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中的关键信息技术研究

2020-07-09滕飞

现代信息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息化

摘  要:随着全球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数字化布局速度日益加快,生态补偿作为国家生态战略落地的重要战略措施,需要面临措施实现困难的复杂局面以及技术环境升级的客观需求。以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为研究背景,讨论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中的基本思路,并以此进一步拓展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中的关键信息技术的研究,提出四类关键性信息技术,形成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技术基础,为生态补偿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思路与技术基础。

关键词: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关键信息技术;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2-0177-04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global digital era,the speed of digital distribution in China is accelerating day by day. 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strategy,ecological compensation needs to face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difficult measures and the objective needs of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upgrading.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digital platform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ide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digital platform,further expands the research on the ke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digital platform,puts forward four types of key information technology,forms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digital platform,and provides id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digital platform And technical basis.

Keywords:ecological compensation digital platform;key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zation

0  引  言

“十三五”期間,互联网与工业4.0主导的科技革命扑面而来,数字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从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当代中国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就此对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着重强调: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战略部署。数字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有赖于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政策的转型发展,以信息化提升传统政策效果。因此,各行各业都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于广大欠发达生态功能区而言,如何利用国家转移支付,合理把握生态补偿的契机,是数字化时代里讨论其转型升级问题的关键,也是在清晰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思路的前提下,有效识别、整合关键信息技术,形成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的治理体系,有效降低生态补偿的成本,提升生态补偿的精准性,并借此评估地方政府生态补偿工作的实绩,实现提升区域与国家生态系统服务的治理效果的途径。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致力于对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业务进行标准化治理,其业务领域逻辑包括各种经济关系,诸如补偿对象、地方政府、企业之间核心的业务流程等。核心资源包括财务和人力资源上的资源,实现补偿中人与人、物与物和人与物的全连接,并把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中的补偿对象、地方政府、企业连在一起,提供统一业务服务,即可以快速进行定制化业务开发,并具备强大的扩展能力。基于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并配套相应的关键信息技术,一方面利于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绩效提升与补偿精准化,另一方面,切实解决了生态补偿“钱往哪去”“是否给对人”的现实问题。

1  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生态补偿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思路的研究,来自于针对内蒙古、青海等地的实地调研与走访。一方面,生态补偿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将生态补偿对象的信息整合在同一维度下;二是如何精准服务每一补偿个体;三是如何实现便捷化与科学化的问题。由于实施生态补偿的生态功能区在生态补偿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监测项目的实践是前提与基础,生态环境监测区域的项目实际需求,应在平台上满足以下三个部门的模块功能:一是构建生态环境动态数字化监测系统,形成生态环境数据的采集、清洗、模拟仿真及结果评价工作等基本功能;二是开发基于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的生态环境信息服务系统,用于支持开发B/S架构的GIS应用,从而实现在生态补偿区域内进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服务的战略布局;三是生态补偿结果的虚拟仿真,通过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现实情况,具体方式如图1所示。

截至目前,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两方面突出的主要问题:(1)生态补偿内部主体之间的资源和服务的数字化与外部资源和服务数字化后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以及数字与数据的统一问题。(2)生态系统服务的整合机制问题。

上述两方面问题贯穿整个系统架构的所有核心部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内部关键技术的识别与应用。资源和服务一致性的问题关键在于寻求合理的技术安排,实现内外部之间信息的衔接。而生态系统服务的整合机制,核心则在于寻求合理的技术安排,减少数字化成本,提升管理绩效,如此才能使得生态补偿与数字化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获取到所需的资源和服务信息,提升生态补偿的效率。

2  关键技术的调查设计

基于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与专家咨询法两种方法结合,形成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关键性技术的客观需求结论。具体做法分为以下两步。

2.1  问卷调查设计与需求分析

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体身份(政府工作人员、研究人员、受补偿对象、其他村民)、年龄、学历、所在省份、婚否、家庭月收入等信息。第二部分则包括对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的基本认识和生态补偿现存信息化问题的调查,共计21道题目。

