℃ 60 s,58 ℃ 30 s,72 ℃ 60 s,35 个循环; 72 ℃延伸10 min。取5 μL 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余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1.5 序列分析

采用DNAStar软件将测序得到的SX株TK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上9株国内外PRV分离株的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和进化树分析。9株国内外分离株分别为来自中国的变异毒株HeN1株、JS2012株、TJ株、GD株、经典毒株Ea株,匈牙利的Kaplan株和疫苗毒株Bartha株,美国的Becker株以及希腊的Kolchis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PRV TK基因的扩增

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之后,产物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有一条特异性的条带,约1 100bp(图1),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

2.2 PRV TK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

PCR产物测序显示,目的片段包括了TK基因的编码区序列,长度为963bp,共编码320个氨基酸。将得到的序列结果与GenBank中已知的其他毒株TK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图2),SX株的TK基因序列与近些年国内分离得到的流行毒株TK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与经典毒株Ea株的同源性为99.6%,存在4个碱基的变异,分别为:第13位由A突变为C,第643位和第644位由A和C突变为G和T,第851位由C突变为T(图3);与疫苗毒株Bartha株的同源性为99.7%,存在以下变异:第643位和第644位碱基由A和C分别突变为G和T,第851位碱基由C突变为T(图3);与国外的Becker、Kaplan、Kolchis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9.6%,99.7%和99.4%。与Becker毒株的同源性和Ea株相同;与Kaplan毒株相比存在3个碱基的变异:第57位T突变为G,第643和第644位由A和C突变为G和T;与Kolchis毒株相比存在5个碱基的突变:第163位G突变为A,第513位A突变为G,第643位和第644位由A和C突变为G和T,第810位A突变为G(图3)。

2.3 PRV TK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结果显示(图4):SX株TK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近几年分离得到的流行毒株的TK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国内经典毒株Ea株TK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4%,存在2个氨基酸的突变(图5):第215位的苏氨酸(T)突变为缬氨酸(V),第284位的丙氨酸(A)突变为缬氨酸(V);与国外毒株TK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1%—99.7%;与Bartha株、Becker株相比存在2个氨基酸的突变:第215位的苏氨酸(T)突变为缬氨酸(V),第284位的丙氨酸(A)突变为缬氨酸(V);与Kaplan株相比只存在1个氨基酸的突变,即第215位的苏氨酸(T)突变为缬氨酸(V);与Kolchis株相比存在3个氨基酸的突变(图5):第55位的丙氨酸(A)突变为苏氨酸(T),第215位的苏氨酸(T)突变为缬氨酸(V),第293位苏氨酸(T)突变为丙氨酸(A)。

利用DNAstar软件绘制进化树,从图6可看出,SX株与近些年国内分离得到的流行变异毒株在一个分支上,与国内经典毒株Ea株、疫苗株Bartha株以及国外其他毒株呈现各自独立的遗传进化分支。

3 讨论与结论

已有研究表明,TK基因属于PRV的早期基因,也是主要的毒力基因,TK基因虽然是PRV复制的非必需基因,但是对病毒在神经组织中的增殖具有重要作用。缺失了TK基因的病毒很难在神经元中增殖,同时也降低了病毒的嗜神经毒性和毒力[2-4]。因此,对TK基因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PRV的毒力强弱,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分析PRV 致病的分子机理。

本试验参考GenBank中已知的PRVTK基因及相近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了TK基因的全长,测序显示TK基因的编码区为963个碱基,编码320个氨基酸。与国内外不同毒株比对显示,SX株TK基因序列与近些年分离到的变异毒株(HeN1、JS2012、TJ、GD)核苷酸和氨基酸均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与国内经典毒株Ea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9.4%;与国外的毒株(Bartha、Becker、Kaplan、Kolchis)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4%—99.7%和99.1%—99.7%。对比近些年国内流行的变异毒株TK基因与国内经典毒株及国外毒株TK基因氨基酸序列发现,存在的突变位点虽然不多,但是大部分都出现了第215位由苏氨酸(T)突变为缬氨酸(V)和第284位由丙氨酸(A)突变为缬氨酸(V),这两个位点值得注意,可能这两个位点的突变是目前国内流行的变异毒株TK基因重要的分子特征之一。此外,TK基因有2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域,即ATP结合结构域和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分别位于10—18位和108—110位[12],这些核心区域都没有发生突变。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核苷酸序列还是氨基酸序列,不同毒株之间存在一定的变异,但是同源性还是很高的,说明PRVTK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本试验对PRV SX株的TK基因分子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可以为PR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TK基因的功能研究及病毒基因组改造等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毒株引物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甜菜全基因组SSR引物的筛选与评价
玉米品种德美亚多重SSR-PCR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花菜类杂交种纯度鉴定SSR 核心引物筛选
河南省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监测分析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有关PCR扩增过程中的疑虑与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