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中有效落实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工作探析

2020-07-06周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7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农村学校

周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广东省《关于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的意见》进一步要求,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对于农村学校,重点要在德育中全面落实预防、发现、报告、处置、关爱等“五项机制”,切实保障学校困境留守儿童、孤儿和残障学生等弱势群体权益。

【关键词】农村学校;弱势群体;落实保障措施

一、农村学校弱势群体的类型与主要特点

近年来,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设备设施完善和促进教育发展等方面,正在不断缩短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现代教育理念也在提升。尽管如此,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和人口出生等因素,客观出现了特困生、留守生、学困生、残障生和孤儿等特殊弱势群体。

(一)特困生。特困学生是指生活特别困难,大多是生活在农村,因为家庭劳动力不足和缺乏,没有保障的经济来源,有的还由于兄妹较多,生活艰苦,上学困难,学习条件较差,在衣着、零用钱、学习文具等方面都与其他孩子有差距,因此,这部分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脆弱、自卑,缺乏交际,因而大多孩子性格孤僻,学习自信心不足。

(二)留守生。由于家庭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家庭,父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过度宠溺孩子”已经成为爷爷奶奶的代名词。孩子在家无论对错,爷爷奶奶不是指出教育而是纵容,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骄纵。老人家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方法还是专属他们年代的简单粗暴,未能跟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因而形成了散漫自由、固执孤僻或胆小自卑的性格特点。

(三)学困生。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不一,理解知识速度慢,导致知识基础薄弱;并且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出现学习上困难,对学习懈怠,甚至消极对待。例如,有的学生因为缺课、上课不够专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发言不积极、胆小,还有性格内向等原因,都会造成知识学习不连贯,因而出现理解记忆障碍等,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会感到焦虑、担心和害怕,这些问题日积月累,如果得不到纠正解决,学生的这种行为就会慢慢演变成坏习惯,产生厌学,甚至逃学。

(四)残障生。这类学生是因为身体残疾从而产生行动障碍、听力障碍、说话障碍或智力障碍,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这些学生行为上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为伴,特别是聋哑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的障碍,甚少与同学交流、沟通。肢体残疾的学生由于行走不便,也可能不愿与同学结伴而行。由于有身体缺陷,他们从小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且不善于与别人沟通,交际范围狭窄,经常被别人瞧不起,导致性格极为孤独,自卑感特别强。

(五)孤儿。这些学生往往是没有父亲、母亲或者父母离婚而变成孤儿的,他们从小失去亲情,缺乏关怀,性格脆弱而敏感、叛逆而自卑,通常沉默寡言,内心孤独,讨厌学习或学习成绩低下,没有上进心等。

二、关爱弱势群体措施落实的尝试

弱势群体学生由于在家庭中会缺少父爱母爱、身体残疾缺陷、缺少父母关爱陪伴监管或家庭教育差异等原因,在生活中、在学校里不合群、不自信、自理能力差、学习困难、成绩低下,可能还会发生被嘲笑或欺凌的情况。因此,保护好在校弱势群体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工作。

(一)成立机构,责任落实,制度保障

在学校做好校园关爱弱势群体学生的工作中,首先要成立关爱弱势群体领导机构,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其次是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亲自检查推进每一项工作。第三是构建保障制度,制订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人员、财物、措施和组织形式等,建立“直通车”制度,开通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直接联系学生的“直通车”,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按照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方式,直接联系挂钩到具体学生,确保联系渠道人人、时时畅通,确保工作切实推进,长期开展。

(二)深入调查,建卡立册,跟踪落实

1.深入开展大排查

学期初,学校就要在学生中全面展开调查、排查工作,教师进村入户,登门家访,逐一核实在校学生情况,重点是孤儿、留守儿童、残障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学生的基本情况。

2.精准建卡立册

经过深入排查后,学校应及时落实专人做好弱势群体学生建卡立册工作,要分类进行统计。造册内容要具体详实,并且能为学生成长过程进行跟踪记录、评价,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珍贵档案。

(三)突出重点,做“真”做“实”,落实关爱

1.开展大教育。所谓大教育主要是学校要落实好常规安全教育,重点是防欺凌、防性侵、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安全工作要坚持做到:一日两提醒(提醒注意交通安全和预防溺水)、一日一签防溺水卡、一周一节安全教育课、一周一信息告知家长、一月一安全分析检查、一学期一次安全演练等。

2.打造关爱阵地。学校应设置和完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室、心理健康辅导室、女工工作室和特殊资源教室,除按要求配备外,每室还安排一名或多名管理老師或兼职心理教师。根据学校实际,若有远路的走读生需要在学校开饭的,学校应建造“爱心饭堂”“爱心睡室”等,切实为弱势群体落实“真”关爱。关爱弱势群体场室或工作站要充分落实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残障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关爱女生等功能,工作场室或站室中布置要温馨暖心,例如,要充实新图书,配置电脑、电视和亲情电话,还可提供乐器、书法、画画、军棋、象棋、沙盘和各种益智玩具,配备心理辅导老师,能陪同有需要的学生聊天,陪伴他们做游戏。学校通过各功能室场以及学校的一些社团活动开展弱势群体大关爱活动,让弱势群体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或生活自卑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融入社会、融入学校、融入班级,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3.开展真关爱、实行动

(1)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弱势群体对象往往就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既要落实好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和生活费发放,也要落实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发放工作,还要积极发动和鼓励社会团体组织捐款资助特殊困难学生,最主要是学校对困境学生予以生活上的帮助。政策上的保障,让这部分学生能安心在校学习、生活。

(2)组织结对联系帮扶。结对帮扶关键是要切实落实挂钩联系“直通车”制度,实现网格化管理帮扶制度。学校党支部书记挂钩联系校中层领导班子,中层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党员,党员挂钩联系学生的纵向管护网络。党员挂钩联系1名以上的孤儿或困境留守儿童或残障学生;学校领导挂钩班级科任教师,级教师挂钩班级;级领导督导班主任,班主任具体实施关爱具体工作。结对教师经常与关爱对象谈心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生活、指导学习、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激励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3)开展暖心电访家访。在落实保障学校弱势群体学生权益的工作中,组织学校领导、老师进行家访,特别是对特殊困难弱势群体学生开展电访和家访活动。具体做法可以是:每周一信息告知家长的同时,对特殊困难学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情况;每学期开展暖心家访,家访要对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思想品德、安全和自我保护等方面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暖心。

(四) 家校合作,办好家长学校

没有家庭参与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每个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与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学校作为家长学校,可以成立学校的、班级的家委会,定期组织召开一些专题会议,学习教育和孩子沟通的知识与方法。其次,充分发挥学校女工工作室、“春晖护航”教育工作站等场室功能,组织辅导老师与家长进行座谈,交流教育学生的心得,特别是弱势群体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形成良好互动基础。另外,学校在关心关怀弱势群体学生的过程中,形成健康档案,并且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新变化、新信息及时告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使家长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跟踪、鼓励和教育,与学校形成合力,从而真正落实保障到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农村学校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发展之路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