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2020-07-07覃自珍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老师

覃自珍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课程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去思考和探究。

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新课改之前,一切教学工作都服务于升学率,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同年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要“提高全民族素质”。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1999年出台,标志着素质教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义务教育法》重新修订,增加了素质教育内容。2010年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素质教育被提升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的高度。2016年9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凸显的问题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死记硬背式的灌输,重知识轻素养

一些学校和老师习惯地普遍存在把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追求学生的高分数似乎是教学的唯一目标,老师的上课无非就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如何记住有可能考试的重点知识;历史教育的多种功能都被忽略了。如果教学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科素养的培养,教育最终就变成了只是为部分同学而设置的,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立德树人的任务就无从谈起。

2.教师学科专业功底不深厚,难于驾驭教学内容,难于驾驭整个教学过程

一些学校特别山区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历史老师,由其他学科老师或学校领导临时顶替过来,这些教师普遍存在专业功底太浅、素养缺乏的问题。基本上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只是照本宣科地围绕知识点的识记进行教学,不会设计问题、不会引导学生、不会理答[3];这样的教学,导致教学目标缺失或者低效,容易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碎片化,割裂了事物本身存在的内在联系,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演变发展的契机和线索。

3.教学过多依赖多媒体,公开课变成表演课

当前,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广泛应用,使历史教学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无疑有利于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师的既定教学目标,也有利于突破由来已久的传统教学方式。但是,现在却又出现另一种误区。

教研形式主义严重,示范课、观摩课几乎成为表演课。选用最好的学生,公开课视频、小组讨论、课堂剧应有尽有,表面热热闹闹。这种只能局限在最好班级的表演课,教研成果却推广不了。因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往往难于开展自主学习、思考讨论,课堂不捣乱就不错了。

三、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应对思路

如何从历史教學的困局中走出来?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提出如下几方面看法。

1.历史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情怀

历史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医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疑难问答、师生互动、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上都有可能出现需要用非历史学科的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这要求历史教师除了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外,还要涉猎许多领域的知识,平时做好知识的储存,以应不时之需。在信息技术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时代,课件、微课、微信、视频这些制作技术更应该熟练掌握。

2.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过去惯常的课堂教学要求一课内容必须一节课上完、课本每节课都要上完。随着新课程课改的进行,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以老师为课堂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发生变化。历史老师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如果认为学生的好成绩就是自己教学的唯一目标,如果教学方式还是一环一环老套路,就必然跟不上新课程课改的步伐。

3.精讲,把学习交给学生

初中是基础教育,新课标明确提出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而是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教师不必要面面俱到,讲求一个“精”字。有一个老师在上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时,没有过多的停留在革命者的奋斗,而是列出一个表格让学生阅读、小组合作完成。讲武昌起义,涉及的人物、地点、起义过程、影响,也没有费很大劲去讲解,而是一个微课、一个设疑、一次探究,就让学生理解了武昌起义的重大意义是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接着,老师浓墨重彩地组织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出示视频和史料,然后组织学生小组探究。整节课,老师没有包办学生学习,没有从头到尾讲课,而是把学习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老师偶尔的缪缪几句往往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

4.历史教学要走出课堂,融入社会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过去的人的活动的记录,但历史记录并不等于历史的原貌。因为记录历史的人有他的阶级立场、历史条件、个人感情,在记录历史的过程中难免有所取舍。而写在书本上的历史,又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反映历史事件的全貌。所以,主张历史教学尽可能地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让学生从大量的身边的乡土历史中认知历史、感悟历史,避免想当然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历史思维,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切记不要脱离生活教育,就是经验学习、实现重组和改造的活动。走出课堂,融入社会,通过实地考察、感性触摸历史,让学生得到人文历史教育。

在新课程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应该不断更新历史教学观念,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寻历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式和新方法。

猜你喜欢

新课程历史老师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历史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六·一放假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