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西盈江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背景研究

2020-07-07王晓峰

云南地质 2020年2期
关键词:风化壳风化层斜长石

莫 雄,关 奇,王晓峰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 昆明 650216)

滇西盈江地区稀土矿产分布广泛,对其成矿背景研究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较多研究成果表明,这一地区稀土矿与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属于花岗岩风化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但区内花岗岩体岩石种类繁多,侵入时代复杂。以往对稀土成矿背景研究、找矿规律总结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近期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从各侵入岩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稀土矿产方面进行详细系统调查采样分析,对区内稀土矿产成矿专属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1 区域成矿背景

云南省盈江地区属于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岩浆岩省、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固东后碰撞构造岩浆岩亚带,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形成多期次中酸性侵入岩。构造形迹主要为走向北东、北北东向燕山期对冲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带和喜山期走滑剪切带(图1)。

区域地层主要出露古元古代高黎贡山岩群、梅家山岩群、泥盆系。高黎贡山岩群杨家寨岩组主要为黑云片岩、二云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梅家山岩组九渡河岩组主要为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千枚岩;泥盆系为下部狮子山组变质石英砂岩、关上组粉砂质板岩夹灰岩,含软锰矿层。

该区岩浆岩有中三叠纪、白垩纪及古近纪中酸性侵入岩,其中中三叠纪岩浆岩有深灰色中粒黑云英云闪长岩、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二云二长花岗岩等,其锆石U-Pb年龄为205.6~210.9Ma之间;白垩纪发育片麻状黑云英云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22.3±1.3Ma;古近纪又分为古新世和始新世不同的侵入岩。古新世分别有角闪闪长岩(58.4±1.5Ma)、灰白色黑云二长花岗岩(64.83±0.58Ma)、角闪黑云花岗斑岩(63.89±0.73Ma)、花岗闪长岩等,始新世则发育浅灰白色黑云正长花岗岩(49.98±0.56Ma)、黑云二长花岗岩(49.72±0.57Ma)、花岗斑岩(48.08±0.76Ma)、似斑状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54.91±0.55Ma),深灰色细粒花岗闪长岩、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53.11 ±0.16 Ma)等。

2 稀土矿化特征

盈江地区内强烈的古近纪始新世岩浆活动形成的各类花岗岩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提供了成矿的物质基础及成矿条件,其中出露规模最大的钾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矿体最佳。

图1 研究区地质简图

1.第四系;2.新近纪火山岩;3.古近系花岗岩;4.早白垩世花岗岩;5.晚三叠世火山岩;6.泥盆系;7.新元古界梅家山岩群;8.古元古界高黎贡山岩群杨家寨岩组;9.断层;10.剪切带;11.城镇;12.取样点

2.1 古近纪始新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类岩石特征及稀土总量

广泛分布以工作区,矿物成分斜长石30%±,钾长石40%±,石英20%±,黑云母8%±,黑云母、斜长石自形程度较好,钾长石次之,石英呈它形粒状、不规则状充填于长石的间隙中,构成中细粒花岗结构。岩石风化壳厚度5m~20m,矿化情况如表1所示,稀土氧化物总量(REO)690×10-6,取得母岩锆石U-Pb年龄为49.72±0.54Ma。

2.2 古近纪始新世似斑状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类特征及稀土总量

测区大面积分布,岩石具似斑状粒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10%~28%),粒径0.8cm~2cm×2cm~6cm,分布不均匀,常见为矩形,四边形,不规则形。基质矿物粒度变化较大,d=1mm~6mm,以中粒为主,矿物成分为钾长石20%~30%,斜长石(25%~50%),石英(20%~25%),黑云母(6~15%);副矿物为锆石和磁铁矿。钾长石半自形-它形,具格子双晶,包含自形斜长石和黑云母;斜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板状;石英呈它形;黑云母自形-半自形。偶见微细粒它形黑云母(d≤0.1mm)或黑云母+斜长石呈团块状聚集,宏观上呈现出斑杂状构造。岩石风化壳厚度5m~15m。本次工作在金竹岭一带4个点进行刻槽采样化学分析,测得稀土氧化物总量(REO):497~620×10-6,平均560×10-6,取得母岩锆石U-Pb年龄为54.91±0.55Ma。

