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终身发展赋能,浅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2020-07-06罗丽川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7期
关键词:终身发展赋能策略

罗丽川

【摘要】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塑造终身发展人才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开展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为少年儿童的终身发展埋下伏笔。因此,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开展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个体终身发展赋能。

【关键词】激发潜能;终身发展;赋能;策略

教育是国之大计,民之根本。所谓教育,即是唤醒学生的潜能,教其学习做人。德育中的养成教育,就是唤醒学生个体潜能,助其长大成“人”,不止是身体上的成熟为人,更重要的是心智成熟,逐渐完善成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在生活、学习、为人和处事中产生深远影响。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萌芽和发展阶段,在小学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因此,我们应在小学阶段通过养成教育,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聚焦养成教育,激发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平衡的、充分的发展,为终身发展赋能。我们要明确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内涵和途径,并将其贯穿于德育活动之中。

一、“知行情意”——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应综合发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表明,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应从提高道德认知,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出发,遵循由表层向深层的不断发展的规律,才能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应涵盖“知、行、情、意”等几个方面。

1.知——养成好学、善辨的良好习惯

知,即文化知识、道德认知、道德意识等,是个体终身发展所必须的基石,侧重培养学生好学、善辨的良好习惯。我们培养小学生热爱学习文化知识、生活常识、社会认知等学习习惯,通过多问、多闻、多见来丰富认知,从而建立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最终具备对客观事物有科学评判的能力,具备辩证思维去看待问题。

2.行——养成亲身实践、身体力行的习惯

古语有言“世事洞明皆学问”“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实践方能出真知。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养成亲身实践和身体力行的行为习惯,对其探索人生、探索科学、探索更多更深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提供实践机会给他们,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亲自实践来获得真知,从而丰厚人生阅历。

3.情——养成自信大方、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习惯

个体的行为,往往伴随着情感而发生。缺乏情感的人,往往也缺乏共情能力,这种情感缺失也会给其学习、生活、社交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所以,我们要培养小学生丰沛的情感价值观,养成善于倾听、勤于思考以及自信地表达情感的良好习惯。

4.意——道德意志、创新思维等品质习惯

人的一生是不断经受考验的一生。一个人能否经受住考验,要看其是否拥有坚定、稳固的意志品质。小学生正处于个体发展的蓬勃阶段,在生活、学习上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或诱惑,在这个时期培养他们拥有坚定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在未來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与学习的考验。在开展养成教育时,要注意锻炼其独立、顽强、自信、自律等意志品质,让他们能够从容面对压力,明智选择是非、善恶、荣辱,坚强面对困难和挫折,正确并坚定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为终身发展赋能——养成教育策略之我见

习惯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终生发展赋能。小学生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萌芽和发展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为此,要将养成教育放到德育的重要位置,并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教育是基于生命个体的教育,所以,养成教育也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主的演变过程,是一种由外向内演化的历程,需要在反复练习和巩固才能得以稳固。为此,我们的养成教育还要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个体的特性,要从理论走向实践,要以开放的态度去深入拓展。笔者在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发现,要想养成教育取得较好的成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基于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习惯养成教育要结合学生兴趣。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活动,教师则可以“投其所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这种让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可以开展有关行为习惯主题的分享、竞赛、评选、讲座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培养行为习惯。

另外,少先队组织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阵地。可以在少先队组织中开展以行为习惯为主题的自主探究活动,如,收集身边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代表、访问在行为习惯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物,组织行为习惯主题演讲等,通过自主探究,体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意识,并付诸实践。

2.尊重个体个性,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更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低年级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如一个学期内可重点培养1-3个习惯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重点培养形成多个习惯。如,学生A的问题是做作业和考试时粗心,那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养成仔细检查的行为习惯;学生B表现的突出问题是无法按时完成作业,那他首先要培养的应是增强时间观念,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习惯,等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发展规律,养成教育要考虑个体差异,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取到较好成效。

3.榜样的力量,养成教育要向阳发展

在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时,还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让教育向阳发展。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模仿的心理特性,容易崇拜优秀的人,并视其为榜样。针对于此,我们在养成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如,在学校,教师要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处处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选出在行为习惯养成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代表,树立群体榜样,让其他学生能够按照榜样的要求来进行自我要求,以此促进学生积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还可以邀请在行为习惯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一些代表进校,如,“社区好人”“感动人物”“见义勇为英雄”等先进人物,为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耳濡目染身边的真人真事,感受榜样的力量。

在家庭中,父母也要为学生做好表率,父母应严于律己,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尊老爱幼方面,父母在家孝敬老人,乐于为家人分担辛苦,在这种长期的良好氛围影响下,学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慢慢养成孝敬老人,爱家人的行为习惯。

4.家校合作,保持养成教育的延续性

教育,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多方联动的结果,尤其学校和家庭是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对小学生而言,学校也是一个大家庭,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学校养成的良好行为,也能够延续保持到小家庭中,这种教育的延续性,可以大大提高养成教育的成效。学校可以召开家长会、习惯培养专题讲座、家校行为习惯评比活动等方式,和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交流,共同致力于帮助小学生养成和稳固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更加健康成长。

三、结语

教育任道而重远,教育的意义不在一时,而致力于帮助学生个体终身发展。因此,习惯养成教育也是一项为终身发展赋能的教育。我们在小学阶段开展习惯养成教育,不仅要理解深化其内涵,更要结合小学生个体特性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激发其潜能,辅之以有效的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生文.基于养成教育的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3).

[2]易怀琴.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心理及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J].读写算,2014(1).

猜你喜欢

终身发展赋能策略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增效机制与实现路径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以人为本,自主规范
以人为本,自主规范
课前演讲好处多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