调查人员主要由大连民族大学2位博士带领学生分赴内蒙古、贵州、新疆各地进行,由调查人员与受访者一对一进行调查访问,共发放问卷72份,收回问卷72份,有效率100%。

针对调查结果,研究主要发现,现有生态补偿数字化建设的受访补偿对象往往学历不高,主要以中专、高中学历为主,大多已婚配,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对于受偿对象来讲,一方面,需要补偿精确化,因此补偿需要精准的信息依据,也需要方便的查询方式;另一方面,他们的信息客户端也要尽可能地简单易学,方便实用。对于政府人员和专家学者而言,他们认为生态补偿数字化一则要瞄准精准与信息透明公开的问题,二则需要实现补偿主体与受偿主体的平台化,便于跟踪与评估。

2.2  专家咨询与信息技术反馈

针对上述需求,研究者在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邀请了7位信息管理领域资深教授组成专家团队,针对上述需求进行专家咨询,试图得出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的关键性信息技术。经过3轮德尔菲法的实际应用,共识别出平台型技术、连接性技术、体系性技术、仿真性技术4类关键性技术。笔者又根据主流的信息技术进行一一配对,得出表1的结论。

3  关键性信息技术

根据前期调研与问题分析,本文从4个方面总结出关键性技术。

3.1  平台型技术

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的平台型技术包括GIS、RS和GPS遥感软件平台,如图2所示。遥感图像形式的客观呈现,有助于实时监测某一地理事物的实时变化。GPS则是测量地理高度、事物定位的,实际上GPS的应用范围很广,生态补偿基于地理信息而得以应用。GIS则是地理专业软件,作用是辅助个人或组织决策。RS软件平台以航拍技术为基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地球资源环境、区域水文、气象以及地质地理等领域,是较为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在生态补偿的遥感技术应用中,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农、林、地质、海洋、气象、水文、生态治理等领域。在生态补偿与生态治理中,遥感技术已经步入迅速、及时、高效提供多种对地区生态观测的新阶段。对于遥感图像而言,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是遥感技术发展的重要参数,其应用领域随着空间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将在生态补偿中发挥重要作用。

GPS是基于定位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于定位、导航的系统。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可以实现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方位至少有4颗卫星可以履行功能,保证卫星在该观测点实现导航、定位等系统功能。在生态补偿中,GPS是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特征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一系统实际上包括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3个部分组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定位、测速和定时等位置信息服务。它极大地提高了生态补偿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生态补偿数字化的发展。

GIS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空间测绘的空间信息系统。它基于计算机硬、软件的系统安排,對地球表层空间地理数据进行信息采集、分析、管理、运算的技术系统。利用电子地图以及GPS终端的定位技术,整合为GPS+GIS的导航系统并具体应用于生态补偿之中,也可以利用GPS+GIS进行实时更新。

3.2  连接性技术

Web通过Http协议来提供页面文字内容和科学图片服务。对于生态补偿而言,Web服务共享技术实际上形成了不同资源主体对象之间的链接,形成其之间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也就是说,实际上Web服务共享技术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环境,这种环境下,不同补偿主体可以在同一平台下依托统一的制度安排进行平等的补偿谈判、补偿沟通,实现软环境的建设与安排,这对于生态补偿来讲,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平台技术,没有这一平台技术,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没有办法实现资源的交互与共享,也没有办法安排各主体进行合理的活动。因此,对于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而言,Web服务共享技术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性信息技术。