2.3 古近纪始新世花岗斑岩特征及稀土总量

岩石特征主要为斑晶:钾长石30%±;石英15%±;斜长石5%±。基质:斜长石15%±;石英15%±;钾长石10%±;黑云母5%±,本次对拉排、松山寨一带对11个点采样化学分析,稀土氧化物总量(REO)为520~1187×10-6,平均780×10-6;484~992×10-6,平均663×10-6,取得母岩锆石U-Pb年龄为,48.08±0.76、50.14±0.77Ma 。

2.4 古近纪始新世钾长花岗岩类特征及稀土总量

区内主要为似斑状黑云钾长花岗岩、含黑云钾长花岗岩等,本次工作对新泡山一带采样化学分析,测得稀土氧化物总量(REO):510~2600×10-6,平均1555×10-6;取得母岩锆石U-Pb年龄为49.98±0.56。

2.5 古近纪始新世英云闪长岩类特征及稀土总量

岩石特征为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物为斜长石43%±,中细粒半自形粒状,其内普遍见裂纹,见聚片双晶;钾长石25%±,中细粒半自形粒状,内普遍见裂纹。部分颗粒较粗大,构成似斑晶,内见自形较好的斜长石包裹体。黑云母8%±,Ng:绿色、Np:淡黄色,呈透镜条痕状、交织网纹状聚集产出。普通角闪石3%±,Ng:深绿色、Np:黄绿色,柱状,略显透镜化,与黑云母一起聚集呈透镜条痕状、交织网纹状聚集产出。石英20%±,呈透镜条痕状产出。绿帘石3%±,它形微细粒状。风化壳厚度5m~18m,本次工作对3点采样化学分析,测得稀土氧化物总量(REO):484~655×10-6,平均570×10-6;取得母岩锆石U-Pb年龄为52.39±0.15Ma 。

表1 古近纪始新世各类花岗岩稀土氧化物总量(REO)统计表

3 岩体风化壳稀土矿体特征

研究区内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分布与花岗岩类风化壳中,风化壳受地形地貌、风化程度、风化剥蚀厚度影响较大,风化壳与地形、地貌、地物等大致存在以下对应关系:

图2 稀土矿化与采样深度关系图

(1)地形较陡峻处风化程度较弱,多见花岗岩体弱风化基岩露头,(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厚度较薄,通常<1m;

(2)山脊、山顶及半山腰地形较平缓处岩体风化较强,风化壳广泛分布,厚度普遍较厚,一般整体(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厚度3m~16m,局部厚度可大于16m;

(3)对于切割较深的河谷两侧,往往背阴侧(北坡)风化程度较弱,而向阳侧(南坡)岩体则风化程度较强;

(4)植被的发育程度与风化壳的分布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多数植被发育地段岩石风化程度较强,风化壳发育。

4 稀土矿体赋存特征

通过工程揭露,综合统计稀土矿矿化体分布于强风化层中矿体厚度在2m~8m,一般风化深度3m~6m稀土矿较为富集(图2)。

在盈江地区花岗岩之风化壳一般从上到下,可划分为四层,即残坡积腐殖质粘土层、粘土砂土层、花岗岩全风化层及花岗岩半风化层。稀土矿化在花岗岩全风化层和粘土砂土层中矿化程度较强,而在残坡积腐殖质粘土层、花岗岩半风化层中矿化程度相对较弱,且逐渐减弱(图3)。

图3 剥土工程中稀土矿化特征柱状图

5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盈江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有如下特征:

(1)成矿母岩为古近纪始新世侵入岩类,主要为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等,其母岩U-Pb年龄为43.89~54.91Ma。

(2)矿化体赋存于侵入岩全风化层的风化壳内,成矿较有有利地段为深度2m~8m。

猜你喜欢

风化壳风化层斜长石
岩质边坡风化层的关键滑动面及其稳定性研究
近地表速度模型精度影响分析
科科斯脊玄武岩斜长石矿物化学及地质意义
钾长石和斜长石主要特征及野外鉴定经验
五大连池玄武岩的元素组成及其化学风化指示
缅甸莱比塘铜矿堆浸场地层的渗透性特征分析
浅析油气成藏过程中不整合的作用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斜长石溶解能力的研究
南大西洋洋中脊玄武岩中斜长石特征及其岩石学意义*
云南勐满红土风化壳特征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