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译语言秘妙,生长言语智能

2020-07-06李艳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7期
关键词:兴趣

李艳平

【摘要】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內容,它从属于语文教学,但又有着自己所特有的特点。教学中要遵循童话的文体特点,从儿童的认知规律、思维方式出发,从文本的语言特点着手,通过“循‘趣渐进,激发阅读兴趣”“关注表达,破译语言秘妙”“有机仿说,生长言语智能”“演绎童话,发展言语智能”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感悟童话语言之美的同时习得语言,运用语言,进而形成言语智能。

【关键词】兴趣;语言秘妙;有机仿说;语言智能

童话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文学体裁,因其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生动离奇、引人入胜,契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备受儿童的喜欢,也深受老师们的青睐,成了老师们公开课、教研课的“座上客”。 然而,纵观我们的常态教研课,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老师在童话教学中常犯这样的弊病——或得“意”而忘“言”,或重“人文”而轻“工具”,遗忘了语文的本“姓”。语文本姓“语”, 承载着听、说、读、写、书等语文能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在童话教学我们该如何捍卫语文的本“姓”呢?笔者尝试着以“课文”为载体,从儿童的认知特点、思维方式出发,从文本的语言特点着手,通过破译童话的语言秘妙,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喜欢童话,感受阅读快乐的同时习得读童话,编童话的能力。

一、循“趣”渐进,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童话教学中老师要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关注孩子的思维方式,投其所好,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阅读的热忱,使课堂教学的效度实现最优化。

(一)以“导语”为“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所以要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其间的关键是教师声情并茂、情趣盎然的导语。如,在执教《青蛙卖泥塘》一课时,笔者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在一个烂泥塘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泥塘旁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三个字。同学们,青蛙为什么卖泥塘?会有谁来买它的泥塘?它的泥塘能卖出去吗?

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一个个有趣的问题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好奇心,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大门,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以“情境”为“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低年级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投其所好”巧妙使用学习资源,创设一个个鲜活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好奇→激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执教《青蛙卖泥塘》一课时,老师一段声情并茂的导语后马上借助童话音画视频,运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们看,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了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继而引导学生们在直观性非常强的音画视频中享受到童话精美的听觉盛宴与视觉盛宴中体验童话的神奇与美丽。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被带进了童话的意境中,受到美得熏陶,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谓“一石二鸟”。

(三)以“阅读”为“饵”

视听的刺激早已燃烧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所以在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童话滋滋有味地阅读时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心,与故事中的人物同磁共振时,阅读中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童话故事的气息,去聆听童话语言的声音,去把握角色的脉动和心跳,从而走进文本,走入童话世界,爱上童话。

二、关注表达,破译语言秘妙

“秘妙”是王国维先生的用语,朱光潜先生将它解释为“故事后面的情趣”,就是文字背后耐人寻味之处。也就是文章中言语情趣的“亮点”。是指语言运用中最富创造性的地方,是作者巧妙地表现出他人难以言喻的特征、思想或趣味,是读写互动的关键。童话故事的“秘妙”在哪?反复的表现方法就是童话语言表达的“秘妙”之一。纵览童话大全,你会发现很多童话故事中都有相似的情节,这些相似情节在故事中反复出现从而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推动故事的发展,使情节曲折有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童话这一语言秘妙,为有机仿说、仿写作下铺垫。如在执教《青蛙卖泥塘》一课时,笔者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把问题直指文中的相似情节,通过“找”→“读”→“对比发现”等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童话语言表达的“秘妙”

【案例描述】

学习3-9自然段,发现“相似结构”。

师:青蛙是怎样卖泥塘的?都有谁来买它的泥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它们所说的话。

师:谁把你所画的句子读一读。

(生汇报,师随机出示相关的句子)

师:现在我们合作读读他们的对话,老师当青蛙,男同学当老牛,女同学当野鸭。

师:读这他们的话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青蛙每一次卖泥塘时说的都是相同的话。

生:老牛和野鸭说的话都是根据自己生活的需要,先说泥塘的好的地方,再针对不足提出改良的建议。

师小结:是呀,很多童话故事中都有相似的情节,这些情节在故事中反复出现推动故事的发展,我们把它称为“相似结构”,作者就是用这样的相似结构来写故事的,多有趣啊!(板书:用相似结构写故事。

三、有机仿说,生长言语智能

什么是言语智能?薛法根认为:“言语智能即是言语的智慧与能力。”所以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语言文字上的秘妙,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发展并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捍卫语文的“本家”。如,在执教《青蛙卖泥塘》一课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发现了课文的相似结构后,马上借助课文中的“小泡泡”创设语言实践的场景,引导学生尝试借助童话中的“相似结构”,扮角色说说当时小动物们是怎样说的,进行语言实践。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来买泥塘的除了老牛和野鸭,还有谁?他们看了泥塘会怎样说的呢?书里没有直接写出来,请你读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试着像老牛、野鸭那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

生:(略)

师:你们觉得他们编得好不好?为什么?

师:看来同学们今天不但发现了童话故事中的相似结构,还会借助童话中的相似结构编故事,真了不起。

俗语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所以在语文课堂里,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才能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习得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四、演绎童话,发展言语智能

儿童的言语智能是从实践活动开始,也是从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演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演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斟酌表演技巧,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言语智能。所以,执教《青蛙买泥塘》一课时,笔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后,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在背景乐音的渲染下扮演起童话中的角色,在表演中发展了语言,在说与动的互动中受到思维的碰撞,尝到学习的快乐把课堂推向高潮。

童话是儿童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低年段童话教学中必须要认清语文的本“姓”,在遵循童话的语言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一次次地穿越语言文字中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去发现、破译童话故事语言秘妙,让学生在一次次语言实践中习得能力,形成智能。也惟有如此,才能焕发着童话教学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闫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与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

[3]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郑明江.阅读教学必须关注言语形式[J].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1.

猜你喜欢

兴趣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现状和优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于开展农村小学花样跳绳运动的实践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