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保障机制的研究

2020-07-06罗燕

青年生活 2020年21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罗燕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呈现国际化、信息化、多样化和市场化的态势,结合广西现代物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实践教学是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广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提出建立广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结合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的开展实践教学已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教学环节。物流管理专业在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既要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更要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积极推行专业认知实习、学徒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形式,就需要建立完善且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保障机制,从而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成为广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良好保障。

一、广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基础条件差,物流实践教学基地能力不足

结合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物流实训基地运作情况来看,多数已建成实训基地任务功能设置单一,设施设备不全面,难以全面展现物流的基础技能要求,且可能受初期建设经费投入、设计思路、院校自身认知、甚至是布局等因素影响,在物流基地的开发过程中只讲究速度以及功能的简单实现,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导致无法与时俱进,创新力不足,实训的硬软件不能满足现实岗位实践需要。

(二)物流专业经验师资缺乏,实践指导有限

在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多数教师都偏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究其原因就在于如今虽各院校高职教师在学历上的要求有了提高,但多数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本身实践能力较缺乏,所以注重理论教学的教师存在多数,从而会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较薄弱,培养的物流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对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物流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职业院校为学生设计物流实训过程,大都与真实物流岗位技能要求一致,也就是实现了岗位培训。当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相应的就要进行考核评价,其目的应是帮助学生认知到岗位技能要求,并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扬长补短,不断培养其成为适应职业和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课程大多是考查课程或是存在于某一门课程中的子模块,通常实训考核是任课教师自由命题和考核,既没有具体的实训考核标准,也没有完善的技能考核题库,更缺乏科学、规范、统一的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考核体系和标准作为参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训评价时,往往依据学生的实训情况随意自主的给出实训评价结果,与学生专业资格所要求的技能脱节,导致过于主观,没有一个标准的客观衡量体系。因此,学生在实践学习后不能很好地理解实践的意义,也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岗位技能的要求。

(四)意识落后,物流实践内容设计陈旧

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入学专业认识实训、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等主要环节。但由于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和师资等作为基础保障,只能满足某门课程或子任务的实践教学,从而导致实训基地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忽视深层次功能的开发。所以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存在不合理,总是单一模块内容体现,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符合物流企业需要的真实岗位技能实训内容,学生很多时候为了实训而实训,不明确实训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系统性的认知没有形成,且毕业顶岗实习多半是 “放羊”,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主实践,既没有统一的组织,又无跟蹤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差。

(五)院校本位严重,缺乏行业企业参与

目前,学校管理者的认知往往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真正抓住用人单位岗位需要,所以许多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这是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的一个问题。然而,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推行现代学徒制、开展订单式培养才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能力和快速工作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帮助学生完成真实岗位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

(六)缺乏物流学生实践反馈评价机制

一般而言,学生在真实岗位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和技术操作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将问题解决,这是很好的信息积累过程,但很多高职院校却缺乏完善的信息反馈和评价机制。再则,许多高职物流毕业生在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中会吸收很多新的信息,拥有实践经验,汇总后将是非常好的实践指导手册,若通过此来对物流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对照评价,将事半功倍。遗憾的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毕业生回访机制,因此,物流实习的岗位技能操作不能及时更新,物流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也无变化,导致目前教师实训考核的内容与企业最需要的岗位技能要求是连续的、长期的脱节,被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往往难以适应。

二、广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保障机制建立措施

(一)完善物流专业实训基地装备,提高实践水平

按照教育部指导意见,为适应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要建立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实习实训装备标准体系。实习基地建设是物流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决定物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关系到物流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囿于前期投资以及实训场地等资源的有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高各高职物流专业的实践能力,如以“资源共享、成本共担”为原则,在广西区域内实现校、政、行、企合作共赢,形成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

(1)院校建立协同

每个院校资源有限,分摊到物流专业的实训建设资金匮乏,职业院校可以与区域辐射范围内专业方向、专业特色与自身相近的高校共享或共建实验基地,实现设备、场地和师资融通,通过设计联合实践教学环节,营造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2)院校与企业协同

为培养更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应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发展事业,通过校企联盟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在传统的共建实训基地模式上实现延伸,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即企业在校内设置工作场所,直接开展现实运作中的全部或部分生产业务,向师生开放所有生产流程,让在校学生直接参与生产等环节,形成高度仿真实场景的模拟实训环境,实现“校中企、校中厂、校中店”。在共建中互惠双赢,学校能很好的解决学生实训甚至实习需求,实现学做一体,企业能实现经营成本的节约,以及得到良好的广告宣传。从而实现互惠互利、协同发展,且企业还可以借各院校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来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有效地建立一支高水平员工队伍,还可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完成公司的技术研发或改革创新工作,真正实现校企融合共建与合作共赢的建设宗旨。

(3)院校与行业协同

职业院校还可与物流相关的各类行业协会建立协同,共同建设产教实训基地,共同推动产学研项目的发展,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前沿趋势,确保实践教学与时俱进,保证实践方法和内容多样化。

(二)加强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

针对广西区域物流业发展需要,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建立高职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努力打造一批专业技能扎实、实践教学能力突出、拥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高层次“双师型”物流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具体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顶岗实习制度,可以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通过企业实践,让物流专业教师掌握物流岗位技能要求,提高岗位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实训指导能力。基于此,高职院校可以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审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倾斜,达到鼓励校内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目的。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聘请行业企业具有实践能力,经验丰富的一线的管理人员担任实践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实现专兼互补。

(三)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建全管理制度

一般而言,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管理较难,应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要求,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所涉及的教材一般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和教材、实践指导书、学生实践手册、学生实践报告等,制定完善规范的校内实训管理规定、校外实习管理规定等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在实践教学计划中,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各个环节实践教学制定具体内容,这是实践教学实现的指导性文件,对各实践教学环节和项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时间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考核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以规范实践教学。且物流专业每年需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不断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四)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保障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在对物流管理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时要打破传统思维,更新评价考核体系,将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变成以能力考试为最终目标,卷面考试(也可机试)与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考评制度。例如,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无纸化机试等任意组合方式进行考核。并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效果、设施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的熟练程度和机试理论答题的准确性来确定他们的最终成绩。若是以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评价。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适应社会企业对高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岗位要求为目标,不断的调整更新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技能培养。要注重把实践环节的培养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結合1+X证书制度,要求或鼓励学生取得劳动部或其他认证机构颁发的职业证书,如物流师、采购助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等与物流行业相关的职业证书。如此,既可以检验和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与社会需求相契合,走多元开放式教学之路,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五)建立反馈机制,跟踪学生实践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创新实操技能、掌握信息数据,所以各职业院校要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加强学生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健全高职实习生、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物流教育教学更好地面向社会和市场。另外,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不同,服务企业不同,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跟踪反馈机制,及时答疑解惑,收集整理学生实习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岗位操作技能问题,及时反馈到物流岗位技能培训的教学过程,进行实践改革,使实训教学的培养与企业的需要实现协同。

参考文献:

[1]  http://jyt.gxzf.gov.cn/jyxw/jydt/t3376515.shtml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1年).

[2] 陈晓忠、陈榕利,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 (3): 303-304.

[3] 崔亚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探讨[J],价值工程,2010年第28期, 179-180.

[4] 江建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年10期:107-110.

[5] 瞿翔,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亚太教育, 2015, (25): 53-54,50.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16A10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