3.3  体系性技术

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对在地处不同区域,并且对各个管理单元中分散存储与管理的各种信息资源,依靠既定的系统方法和信息手段,将其联结成整体的结构有序、管理一体化、配置合理的有机系统的过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需求迅速增长的数字经济时代,在生态补偿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中需要重新审视与价值链上其他产业主体或关联主体之间的联系,依托信息以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促使信息成为生态补偿中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信息需求的增长,使得人们的信息需求不断扩张。在生态补偿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中,人们更需要与生态补偿的未来发展、生计条件配套的信息,这些需要一整套新的、能提供增值性有效信息的、数字化的系统来辅助实现。在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是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关键环节。这种技术需要实现不同资源之间的整合,即:(1)不同载体、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之间的技术整合。包括生态补偿相关的电子型、网络型、虚拟资源的整合。(2)生态补偿相关的各种电子资源的技术整合。如相应的纸媒图书、电子期刊、光盘数据库等。(3)本地资源和远程资源之间的技术整合。包括图书馆内部资源和其他公司或组织的外部资源的整合。

3.4  仿真性技术

虚拟化技术又称模拟技术,是用一个虚拟系统模仿或类比另一个真实系统的信息化技术。从广义上来说,虚拟化技术是在人类在认识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历程中不断被使用着的。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化技术逐步自成体系,成为继数学推理、科学实验之后人类认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另一类特殊技术,而且正在发展成为人类认识、改造和创造生态世界的一项通用性、战略性技术。因此,在生态补偿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中,需要虚拟化技术不断深化彼此之间的联系。虚拟化技术需要结合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与网络Web技术,实现将虚拟化场景与数据处理与分析相结合,是生态补偿可应用的仿真与预测技术。在生态补偿数字化建设中,虚拟化技术将虚拟环境完整化,通过环境集成向众多实体输出。虚拟化技术与虚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表现客观世界的现实特征,并以其集成化、虚拟化与网络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出传统生态补偿培训与实践中无法多次重现的场景,因此是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建设的需要。

4  结  论

通过上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如下目的:一是打破生态补偿中的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针对生态补偿面临多部门多场景多应用,各系统之间相对独立、基础功能无法共用的情景,降低开发和使用成本,打破信息孤岛现象;二是提升系统的扩展性与灵活性,针对生态补偿系统缺乏扩展能力和灵活性,以及随着生态补偿业务增加系统支持效率和能力降低等情景,生态补偿数字化平台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三是提供更多的个性敏捷开发支持,针对生态补偿的应用定制过多,开发效率低成本高的情景,通过生态补偿的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可实现数字化应用的快速定制化开发、高效统一管理,切实满足业务快速增长需要。综上所述,将平台型技术、连接性技术、体系性技术、仿真性技术合理应用好,形成如图3所示的体系,有助于我国生态补偿事业的开展与顺利展开,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生态治理绩效水平,也能够切实提供生态治理效率,更好地服务生态保护。

参考文献:

[1] 林正平,李继文,韩雪,等.数字化平台在植保无人机规模化作业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11):84-87.

[2] 陳航.基于数字平台的“非遗”旅游资源化创新发展 [J].艺海,2019(11):136-138.

[3] 刘淑春.“三元融合”全链路数字化——基于浙江省经济运行监测数字化平台的解构 [J].中国行政管理,2019(11):60-68.

[4] 冯键.巨灾数字化平台服务国家现代风险治理体系建设 [J].金融电子化,2019(5):32-34.

[5] 刘琳,冯亚娟,姜晓艺,等.城乡建设数字化平台的构建研究——以阜新市为例 [J].价值工程,2019,38(5):179-182.

[6] 王玮,綦振法.数字化转型对组织敏捷性提升研究 [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5):12-16.

[7] 郑姚闽,吴洪斌,刘荣国,等.基于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的单体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数字化平台设计与实现——以宁夏沙坡头为例 [J].科技与创新,2014(18):95-99.

作者简介:滕飞(1984-),男,汉族,吉林桦甸人,教育部公派访问学者,博士后,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科技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聚焦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816、17、18合刊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2016信息化视听行业“Best of the Year”年度榜单
2015年信息化视听行业年度榜(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