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最多是走在通往道的路上

2020-07-09

名家名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朱文小人书用笔

君 娃

第一次见朱文松,是在一次“三朱”的聚会上。彼时朱墨与朱云浩在小雅工作室已相谈甚欢,开始挥毫作画了。作为受邀的友人,都是喜欢这样的场景的,因为画家们一高兴,就现场赠画了。虽然我并没有向画家索画的嗜好,却也很期待能看到“三朱”聚齐,同时作画的盛况。然则那天朱文松迟迟不来,直到雅集结束,一英气勃勃的男子方匆匆赶到。主人介绍说:这是朱文松。当然,那天他就没来得及作画,倒是一身军绿色夹克的硬朗装束,让人只记得他更像一位体校教练。随后知道,果真还是一位习武之人。

热爱,与生俱来

20世纪70年代初,朱文松出生在蚌埠西朱大队西朱村,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孩子。谈及与画画的结缘,他认为,绘画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一定要追溯缘起,有一位老师可算是美术启蒙老师。“他姓彭,是读过私塾的,教我们小学语文,平时还顺带着教我们描红。”描红练习让朱文松第一次接触到毛笔,并且立刻就爱上了毛笔。“我的作业得到了彭老师的极大鼓励……这种鼓励对我来说太珍贵了。彭老师是对得起人民教师称号的老师。”近四十年岁月如白驹过隙,朱文松如今谈起那位彭老师,还是一脸的崇敬。

的确,在人生的旅程中,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可称“伟大”,他会影响孩子一生。正如这位彭老师,他的鼓励,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从此,画画便成了朱文松的宿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一个相对贫瘠的年代,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忙着打弹珠、捉知了,朱文松却忙着画画。可以用来自学的教材只有小人书。小人书,也叫连环画,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主要儿童读物。

提起儿时的小人书,朱文松如数家珍,说那时候的小人书可都是名家绘制的呢,比如王淑晖、任率英……乃至近代大画家范曾等。他表示,那时看不懂笔墨之法,但是还记得这些前辈功底扎实,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生动自然,再加上小人书的故事生动,用笔临摹时,还可以臆想两军交战的场面。“当时画得不亦乐乎,有时候上课也忍不住在书的空白处画,为此没少被老师批评。”

如果说绘画是与生俱来的特长,那么画小人书则为朱文松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之路的窗。至少,童年的他可以去模仿甚至臆造小人书里的世界了。

画画,绝对需要

慢慢长大了,朱文松开始有一个朦胧的感觉,“一定要画画,不画画活着真无聊”。

“不画画活着真无聊”这八个字,在我们聊天的两个小时里,被朱文松反复提及。

于是,一边上学,一边自学画画,一边做着成为画家的美梦。如果没有意外,朱文松大约是可以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然而,世上哪一条路是一帆风顺的呢?

初中升高中,朱文松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坎儿—母亲突然病倒了。那年他14岁。母亲看病需要费用,学画需要费用,生活的重担也需要他来替父亲承担一部分了。

《苗岭夕照》 朱文松/作

“我是家中长子,下面三个弟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初中毕业只好上了技校。技校毕业可以顺利参加工作。”就这样,1987年,朱文松被分配到蚌埠平板玻璃厂当了一名技术工人。如今谈起那段往事,朱文松还是会非常难过,因为,下决心要早早自立的儿子并没有留住母亲。同年,母亲还是离开了人世。

“我不想回头揭自己的疮疤,不过,那时候家里真困难啊,母亲的去世、长子的责任……我只好怀揣着画家梦,一边上班一边原地踏步,像小时候一样画画。”

1988年,朱文松参加了一次蚌埠书画院的短期成人绘画培训。童年就爱上毛笔的朱文松才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宣纸以及笔墨在宣纸上的神奇变化。凝视水墨往宣纸的深处晕染,他第一次认真凝视自己梦想的更深处。

