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数学活动中的有效探索

2020-07-06李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7期
关键词:幼儿数学

李红

【摘要】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由此可见,幼儿需要探索,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最可贵的是培养幼儿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数学教育应关注幼儿的探索,使幼儿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亲身体验和探索数学知识。幼儿的探索行为是判断我们数学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最有力的依据。那么,在数学活动中,如何探索?如何才是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幼儿;数学;活动材料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探索等方式,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那教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达成目标?如何提供活动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如何让幼儿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使探索更有效?经过不断地学习、探索、总结,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探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幼儿有效探索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有效探索。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是明确自己设计每一个环节的目标是什么。记得在两次观摩课都是:5以内的点数,都是有一个环节的目标是数物对应,而且都是让幼儿拿数字到客人老师处取红花。但所不同的是:一位老师只是让幼儿拿着数字走到客人老师面前,客人老师看到幼儿手中的数字就直接给红花幼儿,幼儿不用动脑筋就拿到红花,达到目标了吗?这只是为游戏而游戏。另一位老师是让幼儿拿着数字去到客人老师那说:“客人老师好,我想拿(如5)朵红花,让我数一数。”然后点数,数物对应。“我数了5朵红花了,谢谢。”同样是送红花,但第二位老师是让幼儿动手动脑按数取物,目标非常明确。

二是要理清层层深入的环节脉络。如果每一个环节都像一个小小的台阶,能起到提升的作用,那么数学教学活动就能顺畅而生动。如快乐体验数学活动:可爱的小鸭子。目标是理解“5”添上“1”是“6”,“6”里面有6个“1”,认识数字6。首先第一环节是通过数小鸭子复习5以内的点数;第二环节是通过5只鸭子吃5条虫子、5只鸭子吃5条鱼复习5以内的数物对应;第三环节是在“5”的基础上,通过5只鸭子后来来了一只鸭子共6只鸭子,来了鸭子没虫子吃,启发幼儿再拿出1条虫子共6条虫子,引导幼儿感知“5”添上“1”是“6”;第四环节是通过一只一只鸭子跳进水中和依次拿出6條小鱼,引导幼儿感知“6”里面有6个“1”;最后的环节是6只鸭子、6条虫子、6条小鱼用数字“6“表示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活动中每个环节依次小步递进,层层深入地达到目标。

二、活动材料的提供是幼儿有效探索的关键

数学学习是一种抽象的数理逻辑关系的学习,而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幼儿的数学经验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通过自己具体的操作在不断反复的动作中获得的,因此,活动材料在数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材料的运用有助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兴趣的调动和活动过程的展开,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此,要谈数学活动的有效探索活动材料的使用是关键。

首先,材料的数量要适当,材料要为目标所服务。材料不足,不便于活动的展开和幼儿的理解,使幼儿无法进入学习状态;材料多,使到形式干扰幼儿。数量适宜能使幼儿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会有更多的观察、思考和想象探索。如:小班《电话号码真有趣——区分6和9》,教师准备了三组电话号码①小猴6921②小兔子9261③小松鼠2619让幼儿仔细看看并选出三个小动物的电话号码中哪两个数字宝宝长得最像。有的幼儿拿出1和1说:“1和1最像。” 有的幼儿拿出2和2说:“2和2最像。”有的拿出6、拿出9说:“6和6最像。”“9和9最像。”孩子们回答着。教师说:“是最像,不是一样。再想一想。”“1和1最像”“2和2最像”……孩子依然说着。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觉得一样就是最像,样子都一样了,还不是最像。这时,教师意识到是材料干扰了幼儿,于是她把两组号码撤掉,剩下①小猴6921,“老师,6和9长得最像。”瞧,幼儿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看,6的尾巴在上面,9的尾巴在下面。”听,孩子在思考和想象。

