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肠道大江湖
——解密肠道微生态

2020-07-10段和平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专家

自我保健 2020年5期
关键词:益生元益生菌肠道

文·段和平(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专家)

长期以来,在传统医学教科书中,对肠道功能的描述就是食物及水分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肠道并未引起医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对肠道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远非我们过去理解的一个简单的解剖器官,而是一个真正藏龙卧虎的大江湖!

肠道内的“联合国”

人体不是一个纯净无暇的生物体,在人体体表和体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微生物。研究估计这些微生物的数量高达39万亿,远远超过了人体内细胞的数量。

有百分之八十的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的肠道,其种类超过1000种,重量可达2千克。如果将肠道内所有的微生物收集起来,几乎可以装满一大桶可乐瓶子。

肠道内的微生物与我们相生相伴,同呼吸、共命运。它们视我们的肠道为幸福家园,汲取营养,繁衍不息。不仅如此,这些微生物还帮助我们抵御外来侵略者,分解来自外部和身体内部产生的毒素。同时,它们也会制造一些人体的营养物质,在调节代谢、免疫和人类行为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通过“肠脑轴”“肠肺轴”“肠肝轴”“肠肾轴”等通道交换物质、发生作用。

这些肠道内的微生物与我们的肠道组织、细胞共同构成了一个“联合王国”,我们将之称为“肠道微生态”。

有趣的是,我们肠道内的这些微生物不但世世代代相传了几百万年,而且这些肠道内的微生物在数量和种类上也伴随着人类的演化过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们不是通过遗传途径完成接宗传代的,而是像轮回一样代代相传。

在母亲子宫里的胎儿,其肠道内是没有微生物的,这些胎儿的肠道内十分干净。当分娩时,胎儿从经过产道开始,就开始大口吸吮着母亲预先准备好的第一份大礼——益生菌。这些益生菌成为了新生儿肠道内微生物的第一批成员。母亲的乳汁、乳头表面的微生物,以及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通过口腔接触到的微生物陆陆续续成为了孩子肠道内的微生物兵团。

在1~3岁幼儿阶段,由于体内免疫系统正在发育,肠道内的微生物不会被免疫细胞杀灭,肠道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充足的营养和较少的氧气供应,成为了微生物生长的天堂。它们平均每20分钟分裂一代,远远超过了孩子体细胞的分裂速度,这一阶段是人一生中肠道微生态发育的黄金阶段。剖腹产、非母乳喂养、过度清洁,以及早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都会影响到孩子肠道微生态的建设。

儿童时期形成的肠道微生物种群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生活在不同地区、不同食物结构中的孩子,肠道内微生物的种群和不同种群数量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后来的饮食习惯、身体代谢特点、性格行为方式和身体的健康状态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关注肠道微生态健康,要从婴幼儿抓起。

肠道微生态是健康的摇篮

肠道微生态的健康状态对于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至关重大。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疾病都源于肠道。”

首先,婴幼儿阶段的肠道微生态是身体免疫细胞的培训基地。人体初期生成的免疫细胞要在肠道内接受培训,识别不同的肠道微生物和它们的分解代谢产物,形成免疫识别和免疫记忆。这些免疫细胞一部分会逗留在肠道内,参与完善肠道的防御体系;更多的免疫细胞会进入到身体的淋巴、血液系统执行免疫任务。

婴幼儿阶段如果因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肠道微生态发育不健康,是造成过敏性疾病、变态防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这里着重要说的是儿童期的Ⅰ型糖尿病,这是一类主要由身体免疫功能异常造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患者需要终身使用外源性胰岛素,而且会大大缩短生存时间。研究证明:儿童期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肠道微生态功能的不健全有关。目前,我国该病的患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肠道微生物的数量与我们的食欲也密切相关。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张成岗博士研究发现:我们产生饥饿感的主要原因是肠道内的微生物“饿了”。同样,当我们肠道内微生物数量急剧减少时,比如患有某些重大疾病、老年人的食欲不良等,都与肠道微生物的数量减少有关。

除去微生物的数量以外,肠道内微生物的种类与健康关系更为密切。有研究发现,肠道内微生物种类数量低的人,更容易罹患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脂及慢性炎症等疾病。

肠道微生态的功能状态还与不同种群细菌间的“和谐”密切相关。肠道内细菌的“不和谐”,可以破环肠粘膜的完整性,导致一种被称为“肠漏”(肠道渗透性增加)的疾病。而肠粘膜是我们身体的一道重要屏障。它如同皮肤一样,是一道将我们的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隔离开来的屏障。

事实上,我们的肠道每天都应对着大量的外来物质,其中包括食物颗粒、细菌和细菌产物,以及环境毒素等物质。面积接近200平方米的肠道粘膜,是我们肠道抵御这些外来不速之客的重要屏障。

一些医学科学家认为,“肠漏”是万病之源!目前认为,继发性过敏、哮喘、部分消化性疾病、关节炎、甲状腺疾病、慢性炎症等疾病均与“肠漏”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维持肠道内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及其之间的和谐相处,对于维护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种子、养分和土壤

肠道微生态虽然“微”,但同样是一个生态环境。要想维护好这个微生态环境,一定要站在“环境学”的高度上思考治理方案。

肠道内的细菌,我们视同为微生态环境中的“种子”,如同自然生态环境一样,“种子”的多样性是维系生态环境的基础。

“益生元”特指那些只有肠道细菌可以利用的营养物质,比如一些人体无法吸收的寡糖和多糖类物质,我们可以将其视为这些细菌的“养分”。我们摄入的“益生元”的数量,决定了肠道细菌的分裂次数和这些细菌的健康状态。对于肠道内细菌种群丰富,而数量不足的部分人而言,补充“益生元”的重要性甚于补充“益生菌”。

除去益生菌、益生元以外,我们同样要关注肠道细菌生存的环境,我们称其为肠道微生物的“土壤”。影响肠道菌群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食物结构、肠道内激素(肠泌素)、酶等元素,这些元素的优劣,对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同样十分巨大。

要想保持肠道微生态功能的稳定,首先要充分保证身体肠道细菌的多样性,这一点在婴幼儿时期最为关键。除此之外,经常性的补充“益生元”同样十分重要,特别是在罹患疾病或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减少肠道内代谢物质的积存,提高肠道内激素和酶的活性是维护肠道微生态功能稳定的另一项重要因素。

关注健康,需要关注肠道微生态;关注肠道微生态,要站在生态高度上,从“种子”“养分”和“土壤”等诸多因素入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肠道微生态!

本刊“特别报道”专栏:本期刊登的《小肠道大江湖——解密肠道微生态》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特别报道专栏是本刊设立的大健康信息发布平台。

猜你喜欢

益生元益生菌肠道
复合益生菌在高蛋白日粮水产养殖动物中的应用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植物性饮食或能让肠道更健康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益生菌与水产动物肠道健康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益生菌?
益生元在发酵乳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益生元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益生元对发酵乳中鼠李糖乳杆菌活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