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探究

2020-07-07邢含雷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30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现代农业

邢含雷

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够在科技创新的支持与引领下增强农农产品、农副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特别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建设,可以为我国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对此本文结合现代农业的内涵,探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以期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

引言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然而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持续推动小康社会建成的过程中,农民、农业、农村等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先进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及农业经济的拉动下,逐渐向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快速转变者,并使现代农业生产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然而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发展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效率。

1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农业主要指在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工业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农业,是发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阶段,在二战后逐渐形成的,较为发达的农业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能够使农业生产从顺应生态环境转变为改造并利用生态环境、从经验驱动转变为科学驱动,使农业发展与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农业逐渐朝着专业化、区域化、市场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着。现代农业是对观光农业、再生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健康农业的统一,是对新型城镇化与田园综合体的统一,同时也是对农民、农村、农业现代化的统一。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缓解两极矛盾、缩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发展、加快产业建设的功能和作用。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与形成的过程中,传统农业技术逐渐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发展为科学驱动,譬如在化学、物理学、遗传学、动物学、植物学的基础上,推动植保畜保、土壤改良、饲养、栽培、育种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而现代机械的应用与形成,使现代农业技术获得规模与品质上的双提升,如经济性能良好的联合收割机、耕耘机、拖拉机等都能为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和保障。

2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问题

2.1农机研发与创新速度迟缓

我国农业机械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累积了大量的制造科技,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的诉求,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然而在农业机械创新与研发上,却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特别在联合耕作机械研发上,依旧停留在对海外科研成果的引进和应用上,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农业机械研发与发展的速度。而低缓的农机研发速度致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均衡问题。即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现代化农业机器应用率、推广率较高。而经济欠发达或落后的地区,将难以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提高自身的农业生产质量。

2.2社会化服务的程度不高

我国部分政府部门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注程度较低,通常将资源集中到当地的服务业和工业,甚至是收益较为显著的其他领域,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阻碍。而农机购买补贴政策的缺乏或不足,又将打消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致使高层次、高水平的农机服务机制和体系无法形成。从我国基层农机服务体系的构建状况来看,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构建了较为基础的服务站,然而专业性的服务组织还没有形成,农民在维修检测、技术指导等层面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而要想切实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就需要加强服务队伍、管理机制的构建。

2.3农机装备结构性不够合理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部分省市及地区的农机使用率和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从装备结构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各地的农机结构有待优化和完善。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农村都沿用上世纪所存留的机械设备,并没有根据农业生产的需求进行更新换代,致使大部分新型的、先进的农业机械难以得到推广和应用。此外,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机器普遍应用在建筑工程和非农业运输等领域,导致农机虽然在整体上得到明显地增加,但在使用率上却没有得到快速地增长。

3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

3.1加大农机科技创新的力度

首先推进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现代农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日渐提高,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逐渐加大节约型、环保型农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农机技术,从而使农业机械化发展更契合我国绿色农业、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具体路径上,(1)我国应优先发展精准农机技术,逐步从精准施药、分层施肥等角度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完善耕作机制,构建“固定道”农业机械作业体系,减少“行车牵引”所带来的能耗。其次,加大精准农机技术的创新和研发速度,我国需要在当前农机研发的前提下,引入自动检测、种子工程、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使农业机械逐渐呈现出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发展特征。

3.2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

首先从农机政策出发,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对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将更多的政策资源、财政资源集中到农业生产的不同环节中,激活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活力。其次,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农民文化水平,构建出层次明细的农机服务站。并通过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方式,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在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并将专家型人才培养作为队伍建设根本,逐渐提升和增强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和有效性。而在管理体制建设上,应以技术应用、技术服务、需求分析为抓手,通过构建农机服务机制或制度的方式,推动农机租赁机构、服務组织、合作社的建设。

3.3提升农业机械装备的结构性

首先在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中,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并重点发展稀缺的农业机械类型。譬如深加工机、杂粮生产机、烘干机等,使农业机械化生产从传统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农业生产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简而言之就是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与服务业的前提下,为农机的广泛应用创造需求。以此调动农民购买新型农机的积极性。其次,加速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向经济作物方向的延伸。在经济性作物生产与耕种的过程中,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会日渐提升,进而使先进的农业机械得到更广泛、更充分地应用。

4结语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在激光、原子能、电子、人造卫星、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装备结构性及提高农机科研的创新力度,可以切实地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闯,仝志辉,陈传波.小农户现代农业发展的萌发:农户间土地流转和三种农地经营方式并存的村庄考察——以安徽省D村为个案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09:30-47.

[2]王英姿.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要重视舒尔茨模式[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02:41-44.

[3]周振,马庆超,孔祥智.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贡献的量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6,02:52-62.

(大庆石油管理局农场一分场,黑龙江 大庆 163000)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径现代农业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