毫无疑问,画画是绝对需要。

贫穷,有碍发展

这之后的一年,他又参加了黄山画院的绘画函授班学习。黄山画院建院十周年的绘画比赛中,他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奖项。他开始向往更好的学习机会。1994年,他带上所有积蓄,坐了十几个小时绿皮车来到北京,参加一次为期一周的培训,就是这一次培训,让他得到一个信息,著名艺术家高冠华准备办一个学习班,正在招生,学费两千元。

朱文松实实在在被难住了。“当时,我身上所有的钱只够我维持那个一周的培训,我再拿不出多余的钱。”他甚至想到是不是可以卖了什么东西去凑这个学费。“可是家里正在还单位的房贷,几个弟弟还没有自立,我连可以出卖的东西都没有。”这真是两千元难死英雄汉!

那一刻,朱文松想到了凡·高写给弟弟信中的一句话:贫穷有碍发展。

他只好再一次按压下不能深造的痛苦,回家继续上班,同时一并完成人生中各种大事,譬如结婚生子还房贷,顺带学习拳术。或许,此刻武术比绘画更能够疏解心中的痛苦吧?

然而,对于一个心中有梦的人,即便是再逼仄的道路,上天也会给你突围的机会。2005年,朱文松终于还完了房贷,国企改制也摆在了他面前—主动辞职自谋职业可以获得一万五千元的补助。

《久慕羊台》 朱文松/作

对于许多人来说,下岗无疑是一个噩梦,而他却把这看成一次机遇,他没有半刻迟疑就做了决定——辞职,去上学!在追赶梦想列车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依旧是经济拮据。丢了工作就丢了生活来源,要正式上学,仅有的一万五千元够做什么呢?

“如果这一次还不能上学,我会疯的。”这是他内心的一个回声。他决定卖房了!有房可卖总好过当年被两千元难死。可是,房子对中国普通家庭是何等重要,卖房,不等于是要拆了一个家吗?家人如何同意?好在朱文松已经不是当年的青涩少年,一个朋友替他凑够了学费,他算是正式踏上了梦想之旅,成为北漂。他一边跟着朋友打零工一边学习深造。日子虽然清苦,但是人在正确的路上,那么,受到的磨难越多,反而越觉得高兴。

用笔,千古不易

其实,有梦想,所有的蹉跎都不会是真的蹉跎。倏忽一瞬又十年,那些坎坷和严格的笔墨训练,都是生活的馈赠和积淀。如今的朱文松也成为老师,他已经有能力做到,由对画画绝对单纯的热爱上升到对艺术的独立思考了。

“许多古画为什么常常让你觉得是安静的?”进入谈论笔墨的环节,朱文松是轻松的。

“那是因为他们用笔时,内心的学养积淀会不由自主流露出来。”我回答。显然,我至少答对了一半。因为我看见他脸上充满了笑意:“对啊,虽说绘画的形式很重要,可是如果不守住传统的根源,却总想着创新,会越走越远,总会有枯竭的一天。”

我说您既然已经当了老师,最后咱们就谈谈“布道”这个话题。

“孙过庭的《书谱》里面有段话‘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我发现这段论述用在太极拳招式走劲上居然毫不违和!而反过来,太极拳谱上也有‘运劲如抽丝,行气如九曲珠’一说。这是不是可理解为书画用笔的一波三折?”朱文松似乎并没有直面我的问题。

“黄宾虹先生好像是说过太极图是书画的秘诀,您平日里练习太极拳,这是要找书画、拳术与太极之间虚实相生、阴阳相合的关系吗?”我问他。

“中华传统文化在好多地方都互相通汇融合,我希望自己能够慢慢理解这些东西为什么是相通的,从而形成自己的美学建构。最终能够让自己的笔墨达到‘松而毛,淡而厚,苍而润’的境界。”

“啊,这不就是道吗?”我说。

他说:“如果一定要说道,我认为,不练书法,不读书,技法不足,都无法到达道。用笔千古不易,所谓教学相长,我的教,同时也是学的过程。我最多是走在通往道的路上。”

猜你喜欢

朱文小人书用笔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童年的小人书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热闹的大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蹭书
一本小人书
发现木耳
闪电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