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艺疗法对老年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2020-07-08王冰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8期
关键词:园艺疗法老年人

王冰莹

(青海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青海 西宁)

0 引言

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据相关数据显示[1],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大约达到1.34 亿,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进入老年期,由于各种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社会角色的改变,导致老年人出现抑郁、焦虑、孤独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精神障碍,阻碍老年人的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针对老年患者展开相关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HT) 又称园艺治疗,是目前在欧美地区、日本与韩国广泛实行的一种心理治疗手段[2]。主要是指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利用园艺操作活动调整其身体、心理、社会、教育等功能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方法[3]。它对于促进人的生理、心理、社交、认知有一定的正面效果[4]。目前我国关于园艺疗法应用于老年患者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园艺疗法在老年患者心理干预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90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 例,男30 例,女15 例。疾病种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3 例,高血压病患者11 例,糖尿病患者9 例,心力衰竭患者4 例,肿瘤患者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3 例,带状疱疹患者2 例;观察组45 例,男28 例,女17 例。疾病种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5 例,高血压病患者12 例,糖尿病患者8 例,慢性胆囊炎患者3 例,肿瘤患者3 例,轻度老年痴呆患者2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以上且意识清楚的老年患者。②生活自理能力评分≥61 分者(生活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生活完全自理患者)。③生活自理能力中度依赖,但双上肢功能正常且能坐起活动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老年痴呆或意识不清患者;②生活自理能力评分<60 分且无法坐起或双上肢功能障碍者(生活自理能力中度依赖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按分级护理要求,遵医嘱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园艺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具体方法:①根据患者病情及肢体活动能力选择个体种植或集体种植方式;②对不能下床活动的老年患者,由主管护士协助患者在跨床小桌上种植,选择个人喜欢的植物及花盆,由患者独立完成种花、填土、施肥、浇水等全过程,如有需要护士在旁辅助,种植过程中护士主动引导老年患者,鼓励患者回忆往事,抒发内心想法。如有患者子女在场,鼓励子女积极参与,协助老人共同完成;③对于病情较轻,可下床自行活动的患者,在个人种植基础上,定期组织老年患者进行集体园艺活动,包括参观医院花房进行室外栽种、在病员活动室开展集体插花、室内盆栽;护理人员引导老年患者进行栽种心得分享或交流,每次活动1-2h;④园艺活动结束后,患者可拿走自己完成的作品,住院期间负责照料植物;⑤患者出院时将此作为礼物送给其他患者。

1.4 评价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得分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好;②患者满意度,应用医院自评量表,患者就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技能水平、护患沟通等方面,从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采用(±s)表示,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观察组应用园艺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其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心理状态SDS SAS对照组 45 45.16±5.24 47.35±5.34观察组 45 37.05±3.18 36.76±3.3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年龄较大,其身体承受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大大降低。由于各方面的刺激而出现的一系列不良情绪,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5]。而近年来,临床护理理念也有了较大转变,认为护理人员不仅要重视疾病本身,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在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评判中,患者心理状态护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评估指标[6,7]。园艺疗法对老年患者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参加园艺活动需要老年人付出适量的体力及脑力劳动,种植过程中对老年人眼、手、足进行锻炼,可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灵活性及敏捷性,改善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植物的修剪造型、插花制作等都需要发挥老年人的想象力、刺激患者的思维活动、提升患者内心对美的感受,使其心情愉悦;照料植物,为其浇水、除草等可以活动老年人肢体、锻炼身体各个部位,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增强身体素质,促进新陈代谢并排解负性心理能量,防止不良情绪的聚积。同时,通过关注植物的改变,亲手抚摸植物的各部分,细心嗅出植物所散发的天然气味,能使老年人倍感放松,舒缓内心的压力。园艺疗法对于处于疾病终末期的老年患者有积极的生命教育意义,使其能够更平静而安详地度过生命最后阶段,提高生命质量。

综上,园艺疗法遵循人类回归自然的原则,可使参与者从大自然中获取平静,且植物可慰藉心灵,这与以人为本的护理精神相一致。园艺疗法利用植物的生命影响人的生命[8],以大自然植物为媒介,通过植物对人体感觉神经的刺激治疗身心健康问题。通过植物对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的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园艺疗法老年人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园艺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