其次,材料要有探究性,才能引发幼儿积极动手和动脑,使幼儿主动进行探索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如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怎样才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认识单双数呢?有的教师会请幼儿出来找朋友,如3个幼儿出来,两个找到朋友,1个没找到,3就是单数。4个幼儿出来,两个两个到找到朋友了,那4就是单数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认识单双数。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1个钉子的钉板、2个钉子的、3个……一直到10个钉子的钉板;再为幼儿提供橡皮圈。请幼儿先数一数钉板上有几个钉子(如4)并在旁插上数字几(4),然后用橡皮圈两个两个套在一起。每个孩子在操作探索,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套了橡皮圈后,有的数字全部找到了朋友并记录出来是2.4.6.8.10,最后还剩一个钉子没找到朋友的记录出来是:1.3.5.7.9。如有的幼儿有不同意见,还可以再找出钉板再套一套验证、探索。由此看出,幼儿的操作是探索性操作,不是教师指令下的操作,而是幼儿自由自主地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直接感知、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的过程。

三、教师的引导是幼儿有效探索的启动策略

有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有效的提问可以把幼儿引到问题情景中,启发他们去观察、探索、发现。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把问题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线,以问引问,以疑引思,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应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与帮助,但不能代替。也就是说,教师的引导要有探索的空间。

很多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预设,因而常常在幼儿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或尝试时就过早公布正确答案。这实际上剥夺了幼儿的动脑机会,幼儿经历的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探究性学习。如快乐体验数学教学指导④第一单元活动二《排排队》,一种做法是教师出示长短不同的3根吸管,示范从长到短排队,再示范从短到长排队。另一种做法是首先引导幼儿找出最长与最短,然后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为3根吸管排序,排好后再引导幼儿说出3根吸管排队的方法。在前一种学习中幼儿只需要倾听、观察、模仿就可以了,而后一种学习中幼儿要去尝试去思考才发现排队的方法。这个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幼儿探索的过程,正是教师的引导让幼儿有了探索的空间。

四、充分表达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是幼儿有效探索的重要方式

数学是一种精炼的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中同时用语言表达其操作过程,能够对他的動作实行有效的监控,并提高其对自己动作的意识程度,从而有助于动作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充分让幼儿表达其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让幼儿充分表达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是幼儿有效探索的重要方式。一是可以了解孩子是否真的会了;二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思维进行分析、帮助;三是表达、交流的相互学习中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小班快乐体验数学活动《找朋友》,是学习将相关的物体对应匹配,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体验成功匹配的乐趣。教师为幼儿提供牙刷、牙膏、钥匙、锁、手、手套、脚、鞋子等等。有一个幼儿听到教师说找朋友,他马上去拿牙刷和牙膏。其他小朋友说:“对了。”教师问他:“牙刷和牙膏为什么是好朋友?”小朋友说:“它们都是蓝色的。”听,小朋友真的会了吗?显然,从结果看,牙刷配牙膏是对的,但从小朋友的表达中知道,孩子还没真正领悟。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思维进行分析与帮助。教师问到:“你的牙齿真白,你是怎样刷牙的?”“我在牙刷上面挤一些牙膏,刷刷刷,刷干净了。”“牙刷和牙膏在一起做了……”“好朋友。”小朋友高兴地说道。其他孩子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小手戴手套,手和手套是好朋友。”“手拿牙刷刷牙,手和牙刷也是好朋友。”“我妈妈拿旧牙刷刷鞋子,牙刷和鞋子也是好朋友。”听,牙刷和牙膏,牙刷和鞋子,牙刷和手,手和手套,都可以匹配吗?是的,武汉青蒙早教研究所快乐体验数学主编梁青老师说,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匹配。活动中幼儿各有各的思维,每个幼儿都可以感受别人不同的思维过程,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会对幼儿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追求有效的探索,要实施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固然重要,然而如何获取数学知识对幼儿更为重要。我们在实施每一个教学行为前,都问一句自己“这样的探索有效吗?”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将获取知识的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内容。由于幼儿全身心地参与,主动地学习,知识的获得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梅林.幼儿园工作规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幼儿数学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我们爱数学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幼儿画刊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